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征服地中海?我的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8 15:14
标题: 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征服地中海?我的看法
组织\纪律\专业
一、罗马军团是职业兵团,马略改革之后军事体制更加完备,历史上只有迦太基的雇佣军能和罗马军团旗鼓相当,但是雇佣军的维护费用、兵员补充和忠诚度都有问题。
二、奴隶制度使罗马平民从生产中解放出来,能够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和作战,而当时的其他国家基本实施兵民一体或临时兵役。
三、罗马贵族的教育体制很优越。国家体制鼓励军功,贵族阶级重视军事教育,几乎每个贵族都受到良好的军事训练,因此罗马代代名将,这在当时的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四、罗马的军事思想师承希腊,重视集团作战和兵种配合,强调纪律性和组织度。罗马将领大都能够以身作则,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军队中完全抛弃。罗马人最推崇的外国古代名将是亚历山大、色诺芬、汉尼拔、皮洛斯等,这些名将的共性都是纪律和组织。
五、罗马拥有当时最完备、均衡的国家体制,元老院表决、执政官执行、独裁官临时设置应付非常、保民官平衡各方、总督治理地方等等,是古代民主集中制的最佳模式,相比之下,本都的王制太僵化,迦太基有元老院而无国家元首。汉尼拔是军队统帅却非国家统帅,权力制约很严重,低效和内耗,这使他的失败更富悲剧色彩,有些非战之罪的味道!
六、罗马有一套灵活的征服模式,元老院直辖、总督直辖、自治领、臣属国、殖民地等等,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变通应用,即使一千多年后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征服模式也不如罗马灵活!而且,罗马宗教自由,无种族歧视(共和中期就开始把公民权授予异族)。
七、罗马人有高明的政治和外交手段。以外交配合战争,以战争实现政治目标,这一点也是在当时的西方独一无二的。
八、还有就是客观的因素,如国力、技术等,不赘述了!!
我能想出的就这些,还有哪些请朋友们补充一下!!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5-10 18:04
关于第一条:很同意。罗马和古希腊的公民权制度不一样,罗马的公民权分发范围很广,共和国早期几乎意大利半岛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拿到了公民权,其他大部分居民也拿到了“不完整的公民权”,这使得罗马的意大利盟友对它很忠诚,使它拥有强大军事人力和物力储备。这一点在汉尼拔突袭罗马本土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可见一斑。
对于第二点:不仅是高强度的作战训练,而且罗马军队拥有高明的战术。它们喜欢把军队分成几块,先用标枪撕开敌方军队方阵的口子,然后再冲进去,一举获胜。
关于第四点:共和国末期的罗马军队高级军官有的很贪污腐败,把自己的军队搞成只效忠自己,而不是国家,大肆敛财。这个问题后来被奥古斯都的军队改制解决了。
关于第五点:保民官在内的民主制度萌芽在共和国初期就被扼杀了,变成了元老院的寡头统治。原因是元老院指挥的军队节节获胜,在民众内威信太高,并且有许多公民乐意出卖自己的选票。
关于第六条:罗马的宗教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很不自由。皇帝迫害过基督教徒很多次,直到君士坦丁才停止迫害。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0 22:55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关于第二点,罗马军队的战术在当时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实际上,罗马人向希腊人学习枪阵战术,向西班牙学习大盾和短剑的轻步兵战术,等等,但是,制式装备和娴熟灵活的战术的确使他们看起来比较先进!
关于第四点,我认为你犯了一个定式错误:把将领的道德和能力做了必然联系!这是受传统伦理熏陶的中国人常犯的毛病,对德才兼备的盲目追求.事实上,古罗马是允许将领和军队瓜分战利品的,当然免不了要上缴一部分,正是这种制度才能保证军队的作战欲望,动之以情不如诱之以利!古罗马的将领们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指挥,这种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克拉苏,他生活腐败堕落,但仍然成功镇压了奴隶大起义,不失为名将,至于其最后败亡,除了战略失误,主要是对手的兵种和战术更合理,敌方将领更优秀,如果换了其他罗马名将,恐怕结局也不会改变!
