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问问各位个事,关于读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16 21:05
标题: 问问各位个事,关于读书
问问各位个事,大家是喜欢看一个人的作品,然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作家,就把他的作品全部都读了呢?还是不管喜欢不喜欢某一个作者,只是随便读读呢?
前者更深层,但是很窄。
后者很广泛,但是不深。

我是前者,但是又很喜欢后者。很是矛盾。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7-16 21:56
后者
不过最近很迷色诺芬和德·昆西
作者: fantasy    时间: 2007-7-16 22:48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作品会有些风格和内容上的雷同 我最初是因为一本书 喜欢一个人 而后去看他的别的书 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会觉得都差不多 再去看别人的书 其实也无所谓 看各人的习惯吧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7-7-17 00:37
两者是可以交叉的吧……我是这么读书的。
比如先是随便翻翻,然后发现了喜欢的作家了以后可以地找他的书看,很常见啊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7-7-17 19:53
我是后者……
作者: Hermes    时间: 2007-7-18 10:25
我比较接近前者
作者: mu    时间: 2007-7-18 10:56
都要用吧~~不过如果有时间,极力推荐前者!

一般来说精读还是最重要的~从普通读者升入专业读者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7-7-18 12:42
牧场说得不错。读得多可以增长眼界,同时,每个人总会有几个自己狂爱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就是要专业地读,然后再读狂爱的作家的狂爱的作家……

鄙人就比较喜欢 emily bronte,薄薄的一本《呼啸山庄》,外加200多首诗歌,要钻研起来也很方便的——
作者: mu    时间: 2007-7-18 13:51
精读的确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啊。“专业地读,然后再读狂爱的作家的狂爱的作家”,从一个点发散出去,比按文学史的作家目录去读有益多了,也很有趣——可以看到文学也是有继承和变异的。

不过精读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受这个作家的影响,即“影响的焦虑”……有一阵子狂爱王尔德,只要是他写的就都拿来读,结果发现自己有点王尔德的倾向……
作者: 未明    时间: 2007-7-18 14:47
我想想哦。。前者吧。。
经时间证明,精读太费心力,去读原版的倒还可以。。翻译本总是怪怪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7-18 15:04
好久没有见到未明了
挺想念的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7-7-18 15:30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7-7-18 01:51 PM 发表
是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受这个作家的影响,即“影响的焦虑”……有一阵子狂爱王尔德,只要是他写的就都拿来读,结果发现自己有点王尔德的倾向


这个………………该不会……………………牧人………………………………小一………………………………小零……………………………………小一……………………………………小零………………………………………………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7-18 15:33
最近无聊啊彭相当活跃
呵呵
作者: mu    时间: 2007-7-18 15:41
标题: 回复 #12 无聊啊彭 的帖子
只有一阵子而已……现在当然没有了……

啊~~出现了`~~未明~~~  (汗,好象打过招呼了……)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7-7-18 17:2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7-7-18 01:51 PM 发表
精读的确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啊。“专业地读,然后再读狂爱的作家的狂爱的作家”,从一个点发散出去,比按文学史的作家目录去读有益多了,也很有趣——可以看到文学也是有继承和变异的。

不过精读有一个致命缺点 ...


呵呵,牧场,那个倾向是与生俱来的,放宽心吧,仅仅靠读书而不作硬件方面的改变,是很难达到那种非常境界的—— 再说,我感觉像《道连·格雷的画像》的这样的作品,很好的哇——

另外,读书往往像是一种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好处在于,不搞脑子,主要是基因的问题——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也勉强不得的。有些书,打个照面就知道不可能在一起过下去。bye——

还有一个是缘分的问题。比如——唠叨一下自己的阅读经验吧——当初读完《蝴蝶梦》以后,看什么书都没什么味道,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更是不在话下。与村上春树的可能的”姻缘“就这样被败坏了!转念一想,是不是自己跟杜穆里埃可以继续发展呢?——

另外一个发现是,一路追踪自己喜欢的作家,其实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比如,鄙人喜欢爱米莉·勃朗特,还喜欢伊恩·麦克尤恩,还喜欢安吉拉·卡特,还喜欢罗德·达尔(roald dahl),于是我看出自己有这样的特性:有英国基因(大概是史前遗留),绝对是”阴险“之辈——

诸如此类,不在话下——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7-7-18 17:34
一开始是前者,后来变成了后者。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7-7-29 08:21
可能更倾向前者吧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