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神曲》
[打印本页]
作者:
qihui31
时间:
2007-8-30 02:12
标题:
《神曲》
《神曲》(1307—1321)是但丁于流放期间历时十四年完成的长篇诗作,原名为“喜剧”。中世纪时,人们对“喜剧”的解释与今人不同,其意为结局令人喜悦的故事。1555年后,人们在原书名前加上修饰语“神圣的”,既表示对诗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诗主题之庄严深奥,意境之巍峨崇高。在我国,则将书名译为“神曲”。
《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但丁幻游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 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 他受已成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恋人贝阿特丽齐之托, 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九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 居住于此的, 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不同层面中受永罚。这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诗人最痛恨卖国贼和背主之人,把他们放在第九层,冻在冰湖里,受酷刑折磨。
从冰湖之底穿过地球中心,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层。这里是有罪的灵魂洗涤罪孽之地,待罪恶炼净后,仍有望进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内,只能在山门外长期苦等。炼狱各层中分别住着儿以骄、妒、怒、惰、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过较轻者的灵魂。但丁一层层游历,最后来到顶层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随即离去。原来他尚夫资格进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时天空彩霞万道,祥云缭绕。在缤纷的花雨中,头戴橄榄叶桂冠、身着狸红长裙,披着洁白轻纱的贝阿特丽齐缓缓降临。贝阿特丽齐一边温柔地责备诗人不该迷误于象征罪恶的森林,一边指引他饱览各处胜境。在她指点下,但丁进入“忘川”,顿觉身心一爽,忘却了往昔的痛苦,随后贝阿特丽齐带他进入天堂。
天堂共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们就住在这里,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义人,英明的君主、学界的圣徒和虔诚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气象宏伟庄严,流光溢彩,充满仁爱和欢乐。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圣人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培纳多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欲一窥“三位一体”的深刻意义,但见金光一闪,幻想和全诗在极乐的气氛中戛然而止。
今天的读者看《神曲》,常觉其内容庞杂、情节离奇,意义晦暗不明,这是因为不熟悉此书的中世纪文化背景所致。实际上,《神曲》结构严谨,情节服从于全诗的主题,其中的人物、场景均有所指。这里我们仅从大的方面来谈谈有关问题。但丁对当时的罗马教皇卜尼法西八世和已故的一些罪恶滔天的教皇切齿痛恨,对宗教蒙昧主认也持鲜明的否定态度,但他并没有否定基督教信仰。写于1309年的《帝制论》第三卷最后一章,是理解《神曲》的一把钥匙。但丁认为,人生有两种幸福:“今生的幸福在于个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于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间天国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国为象征。 此生幸福须在哲学 (包括一切人类知识)的指导下,通过道德与知识的实践而达到。永生的幸福则须在启示的指导下,通过神学之德(信德、望德、爱德)的实践而达到”。这其实是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人间天国”与“天上王国”的翻版。在《神曲》中,但丁精心安排了两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导师,一为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一为象征信仰、虔敬的贝阿特丽齐。我们在前面曾讲过,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是罪人,因此,地狱、炼狱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灵魂,区别只在罪的性质不同,罪的轻重不一,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各色人等的体现。 天堂中的人是经过炼狱活尽罪恶后的灵魂, 可以与神同享荣耀。但丁在进入炼狱之前,天使用利刃在其额头刻下七个象征罪恶的 “P”字(意大利语中“罪过”一词的首字母),诗人在炼狱中每登上一层,既有一位天使将 “P”字抹去一个,及至走出炼狱山,七个 “P”字全被抹去,表明罪恶已清,可上天堂上。地狱、炼狱和天堂分别对位应着“人间天国”和“天上王国”。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只能“人间天国”里充当诗人的引路者,象征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上王国”。这清楚地说明,但丁是将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的。《神曲》的主题,意在探索诗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命运,但丁的结论是,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必须在信仰的启示下,以理性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才能与最高真理合一,获得光明的前途。但丁笔下天堂的九重天结构,则是以被教会接受的托勒密天体论为依据的,诗中所谓的“永久的轮盘”,正是托勒密关于宇宙是由同一轴心上的九重天构成的球面体理论的写照。
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纪文化的洗礼,但《神曲》中表现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则使诗人成为文艺复兴新时期既将到来的预言者。但丁结古希腊、罗马的先贤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维吉尔等人由衷地赞佩,肯定这些异教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识和理性精神,客观上就批判了中世纪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尽管作为一个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将他们直接安排进天堂,但却把这些"高贵的"异教徒放进地狱中一个毫不受苦的美丽幽静之处。但丁还同情为爱情而遭惨杀在地狱中受苦的保罗和弗兰采斯加,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长诗多处流露出期待结束党派纷争, 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对祖国的挚爱,常使诗人情不自禁。在《地狱》第六歌中,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引发了但丁无限的痛惜之情:
唉,奴隶般的意大利, 你哀痛之逆旅, 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你的活疾的人民住在你里面,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你这可怜虫啊!你向四下里看看你国土的滨岸,然后再望你的腹地,有没有一块享受和平幸福的土地。对民族家园现实的哀叹,旅即转变为对祸国殃民者的愤怒。但丁揭露一些教皇干预世俗政治和对权利的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纷争的罪魁祸首。在地狱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斥:“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当时尚在人间,诗人却在狱中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惩罚。但丁还抨击腐败的教会势力, 借使徒彼得之品将贪财败德的主教们比喻为 “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诗人鄙视那些丧失原则,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见风使舵的政客,为此在地狱第一层外为他们的灵魂专设一个长廊。这些人连地狱都不肯收容,在长廊里被无数大黄峰蛰刺,被狂风吹得飘来荡去。实际上,尽管《神曲》采用了梦幻的形式,它的具体描绘--特别是在《地狱》篇中--都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的缩影。
《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的评判与对“天国”诚挚的信仰相结合,展示出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