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卡夫卡在地底下会不会恨布罗德? [打印本页]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2 23:50
标题: 卡夫卡在地底下会不会恨布罗德?
布罗德违背了卡夫卡的意思,没有焚烧他的手稿,虽然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产,但是大大违逆了卡夫卡的意思,卡夫卡会恨他么?

我觉得会的吧

[ 本帖最后由 古越 于 2008-8-12 23:52 编辑 ]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8-8-13 09:35
不会,因为他们是朋友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08-8-13 11:58
会,就算是朋友,也会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3 13:48
我想也会的

以卡夫卡来说,这些文字全部是实现自我释放的载体
他可能不会那么情愿的让所有人看到
在他看来,这些文字也许只是私人物品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8-13 15:11

我不大相信地下世界的
作者: Moderato    时间: 2008-8-13 17:31
(汗,就假设有嘛)

我也觉得会的……(因为,要是我,一定会……)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3 22:59
我确实觉得会。
自己最私隐文字被曝光,而且在自己完全无能为力的死后,供人研究揣摩,应该是很难受的事情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4 12:59
想烧就自己烧。知道布罗德欣赏他的文章,还写张字条叫人家烧,分明是怕布罗德不够欣赏他的文,真烧。话说回来,卡夫卡如果知道布罗德当真会烧,就不会叫他烧。布罗德如果蠢到当真会烧,卡夫卡会让他成自己的友?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8-8-14 13:41
他也没有嘱咐全烧咯。
作者: skydia's    时间: 2008-8-14 17:44
原帖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8-8-13 15:11 发表

我不大相信地下世界的


我刚想这么写……

不过,如果有的话,我觉得不会。而且可能还不希望被烧掉。他留下遗嘱要求烧掉稿件,虽然留遗嘱当时可能的确是这么想的。但,写作的人一般没有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阅读的。更何况卡夫卡的人格是以潜在的害怕为主导的。他的所作所为违背自己真正想法就很正常了……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4 18:20
他将文字作为私隐的载体,敏感如他者,怎么会希望别人了解这私隐!叹……想到这个我就会感到难过……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4 18:48
古越很善良啦。我觉得非常的书,不能正经地去读。非常的作家,只能病着去读。

[ 本帖最后由 韩波 于 2008-8-14 18:54 编辑 ]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4 18:50
原帖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8-8-14 13:41 发表
他也没有嘱咐全烧咯。


因为有些已经沦落人间了哇。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8-8-14 20:19
用常情来说很可能会,但那是。。。,不知那里的风土*情,难以评说。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4 20:42
原帖由 韩波 于 2008-8-14 18:48 发表
古越很善良啦。我觉得非常的书,不能正经地去读。非常的作家,只能病着去读。


啊……那是因为我有个那样的朋友,每每读那人的作品就会觉得情绪像波涛般起伏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5 11:51
呵呵
这就是一种共鸣的体现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5 12:28
所以不是我善良,是每次想到卡夫卡都会难过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5 12:48
古越如果没有读过圣经的话,不妨去读一读里面的福音书(个人推荐约翰福音),再去看几张基督受难的图片。相信会有收获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5 17:48
我想这个依然还是要看信仰的
如果没有信仰去看这些图片
只是觉得视觉受到某种刺激而已

看书比看图的意义要大得多
作者: Seconds14    时间: 2008-8-15 18:03
我觉得说不定这是卡夫卡害羞的一个可爱表现而已。就像小女孩说不要告诉那个男的她很喜欢他一样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5 18:15
我觉得这个猜测没有足够的论据证明
除了在他的信中也有过细微的措辞(也许是翻译问题),其他的地方就显得表现不足了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5 18:57
原帖由 韩波 于 2008-8-15 12:48 发表
古越如果没有读过圣经的话,不妨去读一读里面的福音书(个人推荐约翰福音),再去看几张基督受难的图片。相信会有收获的。


呃……我是基督徒,而且曾经一度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对神的哀伤和对眼前的人,感触是不同的,尤其还是相当重视和尊敬的人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5 19:57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8-8-15 17:48 发表
我想这个依然还是要看信仰的
如果没有信仰去看这些图片
只是觉得视觉受到某种刺激而已

看书比看图的意义要大得多


kenshin 兄,看图自然是一种刺激,但不会是简单的视觉刺激。无需信仰,只要是人,都能体会到基督为所信而死的那种震撼。受尽奚落,而后义无反顾地被盯上十字架,那种对未来的坚信和对血淋淋的暴力的坦然承受,让人发抖。

当然,有人为房死,有人为名利死,有人为爱人死,有人为梦、为观念、为乌有死,都是一回事。受难是人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实践。我们的受难面目不同,但本质相似。关键在于有些人清醒地受难,有些人无意识地受难。不信神的我,更愿意从心理层面认识基督的受难和基督教的巨大影响。而且,一种宗教的盛行,往往是它与普遍地人心相契,一定程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不是吗?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8-8-15 20:03
原帖由 古越 于 2008-8-15 18:57 发表


呃……我是基督徒,而且曾经一度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对神的哀伤和对眼前的人,感触是不同的,尤其还是相当重视和尊敬的人


我所见过的不少基督徒可是连一遍圣经都没读过哦。有些,只是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作后台。听起来古越现在不信神了?一直觉得神只是一种象征,是人的造物(前几天发现这是费尔巴哈的观点)。从小被马克思主义熏来陶去的,其实信什么东西都觉得很难。materialist 的日子不好过。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16 14:31
原帖由 韩波 于 2008-8-15 20:03 发表


我所见过的不少基督徒可是连一遍圣经都没读过哦。有些,只是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作后台。听起来古越现在不信神了?一直觉得神只是一种象征,是人的造物(前几天发现这是费尔巴哈的观点)。从小被马克思主义熏来陶 ...


