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王沂孙、周邦彦、姜夔、吴文英
[打印本页]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7-7-23 21:58
标题: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王沂孙、周邦彦、姜夔、吴文英
转自悠游网:
http://bbs.onyoyo.com/read.php?tid=121
(这些文字是由书薄人淡网友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王沂孙在清朝是非常受到推崇和尊重的。清朝词学评论家周济<<宋四家词选>>的<<序论>>曾赞美王沂孙词:“餍心切理,言近旨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就是说他的词有深刻的情意,能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做到切理。他说的语言,好像就是写一个外物而已,可是他真正的含义却是非常深远。“声”,是字的声调,“容”是作品外表的词藻,“调度”是他整个作品的结构和安排。他所写的,无论哪一方面,都可以给我们当做典范。周济又说:“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隶事”是用典故。用典故时要用情意贯串起来,而安排组织是不能只凭直觉感受的。王沂孙的词是不易懂的,应当细心玩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好处。它代表了中国韵文中一种精美的成就。
王沂孙生在南宋理宗时代,理宗之后是度宗,度宗在位只有十年,那蒙古的骑兵就打进来了。这时南宋的太子显不过四岁,不到两年就亡国做俘虏了,他们就又立了一个八九岁的端宗。端宗逃到福建,在逃亡中死去了。后来又立了一个更小的皇帝--帝昺。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在大片的陆地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最后一个忠臣叫做陆秀夫的,就背著帝昺在崖山跳海自杀,於是南宋就整个灭亡了。元朝立国之后,有一个和尚叫杨璉真伽,他掌管南方所有的佛寺,而且盗发了南宋歷史皇帝的陵寝。亲身经歷了亡国惨痛的一些词人就集会起来填词,后来被人编成一个词集叫《乐府补题》。这卷词集所留下来的都是咏物的作品,一共咏了五种,就是“龙涎香”、“白莲”、“蝉”,“莼”和“蟹”。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天香》龙涎香
第一首是《天香》,下面有一个题目是《龙涎香》。相传海裡的龙,它口中的唾液就是龙涎。唾液吐出来之后就漂浮在海上,经过风吹日晒凝成一层白色的膜,透明,坚硬。制造香料的人就把这个龙涎搜集起来做成香料。根据科学的研究,那是抹香鲸的分泌物。南宋是特别讲究焚香的,南宋人陈敬曾作有《香谱》,专门记载各种香料的收集、制作及焚烧方法。
“孤峤蟠烟”,这是龙涎香的产地,是从海上搜集来的。“孤峤”,就是海上的一个孤岛,上面常常有“蟠烟”,就是海上有一个地方常常有云雾环绕。从科学上解释,抹香鲸身体上有一个孔,在它头顶的背后,可以喷水。喷的水柱很高再散开,所以常有云雾的样子。蟠是索回、曲折盘旋。蟠字用得非常好,是跟龙涎香的“龙”联想一致的。“层涛蜕月”,这是去采龙涎香的时间,是说人们都趁着夜晚涨潮时去采的。怎么样的“层涛蜕月”?你看人们画的水的波浪都是有如鳞甲。龙有时要把长着鳞片的皮蜕下来,正如鳞波的层层蜕退,而月光照在这如鳞的水波中,所以用“蜕”字。月亮在波浪之间的倒影,像从这个鳞甲之中蜕退出来,一下一下地露出来。
“骊宫夜采铅水”,骊,就是骊龙,相传是黑色的龙。“骊宫”,当然就是龙宫。而他们来采香的人都是在黑夜来,是“骊宫夜采”。抹香鲸的这种分泌物被晒干了以后,会留下一层白色的、坚硬的、透明的物体。铅水使你联想到,这个结晶体是白色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铅水有一个历史文化的背景。唐朝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当金铜仙人被推倒了移走的时候,金铜仙人因为怀念过去的君主就流下泪来。“忆君清泪如铅水”,他们的泪水这样沉痛,如同铅水一样。这铅水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就有一种暗示国家败亡的意思了。这是王沂孙在南宋灭亡的那个时代写词时候的联想。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是说采龙涎香的人是“乘槎”。“汛远槎风”,是说乘着风坐着浮槎,乘着潮汛。随着潮来潮退,随着海上的风吹,那个浮槎到那么远,把这个香料的原料采回来。而采回来以后的龙涎,离开它的故乡,离开它的产地,被人家采集了,再回想海上的“孤峤”,那音信是如此的遥远。所以是潮汛的“汛”字,但却也有音讯的“讯”字的意思。“梦深薇露”是说它怀念过去的生活,有着这么多的魂牵梦想。这是伴着蔷薇露的香气的一种梦,这是多么浪漫多情的梦。<<香谱>>说龙涎香的制作,是要在里边混合上蔷薇露的。既切合所咏的物的主题,也有拟人的情思。而做出来的香是什么样子?中国古人做出来的香是成一个篆体的心字的样子,所以说“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香做好了,要放在一个红瓷坛子里,用火来烤它。“红瓷候火”的“候火”,是写烤制龙涎香的火候。词人说圆形的是像一个晶莹皎洁的“冰环”,因为它是透明的;而白色的直形的刚像是女子洁白的手指,所以是“玉指”,以上所写,是从龙涎香的采集到制作到出现的一种过程。而且,“还乍识冰环玉指”这句话一方面可以是写龙涎香的形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指焚香的女子,用她的手指把龙涎香放在香炉之中熏烧。
