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逃避现实的代价——我读卡夫卡《变形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明
时间:
2007-6-7 15:36
标题:
逃避现实的代价——我读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讲述的是人变虫的故事。小说的开头直截了当:“一天清晨,葛里高尔.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虫子。”接下来卡夫卡并没有告诉我们葛里高尔人变虫的过程,似乎这一变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其叙述也是异常的冷静而平淡。显然,卡夫卡只是要告诉我们主人公葛里高尔变形以后所遭受的冷漠,孤独,痛苦的经历,以表达作者面对荒诞世界的一种反抗精神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故事是荒诞的,而故事里的人物---父亲,母亲,妹妹,秘书主任,房客对待变成甲虫的葛里高尔的态度以及感情的变化是真实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变形以后的葛里高尔除了起床时感到些不便外,并没有因此而大惊失色,恐惧不安;至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刚刚变成虫形的葛里高尔并未感到厄运的降临,甚至在潜意思里还会感到一丝窃喜。弗洛伊德认为:无心的事故往往都产生于某些被意思精心潜藏着的动机。那么,葛里高尔内心动机是什么呢?我的一个大胆猜想是:因不堪重负而逃避,即逃避现实,逃避对家庭的责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堕落:既可逃避责任,又可以不受到指责(扔下双亲及年幼的妹妹不管)。
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们来看看葛里高尔变形以前的生活及他的思想状况。
大约五年前,老萨姆沙由于生意上的失败,损失惨重,使全家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于是他的儿子葛里高尔在父亲的债权人手下谋得了一个差事。由于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很快地由一个小伙计成为一名旅行推销员。作为旅行推销员“日复一日奔波于旅途之中。生意上的烦人事比在家坐店多得多,还得忍受旅行带来的痛苦,倒换火车老得提着心,吃饭不定时,饭菜又差,交往的人经常变换,感情无法深入。”偶尔在家,早上四点就得起床,“这种提早起床的事,会把人弄傻的,人需要睡眠。别的旅行推销员过的是后妃般的生活。”在葛里高尔变形后那个早上,他没有按时上班。秘书主任登门问罪,以在公司的职位并不是那么牢固相威胁,他说:“我原以为你是个安分守己,稳妥可靠的人,可你现在却突然决心想让自己丢丑。经理今天早晨还对我暗示你不露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他提到了最近交给你管的现款---我还几乎要以自己的名誉向他担保这根本不可能呢。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的。近来你的成绩令人非常不满意;虽说这不是特别好做生意的季度,这点我们承认,但是整整一个季度没有生意,根本是不可能,萨姆沙先生,是不允许的。”公司秘书的话是值得玩味的:葛里高尔过去无疑是一个安分守己,稳妥可靠的人,现在经理对他已极度不信任了,甚至被无端的怀疑,业绩越来越差,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为了不违父命,为家里还清债务,五年来,葛里高尔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承受了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家庭对于葛里高尔来说更是沉重的负担:父亲自从遭受生意上的打击后一蹶不振,五年没有工作,母亲患有气喘病更不能工作,年幼的妹妹受着家庭的宠爱,最多是帮着做点家务。葛里高尔的心灵深处是孤苦而矛盾的:他厌恶眼前的工作,而怕有违父命;想更换工作,因家庭的负债而不能;希望得到感情的交流,由于交往的人经常变换而无法深入;想逃避,又不能放弃对父母妹妹的赡养。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葛里高尔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潜意识里逃避的种子开始生发,终于在一天清晨,葛里高尔梦中醒来时变成了一只硕大的甲虫。“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这是他变形后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也是他逃避心态的最好的注脚:彻底摆脱重负,而且不会受到抛弃双亲的指责。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葛里高尔变形后既没有绝望的情绪,甚至也没有表示惊讶:世界没有变,房间依旧是那个房间,衣料样品依据摆在桌上;那张从画报上剪下来戴着裘皮冒围着裘皮围巾的女士画像依旧挂在墙上。