我读过圣经,福音书更是读了不止一遍。
现在不是不信神,而是发现了身上存留着天主教的洗脑痕迹,对宗教持保留态度,提倡信仰个人化,而非洗脑式的。不得不说,新教是一个进步。
作者: Seconds14    时间: 2008-8-16 14:53
对宗教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君士坦丁利用宗教战胜西罗马统一罗马帝国后的教皇加冕。

当然,对于基督徒我还是相当尊重的。对每一个信教者都是如此,既然是喜欢外国文学,当然会信圣经啦。不过,事实上真正在西欧有强烈信仰的人都深知教会的虚伪,所以转而求助于可兰经。而佛教向来是最普世的,除了像西藏这样的极端地区,和日本,一般来说佛教不参与地区统治。

很关心宗教。不过不信。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7 13:01
关于信仰的话题就此结束
在说下去就离题了
作者: sky202325    时间: 2008-8-17 17:06
我觉的会,卡夫卡的书是写给自已看的
作者: Seconds14    时间: 2008-8-17 23:29
……恩。记得卡夫卡最感人得一段话大概是:我最理想的生活是在一间地下室,很深很深,在尽头是一间书房。我只要呆在里面不停的书写,到时间会有人来给我送饭。我一天唯一的放松就是走长长的通道前往门口取饭。

具体记不得了,意思就是这样。想必说明问题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8 09:10
卡夫卡生活的最高要求是不停的写字?
作者: 想飞的猪    时间: 2008-8-18 15:18
不会,他若真想烧,绝不会交给布罗德的。
这些作品就是他的孩子,他怎么会烧自己的孩子呢?
正如Seconds14所说,他可能是出于小女孩式的害羞;也有可能,他是出于父母式的恨铁不成钢,说的一时气话,这种恨的本质是爱。

[ 本帖最后由 想飞的猪 于 2008-8-18 15:21 编辑 ]
作者: 繁柯    时间: 2008-8-18 22:30
我想应该会,但是卡夫卡应该也能理解勃罗德。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19 10:03
卡夫卡就是太不理解勃罗德才会把任务交给他...
作者: sky202325    时间: 2008-8-20 12:32
有种偷窥的感觉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8-8-20 18:47
原帖由 sky202325 于 2008-8-20 12:32 发表
有种偷窥的感觉

偷窥卡夫卡……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21 12:57
偷窥的感觉?
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至今仍无法体会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08-8-21 13:11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8-8-21 12:57 发表
偷窥的感觉?
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至今仍无法体会

我读《阿Q正传》的时候感觉被偷窥了……简单的说,感觉写的就是我自己。类似这种感觉的书还有《生活在别处》《阿道尔夫》。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21 13:54
偷窥的感觉和被偷窥的感觉应该不是一样的吧
作者: 繁柯    时间: 2008-8-22 01:52
我有时候甚至会幻想,他仍然在世,我可以与他面对面的交谈,可以做胜过勃罗德的朋友就好了,呵呵。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8-22 13:07
呵呵
其实我也常想有这样一个场景
作者: homeonway    时间: 2008-10-14 11:57
我本想穿着衣服而走,可别人扒下了它,我的伤疤和私处暴露于世.让我死了再死吧!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10-17 17:50

经历一次死亡的人究竟有何感想还是不可得知的事情啊
作者: 残阳~    时间: 2008-12-23 19:26
开始时,并未十分在意这个提问。但一次在病中,不幸却想起了这个提问,在此我正好谈起我当时的想法:我认为根本谈不上卡夫卡要恨谁的问题,而是谁该恨卡夫卡的问题。首先,卡夫卡的作品都是人间的梦魇;其次卡夫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后,卡夫卡是有手的吧?我这么想。但他是怎么做的呢?存在不存在让谁看,让谁毁的问题吗?那么,他在死前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呵,让最亲密的友人毁掉自已的杰作?不,他存心让这些梦魇留在人间!那么又是什么理由让他这么做呢?虚荣心,人所共有的虚荣心罢了。但谁的力量越大,他的缺点造成的后果越严重。卡夫卡死了,但他却变态般地将梦魇留在了人间!永远,永远………
作者: gey832    时间: 2008-12-23 20:21
我想作为卡夫卡可能会对布罗德的做法不满意,但作为广大的读者,我们庆幸布罗德这样的做法
古越的问题是个“道德两难”的问题
作者: jiaxp873    时间: 2008-12-28 21:44
会恨,会狠狠地狠!
作者: 775458453@qq.co    时间: 2009-2-2 15:07
韩波 !深有同感!
作者: ryman123    时间: 2009-6-8 00:55
我觉得卡夫卡没有恨的能力。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9-7-12 03:11
想烧就自己烧。知道布罗德欣赏他的文章,还写张字条叫人家烧,分明是怕布罗德不够欣赏他的文,真烧。话说回来,卡夫卡如果知道布罗德当真会烧,就不会叫他烧。布罗德如果蠢到当真会烧,卡夫卡会让他成自己的友?
韩波 发表于 2008-8-14 12:59