第五点,保民官在内的民主制度萌芽的确是遭到压制,但是罗马的选举制度注定了这种他仍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平民派在与贵族派的斗争还一度取得上风,恺撒的胜利首先是平民派的胜利,顺便说一下,恺撒为了巩固权力,扶植安东尼当选保民官,就是看中其特殊的权力能够压制元老院.
关于第六条,你说得对,基督教兴起后,罗马帝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宗教政策很僵硬.不过那时已经是奥古斯都之后的罗马了 ,我认为,从这之后的罗马帝国失去了扩张力,征服地中海世界的使命早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是守成阶段,偏离了我们的命题,因此不必去理会他们了!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0 22:58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顺便说一下,我感觉这个论坛的人见解都比较有深度,和我之前在黄龙骑士团及52游戏网讨论时大不相同,看来用游戏去学习历史还是会有偏差!!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5-11 17:42
关于第四点:你谈到了克拉苏镇压起义。那么你是否想到了为什么共和国末期会有这么多的政治动荡。正是因为共和国的军政界都奢靡成风,社会腐败之风盛行。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中的对于这一时期的阐述:“此外,军队的性质也起了变化,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帝国的职责要求建立一支大规模的常备军,征召有产者服短期兵役已不再能满足帝国的需要。所以,凡是志愿当兵的皆可入伍,破产农民开始长期服兵役。结果,罗马军团由平民军队变为职业军队。现在,士兵们首先忠于的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指挥官;他们指望从指挥官那里分得一份战利品和可供大家分配的土地。将军们愈来愈开始把交给他们指挥的军团看作自己的附庸军,利用附庸军来大发个人之财。帝国的扩张也给文化带来破坏性影响。原先,罗马人传统的美德也就是贫穷、勤勉的农民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当大量财富开始源源涌入首都时,有关节俭、禁欲和勤劳的古老说教很快给遗忘了。疯狂地争夺金钱,暴发户故意炫耀的挥霍浪费,以及对人类一切社会准则的冷漠无视,成为共和国末期的主要特征。当时有人曾抱怨说:“罗马已成了这样一个城市,在那里,情妇的价格高于耕地,一盆腌鱼的价格高于耕地人。”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明白,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

PS:你若有兴趣可以搞一个头像啊。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2 09:25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罗马军队私人化其实不是从帝国时期开始的,而是从马略改革开始的,马略改革使士兵待遇不再是单单国家承担,而是由将领负责,尤其是退役后的土地分配问题.奥古斯都的改革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普通军团的福利重新收归国家,同时降低统兵将领的职权;另一方面则大大扩张了皇帝直属兵团---禁卫军的权力,使之成为皇帝控制帝国的主要支柱,最终导致后世皇权旁落的尴尬处境.这一改革建立了两个背道而驰的军事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重内不重外的防御战略,罗马的扩张运动到此基本停滞,后来几次的小规模扩张(如图拉真)其实更象是以攻为守.
帝国扩张对文化的破坏的确是毁灭性的,并且扩张带来的文化多元问题更冲淡了希腊理性精神.
我试试做个头像,呵呵!!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2 09:30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我是中文系出来的,就用海明威的头像吧!呵呵!!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5-17 17:47
嗯,古罗马没有在古希腊的思想上继续突破,但他们的大工程和法律举世无双。它们的法律基于理性(制定了一部《万国法》),在当时是超越地域,普遍适用的。罗马的桥梁和公路真是建筑史上的楷模啊,有的现在还在使用。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7 23:18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是啊,其实罗马人在实用方面的技术和学术成就都很高,例如历史学,地理志,农学,医学,建筑,水利等,就是在行而上的领域不敢恭维.主要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很独特,与希腊和近东的各民族都不同.这也是他们能够军事征服其他民族的原因.
作者: lxqs2006    时间: 2008-5-18 20:34
这个问题后来被奥古斯都的军队改制解决了。
????