下面就写焚烧起来的情况,是“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蓝绿色的香烟浮在空中,之后就盘旋而上,而且“结而不散”。<<香谱>>上说最好不要把门、窗打开,不要叫风把香烟吹散,要让香烟盘旋在空中,那就不但有香气,而且形象上也是非常美的。香烟开始燃烧了,在帘子的前面你可以看到翠色的烟影萦回旋转。依稀,仿佛,好像这个香虽然已经燃烧了,虽然形状跟原来完全不同了,被磨辗、制作了。经过焚烧以后,幻化出来的,也仍是“依稀海天云气”,仿佛仍然是当年它在海上的时候那个云雾盘结的形状,对于故乡,对于它自己产地的不能忘怀。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这就由物到人了,是王沂孙回忆他当年焚香的情景。“几回”者,是不只一回的意思。“殢”是女子的一种娇慵的样子。曾经有一个他所爱的女子,他跟那个女子在一起饮酒,微醺半醉,她带着半醉的娇姿。这女子剪灯,早春天气还冷。灯花的细碎,是剪下来的带着燃烧的余烬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剪春灯,夜寒花碎”,本来这个花应该跟着灯的,而他没有这样写。他写夜,有了一个“寒”字;写花,用了一个碎字形容词,剪春灯,是做一种事情的动作。剪春灯的背景,是夜的寒,花的碎。这就把那种寒冷幽微的感觉写出来了。“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他说更好的是没有亡国以前的生活。是在故溪,是春天还下着雪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门窗是深闭起来的。现在你就知道,他在回忆之中,写的都是龙涎香,他不过是用人事作陪衬,陪衬他以前焚香的情景。这是从“几回”两个字作为领字写下来的。以上一大段是写当年焚香的情事,后边就转到现在了。
“荀令如今顿老”,这是个急剧跌宕的转折,“顿”,是是突然的转变。为什么要说荀令呢?因为三国时代,有一个人叫荀彧,他做官曾做到尚书令,人称荀令。这个荀令喜欢薰香。他要是拜访一个朋友,走后三天香气都不散。王沂孙用荀令是为切合着薰香。“荀令如今顿老”,而今国家破亡,年龄老大。“总忘却樽前旧风味”,我完全不记得当年在樽前,跟那个女子饮酒,“剪春灯,夜寒花碎”的那种风味,那种情调再也没有了。“谩惜余薰”,“谩”是徒然,我徒然的爱惜这一点残余在我衣服上的香气。“空篝素被”,篝就是薰香的灯笼,古人用一个竹笼,里面放一个薰香的香炉,把衣服和被子都罩在灯笼上,于是衣服跟被子就是香的了。现在只剩一个空竹笼了,我的那个素白的被是不再有新的薰香了,只剩下旧的余香。我徒然地珍惜过去美好的回忆,但现在我是一无所有了。这是写他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他对于故国的怀念。
他的“骊宫夜采铅水”,用的是关于龙的典故。一说到龙,人们就会想到朝廷,想到君主。“骊宫夜采铅水”,从骊宫里把铅水采出来。如果结合着历史背景来看,这很可能指南宋亡国之后,那些君主的尸体被人倒悬在树上,把肚子里面的水银都沥出来的那一段历史故事。南宋最后的灭亡地点是海上的崖山,所以这龙涎香所怀念的那海上的“孤峤”,那焚烧的香的“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很可能是指南宋的最后的灭亡。至于别的词句说的是什么就很难指出了,只能说那是王沂孙对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忆,不见得也不必要每一句话都能够指出来他有一种忠爱的托意。你如果要借一个物----鸟兽草木来表现你的情意,你就一定会是深隐、晦涩,读者就不能直接感发,所以咏物的词经常显得晦涩。它的隐晦的原因有很多外在因素,其主要因素即是政治上的压迫。亡国了,你说我怀念祖国,而不喜欢敌人的控制,你敢这样说吗?这正是王沂孙咏物词特别具有隐语性质的缘故。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淒楚。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齐天乐》蝉
这里有一个关于蝉的典故。<<古今注>>上说,春秋战国时代,齐王对他的王后非常不好,王后后来怀着满心哀怨痛苦而死,死后变成一只蝉,飞到皇宫庭院的树上,不断发出悲哀的叫声。“一襟余恨”,“襟”就是胸怀;“一”就是整个的、满怀的;“余恨”,残留的恨,到死都不能消除的怨恨;“宫魂断”,王后的魂魄变成这一只哀鸣的蝉。这些遗民是通过蝉来寄托他们亡国的悲哀,而当时南宋被发掘的陵寝,有皇帝的,也有皇后的。王后变成了蝉,蝉是怎样地生活?“年年翠阴庭树”。每年夏天,它都在庭院碧绿的树阴中鸣叫。这句一方面是用典,另一方面也还有他的情意。李商隐的诗咏<<蝉>>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对于蝉的感发是直接的感发。王沂孙写蝉是绕着典故转了一个圈子。蝉的鸣叫这么悲哀,从白天叫到夜晚,到五更寒冷的天气,我的志意都叫断了,可你们哪一片树叶对我关心了?那翠阴,那美丽的碧树是无情的。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你看他写的蝉过什么生活?“乍咽凉柯”的“咽”,呜咽,好像哭泣一样的叫声。蝉在那么寒冷那么高的枝头上啼叫,才离开了凉柯,又飞到了暗叶,都是寂寞凄凉的。而蝉总是“重把离愁深诉”。它往复重叠的鸣叫所表现的都是离别的愁恨,蝉跟她的配偶--齐王离开了,那是离愁。以寄托来说,南宋的这些皇后,有的被带走了,被俘虏了,有的死亡了,她们的坟墓却被发掘了。
