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有没有喜欢1984的?
[打印本页]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8-11-22 22:55
标题:
有没有喜欢1984的?
有吗?这书很重要,也许不够精彩,也还不够开阔伟大,但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在整个20世纪中,这书至少与那些意识流无关,算得上易懂的(奥威尔是不追求语言的复杂的)。
作者:
paul
时间:
2008-11-23 15:39
书是好书
昆德拉说,它缺一扇窗
让人无比绝望
呵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8-11-23 16:25
标题:
回复 2# paul 的帖子
不过他也有“如果有希望,希望在无产者身上”这样的话呢。
作者:
cloudangel
时间:
2008-12-2 12:05
还行
不能不说政治题材的书也可以写得很绝望
作者:
YODA
时间:
2008-12-12 12:18
书是好书
昆德拉说,它缺一扇窗
让人无比绝望
呵
——————————————
在奥威尔面前,昆德拉算老几?他……那老乌龟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8-12-12 17:52
标题:
回复 5# YODA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8-12-20 14:19 编辑
……太偏激了吧。米兰昆德拉的文字确实让人觉得很难理解
不过他的评论还是挺对的
作者:
shl
时间:
2008-12-20 13:59
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读后感觉相对价值不大
只是政治 比较狭隘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8-12-20 14:17
7#
shl
你倒和我看法接近,我也认为这书不能达到永恒的程度,顶多那种知识分子的精神能够称为永恒吧
作者:
倒空的水瓶
时间:
2009-2-14 22:15
1984啊,看过一遍。觉得奥威尔的极端乌托邦式想法很有趣,尤其是“新话”的设定,这说明奥威尔本人肯定是个用左脑进行语言思考的人,对于我们这种语言型思考的人,若剥夺掉语言的丰富含义,的确是很彻底的消灭思考者的办法,完全是焚书坑儒和文革的究极版。想要思考,却没有思考的载体。
作者:
倒空的水瓶
时间:
2009-2-15 11:47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2+2等于4的自由”,我是这样理解的:
先考虑下自然界里的情况。极端的无机条件下,完全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值无限增加,符合一切自然真理,不会出现2+2不等于4的状态,无机粒子完全自由,按照自我的意志无规则运动,无限趋向于无序混乱和最后的热平衡。而在一个不断有能量输入的有机环境中,有序度区域性增加,原本完全自由的粒子“规则”化,并且出现了向复杂度更高的有序体进化的现象,原本散乱自我的粒子不再能自行其事,它们发生聚合,失去自我性,成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构成品,服从于整体的“目的”,此为不自由。再看从自然界回到社会里,由无机界发生联想,极端自由的社会就是无秩序无规则,个体并不组成整体,各行其事的社会,在越低等生物的社会中这种现象越明显,这种社会并不具有一个社会目的,因此也不具有“目的”的束缚。而在一个比较高等的社会中,目的产生了,社会向有序度更高的阶段发展,成员除了要以个人意志发生行为外,还要从一定程度上服从于社会意志,为社会目的服务,自由度因此而减少。在1984里描述的乌托邦世界,明显是个较现实世界有序度更高的世界,2+2是否等于4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承认2+2等于4的问题,个体的自我思想即使如2+2等于4一样正确,也依然要服从于整体的权威,整体的权威并不否认一切的2+2等于4一样的真理,它只否认个体对真理的持有能力,个体无需“思考”、“认为”,只需服从。而完美的极端情况就是完全失去自我,并不具备“自己”去“认为”2+2等于4的条件。了解生物的进化史的人都知道,昆虫和人分别是两条不同的进化路线的顶端生物,昆虫和人的等级是一样高的,而昆虫中社会度最高的生物,蚂蚁,它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极端有序的社会,个体无需拥有任何的自我,只需服从命令完成简单的任务,而且它们也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这种社会也是效率最高的社会,个体除生产外无能量消耗,一切能量都被用来实现社会目的。这种蚂蚁社会,就是1984的乌托邦的最终阶段。
总结:一个有序度很高的社会体系,为了更好达到社会目的,必须具有整体对个体的绝对权威,整体可以剥夺个体自我思想自我行事的权利。最高的有序表现,就是个体完全失去自我,如大脑中的脑细胞,蚂蚁社会中的蚂蚁。次等的有序表现,就是个体需要对整体绝对服从,一切行为为整体服务,如战争中的军队。再次等的有序表现,就是1984中的社会,个体可以拥有个人空间,但不能去否认整体的“正确”性,无论其正确与否,因此,说2+2等于4的自由就被剥夺了,并且此也表现除整体的相对软弱,需要通过保证自己的“正确”来维持自己的权威。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2-20 13:48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2-20 20:15 编辑
真是抛砖引玉了啊
乌托邦小说之所以能使人不寒而栗,有种压抑到极点的恐惧感,是因为他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现今世界许多国家其实仍然都面临着乌托邦的危机,因为仍然有那么多的国家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人民之上,一切都唯国家是举,人民与国家相比微不足道,这就导致了人们容易追求整个国家的兴盛,只要求国家的幸福,却忽视了自己的幸福。于是,在国家的名义下,人们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生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自爱、自私反而倒使我庆幸了,至少在这种人性的支配下,国家的权利不可能永远放大,它总有一天会倒在人性之下。
作者:
joojooj
时间:
2009-3-2 11:15
我很喜欢奥威尔的书。1984 动物农场都给我很大的震撼。
作者:
gey832
时间:
2009-3-2 22:26
今天刚开始看,正在被前几页那无处不在的招贴画上的话“大哥在注视着你”的恐惧感所笼罩着。已经看完了《我们》和《美丽新世界》,想三部连续看完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09-3-3 10:49
读过短篇《射象》,背景是缅甸的殖民地。我觉得顶多算是一则日记。英国作家们的作品比较注重叙事技巧,这篇可能是用来练笔的吧。
作者:
G.Z.D
时间:
2009-3-4 16:56
把英社联想成媚俗..
经常很自觉地这样歪解小说..而且满high..
作者:
文学少女
时间:
2010-8-28 10:32
虽然说很可怕,但是本好书。。。。。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