这个可以多说说吗??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8 23:57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奥古斯都的军队改制是对奴隶主贵族民主制下的军事体制的改革,使其适应中央集权制度,即奥古斯都建立的元首制,在这之前,罗马还是共和国,军队是属于国家的(以元老院为效忠对象),但是共和后期(即公元前2---前1世纪),共和国内部矛盾激化,民主制下以公民为对象的征兵制不能切实履行(公民破产者日益增加,而征兵制是义务,不能带来经济收益,因此兵源短缺),马略实行改革,实行募兵制,该制度的缺陷是没有解决军队从属上的法律问题(因为罗马公民权至上,私法发达却忽视公法,无宪法),因此名义上军队和以前一样属于国家,实际上由经济利益与将领直接挂钩,反而成了私人军队,直接导致公元前一世纪的大内战(在马略改革之前,类似军队为自己的将领作战是从未有过的).
      奥古斯都亲身经历了大内战,最终凭借军事力量上台,继承了恺撒在政治上的理想,建立中央集权的元首制,其实就是以共和为名义的皇帝,因此后世认为帝国从他开始.奥古斯都上台时,罗马无重大的外敌,军事制度的重点是对内,以保障元首的安全和权力为中心(防止恺撒被刺的悲剧重演),因此奥古斯都首创近卫军(近卫军的编制沿革请自己查找,资料很多),驻扎于罗马和周遍城市(在此之前,罗马的意大利本土是不驻军的,行省总督不能带兵进入,因此恺撒从高炉渡河进入意大利被看做反叛),近卫军就此成为皇权最重要的保证,后来的皇帝对近卫军更加重视(因为他们缺乏奥古斯都的威望,对军队的依赖更大),从提比略开始,近卫军长官开始掌握大权,地位类似东方的宰相或总司令(从阶级来讲,近卫军长官并不高,但由于接近权力中心,能够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的几任罗马皇帝多死于近卫军长官之手,新皇帝的推选也基本被其操纵,元老院成了橡皮图章.直到朱利亚--克劳狄王朝结束,地方军团介入罗马高层政治斗争,近卫军对最高权力的垄断权才被打破.从近卫军建立之后的效果看,奥古斯都当初过分看中其对皇权的保障,却忽略了相应的监督和制衡,而近卫军的忠诚主要依靠金钱和皇帝的个人才能,因此极不可靠,是比雇佣军还贪婪的特权军队,最终成为帝国头三百年动乱的主要罪魁.奥古斯都自己是一位"既能使用军队又能控制军队的伟大政治家(恩格斯语)",因此弊端没有暴露,但是这种军队能够干预政治的体制(在此之前的内战虽然有军队参与,但主要是从属于各自的政治派别,并且在法律上是非法的,奥古斯都之后军队参政就有了法律基础,名正言顺),一旦政治斗争激化就会成为暴力夺权的局面.
      相对于近卫军(中央体制)的权力扩张,行省军队(地方体制)的改革则相反.因为内战的主力就是行省军队,因此奥古斯都把他们当作潜在的政治对手,并且极力防止元老院渗透.他把行省军队的编制固定(也就是取消临时编制的军队,防止元老院以紧急情况为借口组织军队),连驻扎地和作战地域都划分清楚,分散配置在国家边界,部分省份甚至取消驻军,而行省军队长官也不再由高级贵族(当过高级职务,共和国时期通常当过执政官)垄断,从军队基层爬上来的平民阶级也能够担任军团长官(如后来的图拉真\戴克里先都是从士兵干起),各军团长官理论上通常是互不来往(实际不可能),不会形成派系,其他种种提防和压制的办法还有很多.可惜和中央体制一样,在后世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奥古斯都之后帝国边防压力越来越大,部分行省总督有了专职防卫的财\政\军大权(如东方行省和日尔曼行省),手下的军事力量超过了中央的近卫军(近卫军的人数在9000----16000之间,各时期不同,大致相当于2--3个军团).在"四帝之年",以皇帝尼禄自杀,朱利亚--克劳狄王朝绝嗣为契机,地方军队争相拥戴自己的司令官当皇帝,引发大规模内战,之后上台的皇帝仍然倚重近卫军和自己派系的行省军队,导致军人干预政治的问题无法根除。
      奥古斯都的军队改制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元首制的伴生物,其核心就是“皇帝的权威最终取决于对军队的控制”,因此其改革有时效性,不能够长期奉行。加上罗马法律上的固有缺陷(偌大的帝国竟没有一部成文的国家元首的继承法,推选制,血亲继承,养子继承,武装夺权甚至金钱购买都发生了),军队与国家的从属定位等等,使罗马帝国的军队最终成为国家的祸害。相关内容可以看看《罗马帝国的衰亡》(爱德华吉本)。
      另外,罗马的第三次军事改革----戴克里先的改革主要是从边防的角度进行,没有本质上的变革,因此也没有成为国家安全的保障。
作者: lxqs2006    时间: 2008-5-19 10:43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那这么看, 没有很好 的改变.