“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写经过了一场风雨之后。本来蝉就是凄凉的,何况“过雨”之后,现在更凄凉了。蝉为什么叫瑶珮?原来古人的玉珮有蝉形的,叫玉蝉。经过了风雨的吹打,蝉栖身不住,就飞到了另外一棵树上去了。它弹奏出来的、它鸣叫出来的是一种更悲哀的音乐的声音。“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这是又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曹魏宫中有一宫女叫莫琼树,她把头发从两边梳出来,像蝉的两个翅膀一样,叫做“蝉鬓”。“镜暗妆残”,镜子上满是尘土,被暗尘封锁了,过去美丽的妆束也已经残毁,可是她的头发还没有改变。“为谁娇鬓尚如许”,就算我“镜暗妆残”,环境都改变了,我的娇鬓是仍然存在的。如果结合他的时代背景来说,南宋有一个孟皇后,死尸被挖掘出来以后,她的头发还是完好的,黄金簪还插在头发上,这与当时的情事是相符合的。
下半首“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金铜仙人流下了沉重的泪水,脸上像被泪水洗过似的。为什么“铅泪如洗”?是因为“叹移盘去远”啊!“难贮零露”,盘子都拆毁了,倒下来了,还接什么露水?人民的命运一定与国家相关。当一切都被摧毁了,一切都败亡了,你作为一个蝉还有露水吗?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是说蝉已经衰老多病了,他的翅膀已飞不起来了。那触目惊心的秋又来了,死亡就到了。这个枯萎的蝉曾经看遍人世的盛衰。“消得斜阳几度”,秋天快要僵死的蝉,还能忍受几天黄昏的日落?没有几天,它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余音更苦”,蝉的残留哀鸣的声音,越来越悲苦了。“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它再唱的就是凄楚的音调了,过去美好的年华不再回来了。“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谩想薰风”,薰风者,是南风,是夏天的风,是蝉美好生命的季节。古代<<南风歌>>说“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歌颂的是美好的帝舜时代。“薰风”既切合了蝉的夏天的生命,也因为<<南风歌>>中的“薰风”引起我们对宋朝盛世的联想。空自怀想过去的日子,千万柳条披拂,那是多么美好兴盛的时代。王沂孙用蝉的口吻来说,“柳丝千万缕”,而如今只是“谩想”,徒然地回忆追想了。
[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07-7-23 10:08 PM 编辑
]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7-7-23 22:00
标题: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周邦彦
唐宋词十七讲--周邦彦
在中国词史上,周邦彦是一个“结北开南”的人物。转变在哪里呢?以前的作者大多是以感发来写作的,周邦彦则是以思力为词的。他第二个特色是不平铺直叙,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跳接。第三点就是开始在词里有心用意地写寄托。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是单形体,单音节。我们说“花”,一个音节,就完了。英文说flowers,有一个抑扬的节奏。因此,吟诵在我们中国诗才是最重要的。吟诗,其实是适合于五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而像周邦彦所写的《玲珑四犯》,《六丑》之类的词,有的时候是拗折的。凡是这样的地方,写作的时候就自然不能脱口而出,自然要思索安排。所以他的词就形成了一个以思索安排取胜的特色。历史上记载周邦彦是钱塘人,元丰二年入京,在太学为太学生。不久以后,写了《汴都赋》,赞美京都的繁华富庶。那时正是神宗信用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赋中同时歌颂了新法。果然神宗欣赏了他,任命他为太学正。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哲宗年幼继位,高太皇太后用事,废除所有新法,起用旧党。周邦彦被朝廷赶出汴京。而经过这一次变故以后,他的为人作风就改变了。当他晚年,哲宗亲政,复用新党,周邦彦被召回汴京。可是他看尽了在政治斗争中多少人不幸的遭遇,就不再进取,委顺知命,望之如木鸡了。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
周邦彦是环绕离别,写出来一个时间错综的故事。他说在一个河桥的旁边送别,一个秋天的夜晚,“良夜何其”。其,读基,出于《诗经》。西沉的斜月远远地向下沉落,月光的余晖慢慢地不见了。他们在离别的宴席上,曾经点燃了一支插在铜烛台上的蜡烛。当长夜慢慢过去,天将破晓的时候,蜡泪已流尽了。露水也沾湿了衣服,天要亮了,行人要走了,彼此道别,宴会就要散去了。我们顺风探听一下渡口开船的鼓有没有敲起来,再看一看树的枝梢上的参旗星到哪里了?什么时刻了?
