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哪些朋友读过莎翁的历史剧? [打印本页]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4-7 10:43
标题: 哪些朋友读过莎翁的历史剧?
包括我已经读过的《理查三世》、《亨利六世》上篇,准备读的《亨利四世》。这些作品在我能理解的范围之内,我又很喜欢历史题材作品,当然愿意谈谈。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2 10:21
《亨利四世》也于上月22日读完。怎么?没有人读过莎翁历史剧?还是嫌它品位太低了?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09-5-3 08:27
无奈的摇摇头,苦笑......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0 14:13
本帖最后由 zjabh 于 2009-5-10 14:14 编辑

既然论坛主流不屑于注目这样低等的作品,还苦笑什么?要苦笑,也是我的面部表情(不过我不会)。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1 09:13
昏倒,没有人回帖不代表没有人读过,同学。
作者: Konrad    时间: 2009-5-12 10:38
好吧,我读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很扯,但是很好玩。
~~~亨利,圣乔治和英格兰~~~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2 11:32
5# Bsharribullet

可是我只能这么判断,因为我无法像神仙一样窥探到千万里之外人的想法。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2 16:18
您根本就不必非要下判断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5 15:38
6# Konrad


噢,根据梁实秋对《亨利四世》作的介绍,和现在的戏说剧相比还是能够让我忍受的。

《理查三世》我比较喜欢,因为我对鞭挞假恶丑比对歌颂真善美更有兴趣。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5 15:40
8# Bsharribullet


不在乎有没有人理我,那我发这个帖子不是闲得无聊了?对,这也是闲事,但闲事和闲事是有区别的。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5 16:16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9-5-15 18:44 编辑

您在乎,我也在乎。但是不回贴,可能有多种原因,不一定就是大家没有读过,就算没有读过,也不见得是不屑。
好吧扯远了。
我羞愧地承认莎剧中我唯独没有读过他的历史剧,囧。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15 16:35
读过不足为荣,不读不足为耻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7 16:37
11# Bsharribullet

我似乎是不该把论坛主流们想得这样高傲。但是论坛里的观点我不能同意的层出不穷,这倒不奇怪,但是我看都看不懂的发言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所以我不能不这么判断。ak1789小兄弟的对偶词反过来说似乎更贴切?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17 17:08
应该就现在这样比较合适吧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7 17:38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9-5-17 17:40 编辑

13# zjabh


敢问论坛主流在何方?吾不知也。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为何偏要彼此同意。匪夷所思的回复什么论坛都有,不管就是了。另外搭一句,您好像对别人的话耿耿于怀。何苦来哉?
我发现我越来越罗嗦了……学ak汗三下,哈哈哈哈……囧……
作者: mu    时间: 2009-5-17 18:35
ZJabh's word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omme Z(J)ames Joyce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8 09:44
ZJabh's word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omme Z(J)ames Joyce
牧场看守人 发表于 2009-5-17 18:35


站长朋友大概忘了,我不懂外文,用“金山快译”也不能完整翻译,请哪位帮忙翻译一下。
作者: zjabh    时间: 2009-5-18 09:47
6# Konrad


再回:其他的话见待发的读后感。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19 10:23
15# Bsharribullet

谁发的帖捧场的、热情的人多,反对的少,谁就是主流之一员。依这个标准您也是。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19 10:34
15# Bsharribullet

和我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发言,我当然是耿耿于怀的。

这几天我因为借书、买书的事接连碰到苦恼烦躁的事,心情不好就要找个发泄的地方,如果您还想知道我最真实的观点,周五我在灌水区可能会丢颗炸弹进去,请留意就是。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9 17:56
反正那里都是水,丢吧。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9-5-19 18:02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9-5-19 18:08 编辑
15# Bsharribullet

谁发的帖捧场的、热情的人多,反对的少,谁就是主流之一员。依这个标准您也是。
本人张江安 发表于 2009-5-19 10:23



我今天吃早饭的时候突然想出一段鸿词正好可以回应您的话,不过睡了一个午觉就全忘了。
原来我也是主流一员啊~那请问我是支持什么的多,反对什么的少。您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另我不是长辈,不必称呼您。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20 09:53
22# Bsharribullet

我的逻辑又出问题了,所以您不懂?我指的是对帖子的态度,不是指人的观点。

“您”是礼貌的称呼,不用“您”通常说明我已经有点敌视某人了。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22 10:00
16# 牧场看守人


在本版里不至于没人懂外文,翻译不出来吧?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22 14:22
他那句话就是以前所说的某话的英文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22 20:20
25# ak1789


既然站长朋友以前说过,小兄弟又是见证人,那我已经明白了。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5-22 20:22
15# Bsharribullet

和我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发言,我当然是耿耿于怀的。

这几天我因为借书、买书的事接连碰到苦恼烦躁的事,心情不好就要找个发泄的地方,如果您还想知道我最真实的观点,周五我在 ...
