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seph Karl Stieler的作品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出生时名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亦作Göthe([&s12;gø&s20;t&O01;]),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莱比锡(1765年-1768年)
1765至1768年间,歌德在莱比锡学习。他听了作家盖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诗艺讲座,并参加了他的写作风格练习。同时他也接受了莱比锡学院院长安瑟的绘画课程。他爱上了凯特馨·勋考普夫(Käthchen Schönkopf),并在欢乐、轻快的诗句中,以洛可可的风格传统歌颂了这段爱情。(诗集《安内特》(Annette))
在使馆秘书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于1772年10月底自杀后,歌德于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暂地重返韦茨拉尔。歌德认识耶路撒冷,后者的自杀是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起因。在这部小说中,歌德将自己与他倾慕的夏洛特·布夫的经历和耶路撒冷的命运—这是他通过与在耶路撒冷死前不久还与此人有联系的人的谈话而探究到的——融为一体。这部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引发了感伤主义和狂飙突进文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