后边他就跳接了。他不再说船,反而说起马来,“花骢会意”,黑白花的马懂得人的意思,懂得离别的悲愁,纵然我扬起马鞭打它,它还是慢慢地走。“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这个人骑着马走了很远的路,走到一片凄清的旷野,那码头上送行的人声都听不见了。送行的人骑马回来了,“空带愁归”。这时已经是时地场所都变换了。
你以为这就已经是写的现在了吗?不是,时间又跳了。“何意重经前地”。我没有想到今天我又来到送别的地点了,然而却是“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从这首词来看,他送别的是一位女子。当他再一次来到这里,想找一找有没有当时送别的痕迹。人不见了,遗钿也找不到了,当初我们走过的那些小路都迷失看不见了。他送别的时候,看他写的“霏霏凉露沾衣”,是秋天,现在好像是春夏之间,是“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现在我站在这里,周围是这么高的植物,残阳从西边照过来,“兔葵燕麦”的影子跟我孤单的影子拉得一样长。一大片植物的长长的影子,映衬着我孤单的身影在其中,表现得极为孤寂,而不直接说寂寞孤独。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这个离人早已分别了,经过不知多少天,甚至几个月,他又重经前地,徘徊在这里。古语说“班荆道故”,是说两个朋友路上遇见,马上又要分别,就把草铺一铺,分一分,坐在草上话旧。他说我就徘徊在当初我们分手时席地而坐的地点,叹息悲哀,拿着酒杯,然而没有对象可以敬酒,就把酒洒在草地上。极望天西,远人不再回来了。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渡江云》
这首词过去的读者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深意,评论这首词的人,以为他就是写春天,写在船上的一个宴会。但是,不是的。这个宴会是假的。
“晴岚低楚甸”,岚,是山上的烟霭。天气晴朗的时候,远山有时笼罩着一层淡黄色的烟霭。“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温暖的季候又回来了,大雁都张开翅膀,排列成一字或人字的阵势,从一片平沙上飞起了。蓦然之间,惊喜地看到春天在眼中。柳树,慢慢转绿了;桃花,慢慢含苞了。“骤惊春在眼”,是外边的春色。“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他说春光是什么时候也委曲婉转地来到山中的人家,使山中人家也沾染了春色。这个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写的春光。可是看到后半首你才知道,这里所写的春天的回来,正是代表政局的转变,是新党的重新得势。山家不是泛指,而是暗喻他自己,说我一个不被注意的人居然也蒙召要回汴京去了。
所有对于春天到来而欣喜的万物,“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那花就涂上了香气,染上了颜色,争着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大家都非常得意。“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当花开的时候,杨柳的枝条也绿了,那千万丝的陌头杨柳,已经有乌鸦可以藏身了。柳树里边为什么不藏莺?为什么要藏鸦?乌鸦一般认为是不祥的,就在这美好的事物中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信号。你正在欢欣得意的时候,有了权势就作威作福,不幸的未来,也同时埋下了种子。“堪嗟!”真是值得慨叹。这么美丽的景色你叹息什么呢?他说我叹息“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我的船不是载我回到故乡,是指向了首都。而我还没回到首都,已经预先烦恼了。现在好像是开一个很好的宴会,大家都升上来了,回到首都做官去了。有一日安知这个党派不再倒下去吗?我就预先忧愁有一天宴阑、风翻旗尾。旗,一个党派的标志。“潮溅乌纱”,政海波澜的潮水就打湿了你的乌纱帽。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今天晚上我正对着初弦月,我的小船晚上停泊在蒹葭芦苇深处。所以,这里没有宴会,没有乌纱,是在被召回京的路上。“沉恨处”,满心深沉的仇恨,“时时自剔灯花。”写得非常寂寞无聊。我内心怀着这么多仕宦不得意的悲慨,新旧党争,我看了多少政海波澜了。
他最好的一首词,把悲慨完全融进去,你找不着这样明显的痕迹,就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客观地描绘了一幅图画,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北宋都城汴京城外汴河堤上的柳树,在烟霭迷濛之中,一丝丝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摇摆。“隋堤上,曾见几番”,我看见了多少次“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是指柳条垂在水面上;“飘绵”是指柳絮被风吹落。“曾见几番”一直贯串全词。他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这不是一次的离别,不是一个人的离别。就是在这些年的政海波澜之中,我周邦彦看过多少次起伏盛衰的变化了。如果每个送行的人都折下一根柳条,折断的柳条该有千尺那么长了,这是包括了当时政治上整个的变化而言的。
第二段“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一个“又”字,也表示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所以他不是直接写他的感慨,用“曾见几番”,用“年去岁来”,用“又”来表示。他还在客观的描绘景色之中表现他的感情。他说在烟霭迷濛之中,那每一条柳条是那么绵长柔软,似一条条丝线一样在舞动。这种柔细绵长代表送别,离别的感情。而“飘绵”是什么?是柳絮的飘飞,代表的是长逝,是失落。那“拂水飘绵”的都是“送行色”,有多少诉不尽的柔情,有多少挽不回的离别。而他自己真正对于政治上的感慨都没有正面写,只是在后面点了一点,“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登临”就是登高临望,他望什么?望故国。一般古人说的故国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说都城,一个是说故乡。这里周邦彦指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故乡。他说我对于盛衰起伏的变化,早已厌倦了,可是有谁认识我这个钱塘到首都来做官的“倦客”?这一句正是他那感慨的一点点透露。