然而,葛里高尔逃避了现实的苦难,却逃不过变形后更加悲惨的命运。父亲用苹果给了他至命的一击;母亲见了他吓的晕倒;他最爱的妹妹根本不相信他有着人感觉,人的自尊心,“她丝毫不想掩饰她对甲虫窝的那股难闻气味表现出来的恶心。即使当着他的面,他也不掩饰对他的厌恶”,并对他作出了最终判决:“我们必须把他甩掉!”葛里高尔在孤苦无助中绝望地死去。
葛里高尔的变形的真正原因是他从来没有自己的真正意识。作为推销员,为了公司,他常年在外疲于奔命,倍尝艰辛;作为儿子和兄长,他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尽快偿清家庭所欠的债务。他是为“他者”而活着,自我在这“他者”之中丧失殆尽。因此,葛里高尔的变形仅仅只是他的外在表现形式,自我精神的变化才是他的真正变形。由此带来的悲剧就在于他有人的感情与思维,却无法让别人认识和感觉到他是人;也正因为他的虫形人性,使他既不能回归于人类,也不能归于虫类而陷于双重孤独与痛苦只中。这也是葛里高尔为了逃避的痛苦而付出的惨痛的代价。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7 19:03
呵呵
清明兄,好久不见了
变型记又多了一篇研究文章
作者:
清明
时间:
2007-6-9 09:44
K 版好!回到武汉先在你这里报到,问各位好!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9 11:41
呵呵
回到武汉了吗?
我也在武汉啊...
作者:
清明
时间:
2007-6-10 11:47
k版是路过武汉还是家在武汉?如还在武汉给我信息。13971570166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10 16:08
呵呵
我在武汉读书...
作者:
八个主意
时间:
2007-6-13 11:29
我觉得作者本来的意图应该是从侧面写人情。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13 16:01
呵呵
人情是一种现实...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07-6-16 12:52
标题:
变形记的价值
<变形记>其实是通过格里高里的变形来展示人性的本质.在常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都能通过某种形式予以表现,但在一种非常态下,人性的卑劣、自私都会一览无余。卡夫卡正是通过格里高里的非常态的生活境遇抒写了他对人的思考。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16 20:54
嗯
这是最为普遍的说法了
作者:
清明
时间:
2007-6-18 12:04
最重要的是要读出卡夫卡灵魂深处的反思和内省意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18 21:06
嗯
呵呵
我觉得内省很重要
不仅仅是研究,甚至是自己也是及其需要的
作者:
想飞的猪
时间:
2007-6-18 23:44
我统计了一下,版主10句话里,有9句有“呵呵”和“嗯”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6-19 10:26
汗...
这个版主开始有意灌水了...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21 21:56
格力高尔从哪里感到窃喜了????
楼主怎么感受到格力高尔“潜意识”里感到窃喜了????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21 21:58
楼主说“大约五年前”,那么您一定没有仔细读书,它说的是,那么至少还要再干五年,之前干了多久?您怎么知道格力高尔是“今年”才开始干的????
[
本帖最后由 无聊啊彭 于 2007-7-21 10:04 PM 编辑
]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21 22:00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是格力高尔对自己变形后的话!!为的是让自己不去想自己变形,而去考虑工作的事情,作者以此突出资本社会对人性的扭曲!!楼主完全理解错了卡夫卡的意图!!
