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
[打印本页]
作者:
庞固
时间:
2008-1-27 20:28
标题:
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
这是卡夫卡的最后一篇作品。与《饥饿艺术家》意旨相似,约瑟芬作为一名杰出的无与伦比的女歌手,她的命运跟饥饿艺术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他们都对自己挚爱的艺术有着永无止境甚至称得上是酷烈的追求,他们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达到了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他们却得不到基本的理解,最后只能是悲凉地以身殉道。
饥饿艺术家真的只是在表演他的饥饿艺术吗?他真的想要借此得到众人的赞赏?当然不是,他表演饥饿纯属无奈之举,因为他根本找不到什么适合他胃口的食物,一般的食物只能引起他的恶心,保持饥饿的状态只是他忠实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也许重要的问题只是这一个(这是饥饿艺术家用他的全部生命来迫使我们追问的),即饥饿艺术家为什么找不到吃的?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可以坦然接受的食物在饥饿艺术家那里却成了令人作呕的东西?到底是饥饿艺术家患了某种怪异的疾病,还是这个貌似有条不率的世界出了大问题?
作为歌手的约瑟芬,她相信她的歌唱能把众人“从恶劣的政治或经济处境里解救出来”,至少也可以安慰他们的心灵,赋予他们力量去承受生活中的不幸。然而“她毕竟是在为聋子演唱”,尽管她拥有为数众多的崇拜者,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她,他们甚至暗中讥讽她的歌唱不过是所谓的“吹口哨”而已。面对这样一群盲目无知的听众,约瑟芬作为那惟一的一个既热爱音乐也懂得介绍音乐的人,尽管她不遗余力地为众人歌唱(“当她如此付出整个身心、忘情地歌唱的时候,仿佛一丝冷风吹过就能将她杀死似的。”),尽管她也确曾短暂而成功地唤醒过这“耗子般的听众”的心灵,尽管她采取了种种手段以要求人们承认她的艺术,尽管如此,她还是失败了。最终,约瑟芬不得不离弃他们,离弃这个“耗子的民族”,从而进入了那注定要被迅速遗忘的历史的序列当中。
这两位艺术家就像是鲁迅所说的“铁屋子”里首先清醒过来的人,他们看到了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的悲惨的一幕,于是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告知同处一室的大众,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曲解和漠视。这虽然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同时更是在一个广大的世界范围内上演着的普遍的悲剧。
作者:
想飞的猪
时间:
2008-1-27 20:53
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饥饿艺术家渴望的真正的食物,到底是什么?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08-2-19 21:27
我不太同意,我一直觉得不管怎样解释卡,都是片面的
作者:
庞固
时间:
2008-2-20 14:57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话
但不能因此放弃阐释,无论它是多么地片面
另外,也不存在什么全面的解释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3-4 11:20
呵呵
没想到这段时间的帖子还是有啊
好事情
大家继续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