多少次的离别,都是这一番景象。所以我“闲寻旧踪迹”,自己仔细地寻思一下,我经历过多少次我送人,人也送我。又是和当年一样“酒趁哀弦,灯照离席”。“趁”是伴随着,伴随着离别悲哀的歌曲,彼此敬上一杯酒。同样宴席的灯火照着我们别离的酒席,同样的季节,是“梨花榆火催寒食”,白色的梨花又开了,又到从榆树上取火的季节了。一批人又从首都被贬走了。“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他说我们感到离别的忧愁,忧愁的是什么?你今天一走,一上船,一阵风吹到船帆上,船就像一支箭一样的走了。大家要注意周邦彦的用字,刚才他用了几个表示时间重复的字,而现在用的都是数目字。“一箭风快”是个“一”字,“半篙波暖”是个“半”字,“篙”是撑船的竹竿。竹竿没入一半的时候,船就走了。这两个都是表示少量的字,只要一阵风,只要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数”是一个表示多量的字,强调了船行的快和离别的远。用少数的字比喻别时的容易,而这一离开,你再想看一看首都,看一看送别你的朋友亲戚,你所怀念的人已在天的那一边了。
再看第三段“凄恻。。。泪暗滴。”第一段送别从柳色来写,第二段是写正当离别的场所,第三段是写离别以后了。
我满怀着离别凄恻的感情,随着越走越远,就越积越多。我走的是“别浦萦回”。“浦”是水边,而这水的河岸是曲折萦回的,我一路上经过很多码头。你要知道凡是码头车站,有一班车船来,那里就人山人海的,等车船一开走,车站码头马上就冷冷清清岑寂下来了。“津”是码头,“堠”是码头上一个专管船只来往的岗位。古时开船没有汽笛,而是击鼓开船,一般在破晓时分。所以送别是在后半夜的夜晚。从他的“一箭风快。。。”到“津堠岑寂”,已是走了一天的船了。到了傍晚的景色,是“斜阳冉冉春无极。”景色不是不美。斜阳由西天慢慢地沉没了,那岸上的草色,堤边的杨柳,江南的一片春色,就都在“斜阳冉冉”的背景之中了。前人特别赞美他这七个字写得好。“无极”就是无边,无边的春色,现在就都是我无边的离愁别恨了。
下边更应注意什么?他写到儿女之情去了。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一个特色。他不管写什么样的感情,都用男女之间相思离别的感情来做点染。“念月榭携手”,我就想到我跟所爱的人在照满了月光,有草木环绕的高台上携手散步。“露桥闻笛”,我们曾在一个露天的桥上吹笛子,曾听到过美好的音乐。那一段日子,是当时在首都的快乐生活,现在都过去了。“沈思前事”,“似梦里”,是对过去欢乐生活的总结。我今天离开了首都,不知哪一天还能回来,所以我就独自寂寞地流下了眼泪,“泪暗滴”。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7-7-23 22:01
标题:
唐宋词十七讲--姜夔
姜夔是得到过很多人赞美的。张炎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还有人说他的短处,词学批评家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这是因为姜夔早年学过江西诗派作诗,有所谓“脱胎换骨”,把别人说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不庸俗,不平凡,他也用这种方法来写词。姜白石词的好处在于他的不庸俗,只是他有心要出奇制胜的意思太多了,直接的感发的生命反而受了损伤。我在南京大学讲课,有些同学问我:“老师你讲课用中国传统的理论还是用西方的理论?”我告诉他们:“你先不要存有这一点成见,要好好去学习,深深地沉潜到中国的传统里边,而且一定要有所得,得到你自己的受用,这才可以。对西方也是如此,你真的能够有所得了,不要先存心说我要用西方还是东方,自然而然说你自己的感受体会。你若先存了一个见解,说现在我可是得用点新学说了,我现在说出的话一定要与众不同,一有此心,便要落到第二乘,一定是第二流,一定是第二等。人惟有真诚,这才是最重要的。”
白石的词当然是写得很好的,其中也有对政治,对国家的关怀。他的一首比较流行的词上半片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宋高宗建炎初年,金人一度占领扬州,焚杀掳掠,扬州经过战争变得十分荒凉。除此以外,在他的词里表现得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是他的一段爱情往事。姜白石早岁孤贫,平生没有仕宦的踪迹可寻。但他洁身自好,以诗文词采得到诗人萧德藻的欣赏。萧德藻把侄女嫁给他,为他安排一个安居地。还介绍他认识杨万里,由杨万里认识了范成大,然后又跟张镃,张鑑两位词人来往,而当这些人相继死去后,他贫困得无以为生。
姜夔二十几岁在合肥遇到一位女子,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直没有忘记。就在他马上要去结婚的路途上,他写的还是怀念这个女子的词。对国事的悲慨和对过去爱情的怀念,是他词里主要的两种感情。要掌握了这两种感情,才能懂他的词,否则便不知所云了。先看他的四首《鹧鸪天》,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后写的。因为他跟合肥女子最后的分别是在灯节前后,分开后多少年他都不能忘怀这一份感情。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因为那个女子住在合肥,他对她的相思就像肥水的东流,永远不断。“当初不合种相思”,“不合”就是不该,说他当初不应留下这段爱情。为什么叫“种相思”呢?南国有一种植物叫红豆,也叫相思子,是鲜红的颜色,而且完全是人心的形状。种下一颗相思,生根在那里,永远存在。词题是“元夕有所梦”。他正月十五做了一个梦,梦见了那个女子。他说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张画像在,已经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了。而梦中的见面比图画更可悲,因为图画还可以长久地悬挂在那里,可是梦呢?转眼就消失了。在魂梦之中,鸟声把我的梦给惊醒了。“春未绿,鬓先丝”,正月十五春天还没有来,草木还没有绿,我的两鬓已有了像丝线一样的白发。我和这女子刚分别的时候,有强烈悲哀的感情,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激动的感情都被消磨了,人间是“别久”就“不成悲”。然而悲哀是更深,更久远了。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谁想到,每年点着红色莲花灯的元宵节的时候,我在怀念她,我相信她必然也怀念我,“两处沉吟”。“沉吟”,是怀想,是沉思吟想,当你寂寞,你就沉思,有时人在集中精神想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念念有词,这是一种很深切的怀想。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花满市,月侵衣”,装点元宵的花彩满街都是;十一的月亮也相当亮了,照在我的衣服上,浸透了我的衣服。“少年情事老来悲”,我少年时的爱情往事,留给我的是老年这样的悲哀。“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早春正月还有浅浅的春寒,我看了别的游人,那些少年男女,他们歌舞欢笑的游赏,我一个人孤独寂寞地回来了。这是正月十一的晚上,等到十五那天晚上他没有出去,他写了: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鹧鸪天》元夕不出