只是一种 利益换成了另一种 利益.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9 11:38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实际上随着权力的集中和私有,政权与军权的矛盾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化了.奥古斯都的改革适应了生产结构(经济基础)的变化,但上层建筑其实是失败的,不过原因不在他,而在罗马帝国的固有弱点.
作者: 世界共主    时间: 2008-5-19 12:11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奴隶主贵族民主制的权力基础不是贵族,而是掌握选票的平民,但是奴隶制度的发达会造成社会结构的两极化,也就是人口往底层的奴隶集中,财富则往顶层的大贵族集中,形成大贵族和大奴隶主操纵的大地产大庄园制,社会中坚的平民阶级萎缩,导致奴隶主贵族民主制的瓦解,共和末期的内战就是这么造成的.财富的集中要求权力的集中,适应新的生产结构而产生的权力结构就是元首制了.而罗马元首制本身是妥协的结果,缺乏保障,因此必须依靠军队,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为了皇权而扩大军权,扩大的军权又威胁了皇权.历代罗马皇帝并非不知道这个弊端,但是由于皇权自身的脆弱,还是不能离开军队,就好象中国的皇帝明知道信用宦官会出事,但为了与相权和官僚对抗,又不得不依靠宦官,因此,宦官弄权的根源在皇权.而罗马军事制度的问题也不是其自身造成的,而是元首制(更广泛的看是上层建筑问题)造成的.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6-1 17:57
关于军权的问题,本来奥古斯都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挺好的,革除了共和国末期的许多弊病,但可惜五先帝的最后一位马克-奥勒流没有继承前几任皇帝把继承权给最有才能的养子的传统,把继承权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然后事情就不对了,本用来包围皇室的近卫军老是会哗变,皇帝只有获得近卫军的支持才可能保住位子。因此这段历史时期换了很多位皇帝,只有一位是老死的。
作者: Konrad    时间: 2008-6-1 21:52
不过五贤帝之前善终的也不多。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6-2 17:08
嗯,尼禄这帮皇帝都不怎么好。
作者: Crazy    时间: 2008-7-17 23:09
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国家体制和教育机制了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7-18 10:59
古罗马的教育体制还是不错的。专门有教育机构来为这个庞大的帝国输送官员。
作者: 维吉提乌斯    时间: 2008-8-10 20:37
有关罗马人在军事上的特点,可参阅杰弗里·帕克等编著的《剑桥插图战争史》。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8-28 12:24
原帖由 阿多斯 于 2008-7-18 10:59 发表
古罗马的教育体制还是不错的。专门有教育机构来为这个庞大的帝国输送官员。

许多有学问的希腊人到罗马去担任上层阶级的家庭教师,并且很多罗马人家庭把年轻人送到雅典和罗德岛去接受教育。
作者: 永遠的納格斯    时间: 2008-9-4 20:09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而且羅馬人的性格在成功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雪心    时间: 2008-9-22 18:04
标题: 回复 6# 世界共主 的帖子
对于你说罗马对文化的破坏,是否应从两面来看待?毕竟它确实有选择的保留了一部份文化,但它对于希腊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连雪莱也说过,我们继承的虽是希腊的思想,但若是没有罗马,希腊的思想我们就无从得知。毕竟,文化只有在冲突和融合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8-9-30 18:04
罗马只是没有发展希腊文化,但它保留了希腊文化。拜占庭也是这样。
顺便说一句,楼上“文化只有在冲突和融合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观点和人类学家弗兰兹·博厄斯和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挺接近。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