[
本帖最后由 无聊啊彭 于 2007-7-21 10:01 PM 编辑
]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21 22:06
楼主一直想表达格力高尔在变形后的窃喜,那么恰恰相反,卡夫卡用超现实的手法让格力高尔在变形后仍然考虑着工作(违反逻辑的手法)来突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21 22:07
对不起,激动了点,又看了kenshin转的帖子,希望楼主也看看。
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 ... =%B1%E4%D0%CE%BC%C7
作者:
想飞的猪
时间:
2007-7-22 01:38
格里高里变形后的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爬起来去上班,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他的变形绝不是为了逃避。
作者:
mu
时间:
2007-7-22 10:15
同意无聊啊彭和想飞的猪的说法……他只想逃避日常铁面的秩序以外任何事情,只想像往常一样,按规定的时间去上班,然后按规定去做每一件事,不合规定的事对他来说才是恐怖的……
(不幸地发现我好象越来越理解格里高里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7-22 14:20
呵呵
所以说经过讨论以后是有所启发的
老大终于到卡区来了
作者:
彼岸看客
时间:
2007-7-25 06:02
没有上帝,人就变成甲虫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7-27 14:22
这个说法有点问题...
但是在这里不打紧,你的想法也许是属于悲观了
作者:
彼岸看客
时间:
2007-7-29 11:30
事实而已。。。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8-2 02:22
恩
事实是很悲观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7-8-2 10:34
有上帝没上帝,人都是动物而已。——这个说法 kenshin 觉得怎么样?
其实悲观也没什么不好,叔本华就是悲观主义大师,他把悲观表达得那么到位,简直是优雅至极。晚年的时候,他也特别开心——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8-4 14:34
有上帝没上帝,人都是动物而已。——这个说法 kenshin 觉得怎么样?
呵呵,我很欣赏。
悲观的极至是一种成就啊,另外也是一种转换
只是我并不能体会而已
作者:
彼岸看客
时间:
2007-8-5 21:19
真是愚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8-5 23:02
这个道理还是由韩波兄来说会比较好
作者:
雨无伦次
时间:
2008-3-11 20:22
收益匪浅
浅薄的我,最开始不认为什么”时间,空间,以及现实社会的工作压力的压迫“什么的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而是认为它仅仅是说了人们的“以貌取人”,变成了虫子就不再被人接受这种现象,现在看来,可能不是完完全全没有道理,但应该是非常偏激的了。
作者:
peony
时间:
2008-8-26 04:14
没有无缘无故的逃避,
“他有人的感情与思维,却无法让别人认识和感觉到他是人;”难道只有他错了吗?周围的“别人”们难道没有丝毫责任吗?不,周围人的卑劣、自私共同杀死了格里高尔。
“变形以后的葛里高尔除了起床时感到些不便外,并没有因此而大惊失色,恐惧不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早已厌倦了生活,即便“病”了,他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为什么要付出代价?
变形成虫子的样子,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它相当于说一个人病倒了。如果病人家人对病人冷酷无情,定要受到千夫所指,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病人的生活境遇?有多少人容易相信病人的家人是如此冷血?于是卡夫卡用荒诞手法描绘了现实中的一些病患及其家人。
请不要指责格里高尔“逃避现实,逃避对家庭的责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堕落:既可逃避责任,又可以不受到指责(扔下双亲及年幼的妹妹不管)。”当你处于格里高里的境地,如果变成了虫子,很可能比他“窃喜”更甚,说不定还会喜形于色,而不仅仅是没有惊恐了。
您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承担起格里高尔背负的那些沉重的责任吗?如果能,那么敬请批判小说中的倒霉蛋,如果不敢保证,就请尊重不幸者的不幸。
[
本帖最后由 peony 于 2008-8-26 04:19 编辑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26 13:56
嗯
从理解上来说
有不同的出发点很好
只是现在的清明兄已经不来这里了
惭愧...
作者:
Emaluia
时间:
2008-10-18 15:21
至于他变成甲虫后 想着还是工作的事~ 反应的是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我认为这是一种解读意识的灌输吧? 卡并不是一个反XX主义人士。他写这段完全算是思维惯性
我们都知道卡是很现代的人~ 虽然我现在并没有步入现代人工作生活的行列 ~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类人并不觉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作扭曲了自己的人性 已经是习以为常 。 卡那时的社会状况 和生活环境 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 现代人已经能用各种行为方式为自己减压了 物质条件不好的都会到各大网络社区论坛抱怨发泄
这样看来卡当时的写作也是出于这一用途~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