“而今正是欢游夕”,我“却怕春寒自掩扉”,今天晚上是那些少年男女欢笑游乐的时候,我已经衰老了,害怕春天的寒冷,所以关起门来没有出去。推说是寒冷,他十一就出去了岂不寒冷?他是不愿意看到别人男女相爱的欢乐的对比。帘子垂下来,月亮低低地斜照过来,旧日的一段感情只留在歌词的记载中。等街上的人都把自己的莲花灯带回去了,街灯暗淡下来,三更天以后,我躺在床上听见隔壁的女孩子欢乐地回家了。他没有去逛花灯,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他说我“当初不合种相思”。
等到正月十六晚上,他又出去了,他说: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鹧鸪天》十六夜出
两边的珠帘垂下来,蜡烛的光焰飞舞。一样的春风,一样的元宵节日,还是这么清楚地记得跟那个女子在一起游赏的情景。东风历历,在一个红楼之下,有谁知道我就像当年的杜牧一样。往事像三生以前一样了,而我却不能忘怀。明天,春天会把桃花的花枝染成红色,游人都散去了,敲锣打鼓的声音也渐渐远去了,只有天上的月亮知道我感情的寂寞。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
《暗香》,《疏影》是姜白石自创的曲调,这两首词是咏梅的,得名于北宋诗人林和靖两句有名的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辛亥之冬”,辛亥这一年是南宋光宗的绍熙二年,即1191年。当时姜夔大概四十上下。“石湖”就是诗人范成大。姜夔在这些风雅富贵的达官显宦之中做门客。大家对他也很敬重,因为白石相貌清奇,诗词,音乐,书法都好。范石湖让他写新的曲调,于是他就“作此两曲”。石湖拿着不断地欣赏,使家妓学习演唱他的歌曲。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今天晚上的月亮像当年一样美,我算一算这样美丽的月亮曾经多少次照见我在梅花树边吹起笛子。“唤起玉人”,我叫唤那如玉的美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不怕外边的寒冷,为我折下一枝梅花来。“何逊而今渐老”,何逊是南北朝时候的人,写过一首《早梅》诗。此处白石是说,我现在老了,当年浪漫风流的事,跟我所爱的人赏梅花吹玉笛时写词的才情没有了。“但怪得”,因为我的感情跟当年不一样了,我所爱的人也不在这里了,所以我就怪梅花。“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那竹外开得稀疏的梅花,在我这样孤独寂寞的时候,把它那种寒冷凄凉的香气,吹到我的坐席上面。
“江国,正寂寂”,隔着江水,怀念远方的人,“寂寂”,没有消息,没有踪迹。“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要折一枝梅花寄给我所爱的女子,我就叹息了,因为相隔“路遥”,只有徒然的怀念。半夜下雪,满树的梅花上都是白雪。“翠尊易泣”,每当我在梅花前饮酒的时候,一端起翠绿的酒杯,就很容易地流下泪来。“红萼无言耿相忆”,红色的花瓣寂寞无言,引起我心里永远不能熄灭的相忆怀念的感情。“长记曾携手处”,我永远记得我们携手同游的地点。“千树压,西湖寒碧”,在西湖的旁边有多少的梅花树,我们当年有多少欢乐,现在只剩下忆念了。“又片片吹尽也”,今年的梅花又一片片地吹落了。“几时见得?”,我所怀念的那个女子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呢?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
一般人赞美姜夔的词,说他是“清空”的。“清空”是什么呢?是要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苔枝缀玉”,写得真是好。有一种梅叫苔梅,它的枝干上都长着绿色青苔,青苔的美丽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梅花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句词有一个典故,隋代赵师雄曾于天寒日暮中与一美人相遇欢饮,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卧至破晓,起视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盖美人即梅花所化,绿衣童子则翠禽所化也。这不必是完全写实,而是写他怀念的往事,一段爱情故事。“客里相逢”,他现在是住在范成大家里,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篱笆的墙角,黄昏的时候,“无言自倚修竹”。他用了杜诗《佳人》的典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一个女子在战乱中父母都死了,丈夫另结新欢,把她遗弃了。在寒冷的日暮,她穿着一件翠色的衣服,衣袖是那样单薄。一般翠色是代表寂寞寒冷的。词人心里的梅花树,就像诗里的女子,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旁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他仍然不是写直接的感发,而是思索有关梅花的事典。他联想到了唐朝王建写的《塞上咏梅》:“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黄沙黄云的地带了,美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后来的人说这首词是慨叹随徽钦二宗被俘虏北去的那些后妃,这不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白石只是在用一个典故。昭君是汉地的女子,她应该不习惯北方胡沙这么远的地方。她心中应该永远地怀念江南江北的大好河山。现在姜夔看见的是江南的梅花,所以他说沦落到北方的那个昭君,是梅花象征的那个昭君回到江南来了。“想佩环、月夜归来”,想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浑身戴着环佩的装饰,在半夜的时候魂魄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变成了今天我在这里看到的梅花树。它显得这样的幽雅和孤独。“佩环夜月归来”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中一首怀念昭君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他说当权的人就知道看看画本,把谁画得好就选择谁,所以有才的最美的女子昭君因为没有贿赂画工就流落到胡地。这是千古怀才不遇之人的悲剧,是坚持不走后门之人的悲剧。