本人张江安 发表于 2009-5-19 10:34


那颗炸弹要是真丢出去了,准保大家对我侧目而视,敬而远之,再说帮我办理那些事的姐夫是消息不通,也可以说还有希望。

我在论坛里仅有的一两位可能成为同志(传统意义上的)的朋友,希望或者断绝,或者渺茫,本来已经够孤立的了,所以这个恐怖主义行动还是慎重为好。

因为写稿,又要分别一周了!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22 20:28
不要那么敏感,或者把敏感往好的方向使吧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6-7 10:24
27# 本人张江安

炸弹可以藏起来了。那些苦恼虽然好歹总算解决了一部分,没能解决的也想出了替代办法。
作者: 阿伽门农    时间: 2009-6-24 22:47
我喜欢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正是他的历史剧让我了解了英国的一些历史的常识,起码知道了红白玫瑰战争和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是怎么一回事。我现在正在看BBC《英国史》,里面一提到“狮心王查理”、“爱德华二世”、“坎特伯雷主教”等字眼时我的心里就感到莫名的兴奋和亲切。可以说是莎翁的历史剧激发了我对英国史的兴趣。

另外,他的历史剧还增进了我对英国行政区划的了解,比如里面经常提到北约克郡,诺丁汉郡,白金汉郡 ,斯塔福德郡等,当然还提到了普利茅斯港,这些也都强烈地刺激着我想去英国旅游一番。同时,我还了解到“伦敦塔”是英国古代关押犯人的一个很黑暗的地方。
作者: 阿伽门农    时间: 2009-6-24 22:55
我很系统地读他的历史剧是在两年前,根据我的读书日记记载,
2007年3月16日读完了《理查三世》,
2007年3月25日 读完了《约翰王》,
2007年5月1日读完《亨利四世,第一卷》,感觉福斯塔夫真滑稽,
2007年5月2日读完《亨利四世,第二卷》,
2007年5月4日 读完《亨利五世》,作者把亨利五世塑造的过于完美。
2007年5月6日 读完《亨利八世》,感觉情节相对很零散,而且作者有意对伊莉莎白的身世进行了美化。
期间还夹杂着读了莎翁的一些喜剧和诗歌。

曾经和一位很有修养的博士研究生谈话,她说如果能把《莎士比亚全集》读完,那就什么文学作品都可以读了。一想到这句话心中就充满了干劲!
作者: 阿伽门农    时间: 2009-6-24 22:58
我希望现在等我把《BBC 英国史》看完后,再回头去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肯定又会有新的收获和想法。

又也许,对历史事实本身的过多关注和了解反而会束缚了我对莎翁历史剧的学习和欣赏。还是顺其自然吧。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9-6-28 18:02
您很值得敬佩!
英国人是很钟爱历史剧的,而莎翁的历史剧被屡屡翻拍,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
作者: Vincentlover    时间: 2009-6-28 18:44
阿伽门农您好厉害,我很佩服您。

我也曾经很钟情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当然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悲喜剧入手。
曾经对法国史很感兴趣,逐渐对英国史更有兴趣了。觉得英国有种特别的魅力,是其他欧洲国家所没有的,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史。
但是把《莎士比亚全集》读完,恐怕我一生也做不到了。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6-30 10:48
32# 阿伽门农

感谢您的回复。您的雄心令我钦佩,我没有这样的雄心,但有别的雄心。我不愿意在任何单个的作家、单个国家、单个大洲的作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是我的习惯
作者: 阿伽门农    时间: 2009-7-5 17:41
TO  本人张江安

这个习惯很好,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和胸襟更加开阔。但我要指出的是莎翁及其作品的特殊性,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单个的作家、单个国家、单个大洲的作品”,他是全人类的作家和巨大财富。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7-7 11:08
36# 阿伽门农

哪一位世界级的大师没有这样的价值呢?我的话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轻视谁。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09-8-23 22:43
英国不光是只有莎士比亚一人。如果你仅是看了他的历史剧就那么激动的话,那么还有好些英国作家是值得你激动的。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09-10-5 10:04
1# zjabh


继“狄更斯之歌”、“雨果之歌”之后,结束在本版块的发言——请不知何方神圣不要删这条帖子,因为主帖就是我发的。
作者: 巫仪    时间: 2010-4-27 02:39
英国不光是只有莎士比亚一人。如果你仅是看了他的历史剧就那么激动的话,那么还有好些英国作家是值得你激动 ...
Giorgio 发表于 2009-8-23 22:43


哈哈!经典!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其实根本并不比其他人的历史剧高明到哪里去。但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可就比其他人高出太多了!
   
话说,历史剧中,反而是“喜剧元素”最为珍贵——Falstaff.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