时隔一年,再来看,突然很赞同韩波兄的想法。
大概是这一年终于也有所长进的关系,笑。
卡夫卡一定知道布罗德欣赏这文,也一定知道,布罗德绝不会烧了这些文。至于那些私密的文章被曝光倒可能有些不情愿,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被人赤裸裸地剖析,尤其是在无能为力的死后。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9-7-12 06:11
赞同了怎么就长进了呢?同笑。
私密的东西不一定不情愿被曝光,不愿被曝光,大概是觉得做得还不够艺术,还太招眼的缘故吧。剖析是想被剖析的,只是永远不想被剖析出个肯定结果来。

btw,如果想写的东西不私密、不个人,就不值得说。这个,卡夫卡这样的大师,应该在写作之初就有本能的领悟吧。很多作家弃笔焚文,多半是因为内疚,想说的东西很反常,干扰人,不道德,是对读者的精神屠戮,想想就别作孽了。当然,这跟自己写的东西有关,爱伦坡、波德莱尔、斯特林堡、卡夫卡都是自知有罪、欲写还休的主,而喜欢他们的人,也多半只是因为读来新鲜刺激,未必会像爱情人一样爱他们。简·奥斯丁们就不同了,自己写得欢,别人看得欢,多写一点是两头欢。有个想法,如果某人读卡夫卡能读出读奥斯丁时的心情, 那这人该有多...啊。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9-7-13 21:14
是长进了才赞同呢,呵呵。
因为我也有个朋友,极具才华,可惜写的文章秘不示人。我有些读过一些,一直试图理解他的秘不示人。这一年多我不停地探索这个问题,现在也有所长进。
以前他一直谈论着他的文章的私密性,我想我一直都将其想象得太过神圣,以至于忽略了人性。
大概不愿意曝光,大概是觉得做得不够艺术。你说得对,分析得精辟!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9-7-14 16:50
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里
万分感谢
为我的碌碌无为感到羞耻
作者: 韩波    时间: 2009-7-14 19:25
是长进了才赞同呢,呵呵。
因为我也有个朋友,极具才华,可惜写的文章秘不示人。我有些读过一些,一直试图理解他的秘不示人。这一年多我不停地探索这个问题,现在也有所长进。
以前他一直谈论着他的文章的私密性, ...
古越 发表于 2009-7-13 21:14


古越妹子,你可以就这个经历写个心理小说了。绝对曲折有深度。怎么没让我碰到这么有趣的友呢?不公平呐。。。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7-14 20:42
应该写个成长小说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9-7-16 10:40
古越妹子,你可以就这个经历写个心理小说了。绝对曲折有深度。怎么没让我碰到这么有趣的友呢?不公平呐。。。
韩波 发表于 2009-7-14 19:25


这个……这样的人气场有强辐射性,基本上彻底地改变我的一生。(半年内把我的数学成绩从六十几提高到了一百三十几,用的方法仅仅是整个暑假夏天和我聊聊天。。。)我一直都在惶惶不安地探索着他们的心理。
我倒想写个长篇科幻小说,但由于设定的缘故生怕会带有些许BL倾向。
默默地问一句:布罗德有没有写过关于他自己的传记?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09-7-17 17:12
这个问题应该早就有过解释了吧?《卡夫卡书信集》的前言部分说,K临死之前委托他的朋友:要他把装在那个箱子里的手稿尽数烧掉。他的朋友分析说,K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不过是种逃避责任的做法。他如果想烧的话他自己就可以做到。可能是希望通过朋友们的评判,看到底还有没有保留的价值;事实上作家还是很希望自己的那份被复略、拒绝的感情引起重视的,毕竟几次求爱、求婚的不成功对自信心也是种打击。
K似乎有明显的学姐控,在她们面前表现得极不成熟,而且非常的冲动而草率,屡遭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最后一次的求婚倒是成功了,但知道自己的身体问题,旋即解除婚约倒显得比较理智。
作者: 阿托斯    时间: 2009-7-17 22:09
死了。。便是死了。。
作者: 穴鸟    时间: 2010-8-21 13:13
我觉得卡夫卡不会高兴布罗德这样做,但是恨也谈不上吧?毕竟是他的挚友~
卡夫卡的写作完全是一种个人的生命体验,它的受众既不是普通读者也不是作家学者,而是纯粹个人式的,私密性的。因而它所表现的东西更为直击内心。作为读者我肯定是感谢布罗德的,但作为作者的卡夫卡如果死后有知应该还是会难以介怀吧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