现在姜夔用这两句诗只是写一个美女。他是说天山的梅花应该常常怀念它的故乡江南江北,所以魂魄就装饰着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了。这是借用昭君的故事暗喻梅花的美丽。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梅花应该还记得在深宫之中的往事。是什么往事呢?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南北朝的寿阳公主有一天睡在梅花树下的时候,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前额上,留下了花印,怎么洗都洗不去了。“蛾绿”就是青绿色的蛾眉。“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是说你应该爱惜花,不要像春风那样不懂珍爱花朵。春风不管美丽的花,花就零落了。怎样爱惜?“早与安排金屋”。从表面看来他是写爱惜花,但他也可能是说当年我所爱的合肥女子,居然没有得到她,现在后悔我当时没有把她保存下来。就“还教一片随波去”,于是落花就随水流去了。“又却怨玉龙哀曲”,等到花落了,我们听到“落梅花”的曲子,就满心的哀怨,等到花都落完了,“等恁时”,等那时,你“重觅幽香”,再想找芬芳幽香的梅花,哪里去了?“已入小窗横幅”,只剩下画幅上画的梅花了。
作者:
独舞者
时间:
2007-7-23 22:02
标题:
唐宋词十七讲--吴文英
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我个人以为吴词不是姜白石所能赶上的。张炎《词源》贬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是张炎的偏见。他又说吴词“质实”,“质实”的结果是凝滯。可我以为吴词能从质实之中跳出来,他的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周济还说他能“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穠挚”。他一方面有南宋的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成就。吴晚年是亲眼见到南宋逐渐消亡的。从他词里可以看出感慨故国残山剩水的亡国之音。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三千年事残鸦外”。从吴文英所生的时代推回到夏禹王的时代,已经有三千年之久了。多么远的往事啊!“残鸦外”三个字,用空间的苍茫表现时间的历史的苍茫。“残鸦外”是说鸟的消失,“外”字表现远。三千年事,残鸦是消逝了,而万古的消沉更在残鸦的影外。“无言倦凭秋树”。在他的时代,距离南宋的败亡已是不久了,他觉得满心的悲慨,感到这么疲倦。这个“倦”,一方面是登上禹陵身体上的疲倦,一方面是心灵感到疲倦,即他觉得对于国家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局面。“秋树”是秋天凋零的树木,也正如南宋衰亡的国势。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千年万世,禹王开凿治水的功业,流到今天。人世间经过多少次的盛衰,山川都变了,你从哪里认识夏禹王的功业?什么是“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呢?“萍”,吴文英当年写的是不被人认识的“蓱”。这就是人们讥讽他用字晦涩的缘故。可是你要知道写诗要浅白或晦涩,是在于你要传达什么样的感发,这才是最重要的。吴文英要传达的是什么?会稽禹陵的旁边是禹庙,南宋时庙里边有一个木屋梁。相传南北朝时建庙,有一天大风雨冲下一段最好的楠木,就用它做了屋梁。传说每当有风雨的时候,这个屋梁就变成一条龙,跳到会稽镜湖与湖里的一条真龙相斗。斗完后它还飞回来变成梁,梁上带来很多水草。吴文英所要表现的是禹王的英灵不泯。他说“幽云怪雨”,一个真正的像禹王这样的英灵,死后在庙里边自然留有一些神迹。“翠萍湿空梁”,它变成龙跟镜湖的龙打斗,回来带的萍草还是湿的。为什么么?因为这个梁曾经“夜深飞去”。你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和他用字的险怪,句法的倒装,就会说吴文英的词不通。其实不是他不通,而是我们不懂。
不仅如此,禹陵不远地方有一座山叫宛委山,别名石匮山。这里有两个传说:一个说这是禹王藏书的地方;还有就是这里曾经发现了金简玉字的天书。吴文英说我今天来到这里,不见藏书,只见“雁起青天”。远方有一行鸿雁飞起来了,排成一个“人”字,或者“一”字。雁所写的那几行字,“数行书似旧藏处”,让我们想像那边的山头上,是果然有古代的藏书之所的。
他还有时间,空间的跳接。“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这是回到家里,在西窗之下,我们寂寞地坐在一起。他跟冯深居是老朋友,故人相见应该是很欢喜的事情,可是吴文英所写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因为他们白天凭吊了禹陵,而他们所生的时代是南宋衰亡的时代,所以他们带着这种寂寥的心情在西窗下久坐。想到我们这些老朋友,“悭”是短少的意思,“会遇”是说我们见面,我们的见面是如此之少,很难得相见,今天见面就“同剪灯语”,一同剪灯谈话。剪灯相对语,有一种亲切的情意。
谈话就谈话好了,他又跳出来“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上面长满苔藓的那个残余的碑。碑有可能是那里果然有碑;还有就是禹陵那里有一个窆石,相传是埋葬禹王时,把他的棺材縋下去的一块大石头。“零圭断璧”,相传是当地人在禹庙地里发掘出来的。圭、璧都是古代表示礼节、祭祀用的玉器。他们的谈话,有千年古史的兴亡,也有他们生平经历的悲欢离合。“积藓残碑,零圭断璧”,是他们白天看到的古物,也是他们的生平。他们就“重拂人间尘土”,把几十年的尘土擦掉,重新温习往事。他是把个人经历跟千年的古史打成了一片。
“霜红罢舞”,周济说吴词可以“腾天潜渊”,高远的地方是果然高远,幽深曲折的地方是果然幽深曲折。“霜红”回到了他开头的“秋树”。秋树经过霜,树叶变红了,红叶飘舞地落下来,等掉光的那一天,它就不舞了。这是自其变者而观之,树叶有凋零,人间有寒暑。可是下面的“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二句,写的却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景象。满山青青的山色是不变的,早晨的雾霭,晚上的烟岚是变的也是不变的。“岸锁春船”,春天是怎么出来的,是从“雾朝烟暮”之中出来的,朝朝暮暮,雾霭烟岚。春天来了怎么样,在嘉泰的会稽县志上记载每年春天三月初相传是禹王的生日,当地人都用一年积存的钱财来庆祝。有的人是陆路来的,有的是坐船来的。“画旗喧赛鼓”,五彩缤纷赛会的旗帜,配合着祭神的赛鼓。每个村庄组织一队表演,看哪一队的表演最好,所以叫赛会。吴文英把“喧”字结合在画旗跟赛鼓之间了,一方面写鼓的喧哗,一方面写旗在风中的招展。那么他的感慨呢?
周济评吴词:“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所有”。他可以包含很深的感慨,而写的却只是外面的景物,感慨都是在言外传达的。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灵岩就是苏州的灵岩山,山上最有名的建筑是馆娃宫,这是吴王为西施所建的宫殿。“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是说你一望灵岩山,就会看到渺茫的天空,一片烟霭的笼罩,四望这么广远。“是何年”,是哪一年,“青天坠长星”,从那高远的青天之上,坠下来一个流星。他说灵岩山是流星的陨石化成的。“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这是大自然,有了流星,有了山和草木,然后就有了人世。有了这吴越的兴亡,于是就有了美丽的西施,就有了吴王给她盖的馆娃宫。“残霸”的宫城,他盖了宫不久,吴国就灭亡了。
周济说吴文英是“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残霸”放在“宫城”之上写出了宇宙,人类,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沧桑。现在剩下的是什么?是“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相传馆娃宫附近有一条小溪叫箭径(一作箭泾),说当我今天来到灵岩山游馆娃宫经过叫箭径的小溪,我所感觉到的是“酸风射眼”。他不是用思力,而是用锐感来修辞。风无所谓酸,但人的感觉有相通之处,所以你会感觉到风吹过来,眼睛有一种被风吹刺伤的感觉。而且吴文英的感觉是有出处的。唐朝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汉武帝求仙,在宫中铸了一个铜人像,手捧铜盘接天上的露水拌药吃,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汉朝灭亡后,曹魏就把这个金铜仙人给推倒了。李贺说它被移走的时候是“东关酸风射眸子”,铜人怀念汉朝,就“忆君清泪如铅水”。“酸风”有感慨兴亡之意。
“腻水染花腥”出自杜牧《阿房宫赋》。秦朝有阿房宫,宫中住的都是美女,每天早晨这些美女一洗脸是“渭流涨腻”,渭水飘起一层油来。为什么呢?是“弃脂水也”。而且这水溅到两边的花草上,花发出的气味,他不说香,而说腥。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草木本有一种草腥气;还有是暗示经历了战乱兴亡,结合了吴王盛衰,败亡的悲慨。“时靸双鸳响”,“靸”是拖鞋。馆娃宫里面有一条长廊,叫“响靸廊”。这里的木板都是空的,西施穿着步屧在上面一走,就发出声音。他说我今天经过馆娃宫,仿佛时时地听到有拖着鞋走过的声响,好像西施穿着双鸳鞋走在当年“响靸廊”上的声音。是西施吗?不是,是“廊叶秋声”,是长廊上枯枝败叶随风卷扫的声音。
下阕“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是说当年吴国灭亡就因为吴王沉醉在歌舞宴乐之中,不重视国家的政治。词中的“倦客”指当时越国辅佐越王灭吴的大夫范蠡,他在灭吴以后就辞了官职,泛舟游于五湖。范蠡能够帮助越王打败吴王,但他也能洁身自退,保全自己。这里吴文英所感慨的,是说现在还有这样一个清醒的,有谋划的,能够为国家深谋远虑的人吗?有,可是没人用。
“问苍天无语”,他说我问苍天为什么有这些变化,为什么有盛衰,为什么吴王这样地沉醉?可是苍天无语。我一个词人连科第功名都没有,是“华发奈山青”。我的头发已经都花白了,对着那美丽的江山,无可奈何。这是非常深刻的感慨。他能为南宋做些什么?吴文英是感慨的时候写得很高远,使人不觉,所以他后边的感慨也写不下去,反而再跳出来写风景,说“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我在灵岩山上四面一望,底下的水,里面有倒映的天空。站在栏杆高处,向远处一望,所见的是乱鸦斜日。“连呼酒”,我只好用酒来消愁,“上琴台去”,我要上到最高的琴台上去。往下一望,是“秋与云平”,大地上的一片秋色,一直接到天上的白云。写衰亡的悲慨,写的却是那秋色直接到天边,表现了高远的境界。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7-7-23 22:52
今天看到几本叶嘉莹的书,感觉不错。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7-7-24 08:53
我最近买了几本,正在研读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