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我各种杂碎想法聚集地
[打印本页]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10 17:01
标题:
我各种杂碎想法聚集地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6-27 10:12 编辑
人在这样的四种事物面前人人平等
1.死亡
2.秘密
3.高传染的疾病
4.内心的空虚
看鼠疫后想到的。第三个比较偶然,其他三个谁都逃不掉
作者:
yigl2008
时间:
2009-5-10 18:39
本帖最后由 yigl2008 于 2009-5-10 18:41 编辑
还有一种是自然灾害。这两天正在看一个在地震中幸存最后却选择自杀的一北川干部写的博客,感动于他真挚的情感与忧愁之外,更是感叹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这种无力在未亡人中更是阴影重的很。我看他的博客,最初是因为好奇,好奇人能死都经历饿,还有什么让他不能面对?干部是北川地震的幸存者,其他人却不是那么幸运,地震让他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几名至亲,数名朋友同事和曾经的恩师学生。面对地震,他幸存了;面对死去的亲人,未亡人的疼痛他却无法排除。。。这是他的博客网址
http://user.qzone.qq.com/719161691/blog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5-17 18:35
生命法 很久以前的东西了,和本帖主题类似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属于其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何其他人自其获得民事权利后都对其自己生命的使用方式无权干涉;无民事权利者可由其代理人在限定范围内辅助其使用自己的生命,但不能决定(倘有以某种手段剥夺受代理人生命的见下一条款);
凡以某种手段主观的非法夺取他人生命的,若其手段残忍,用意凶险,可判断其为非人,经审判可最高置于终生徒刑;
国家无权决定任何一人的生命使用方式,亦不可剥夺,即使其为非人;
倘非人经感教复为人的,可结束其非人身份;
当一人出现于其母子宫之内时,其即可受此法保护;
非人的认定需经大规模判定,需召集此人大部分亲友共同判定;
非人即一人行一极不人道之事,可视其为非人(此条有待商榷)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6-27 10:11
复习西方史学史的时候,看到句话:时间始于上帝创世,终于末日审判,上帝之城降临人间,出自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我联想起基里洛夫的话全人类都得到幸福,就不会再有时间,因为不需要时间了。那么为什么全体幸福就不需要时间的?是不是他的意思是全部幸福就意味着集体消失存在,大家变成了0,于是个体不复存在,存在本身没有了,于是时间也就没了呢?空想社会主义的水晶宫意味着集体幸福,也许就意味着集体无意识,对这样的无意识的群体来说,时间没有意义,因为每一秒都一样,自然不会需要时间。
看来,在俄罗斯人那儿,乌托邦与上帝之城确实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以前的推测或许有些是对的。
随便想的,不是最严谨。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9-6-29 21:12
既然有死亡,那就有降生
作者:
NOWIS
时间:
2009-7-9 17:18
1L的1、2、4三点,我想到了Poe的短篇,《人群中的人》
很有意思,我看完《人群中的人》也感到人类都会有秘密、死亡,现在想想,“空虚”这一点,其中也有
作者:
Vincentlover
时间:
2009-7-11 17:39
内心的空虚,这个绝对是人人无法避免的。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7-11 18:24
一战爆发是因为各国元首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吗?是的,但同时,一战爆发是因为人们过了太久太久的安稳生活了,在安逸之中,人们悄悄的渴望着冒险、荣誉,甚至是疯狂的杀戮与仇恨,这种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爆发点,这就是一战。人们渴望魔鬼的降临,于是在期待之中,魔鬼真的降临了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7-12 06:29
本帖最后由 ak1789 于 2009-7-12 09:41 编辑
一切都是上帝出于爱而创造的,所以一切都应当接受,但喜不喜欢就是个人问题了。作为一个拥有选择权的人,我们可以尽情选择我们喜爱的东西,抛弃讨厌的,这是我们的权利。
在文学上,一切形式流派不管你讨不讨厌,都是人的创造力的产物,即使如独霸三国这样的作品亦是如此。对于人的一切创作物都得接受,不管讨厌不讨厌。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7-29 07:11
玩了clannad 风子线来感叹一下人的努力的无法得到回报。风子的悲伤时因为她注定被忘记,她的努力没人记得还是因为她目的的失败?当一个人努力得不到回报,他是为自己的努力浪费了难过,还是为没有成功而难过?命运乃是过程,目的乃是结果,那么一个人更多地是会为过程的艰辛而难过还是为目的的失败而难过呢?
另外,人作为个体因为自由始终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否可能达成,努力是否能有回报,个人的善行或恶行因为他人的存在最终都很难知道结局会怎样,因为人种下善果,可能得恶树,种恶果,可能得善树,倘若人只是自己一个的话,还可能为自己毕竟努力过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高兴(即使行为时恶劣也可能高兴),但正因为人总是社会的,当时不起眼的努力很可能在百年后使人为之振臂,也可能在百年后遭人唾骂,谁都不知道千年前的一粒种子千年后将会怎样,沿着最完美的耶稣而出的也可能会是宗教屠杀,真是谁能知世事难料呢?对于整体的人类而言,问题就不在于自由,而在于上帝。若存在上帝,则人就无所谓善恶,努力或恶行都只是暂时的,人最终都将跨越这一切,迎来幸福,可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世界就只有混乱、毁灭了恐怕,因为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真的很难说有多少进步,因为今日之人并未比过去之人幸福,今日之人对世界的认识未必比过去之人通透,今日之人的道德未必比过去之人有所进步,今日任何一人的痛苦往往过去之人也全都尝过,那么,可以说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人都是悲伤、徒劳、一切行为都无意义的存在,人一切行为都注定是无意义的。所以还是需要上帝的,或者说我是希望上帝的存在的。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1 09:26
当然,上文似乎有点太过消极了,换个角度想想,事情绝对不会只是这样。人的努力即使不会有结果、不会有成效,人仍然应该努力,因为只要努力了,人始终会从努力中获得愉悦,无论如何,比起消极逃避,努力奋斗的精神总会是感染人的,别的人无论怎样,都必定会对奋斗者表示钦佩的敬意,即使可能会在表面上说“你这样做毫无意义,像个白痴”之类的,心底里多少还是会有所感动的吧,就为了这点,人就应该努力。
此外,上文所说的上帝似乎太过于“旧约”了,事实上,如果将上帝视为人心所共有的善的话,那么上帝确实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这样一个普世的、人人心中都藏着的上帝完全可以从那些感动每一个人的事迹中找到,在美好的事物中找到,上帝毋庸置疑的在所有会被火枪手们的兄弟情谊感动的人心中,在所有被泰坦尼克号感动的人的心中,在所有被冉阿让的牺牲感动的人的心中,在所有被情书感动的人心中,在所有被岳飞的精忠报国感动的人心中,在所有被喜欢上船的天鹅的故事所打动的人的心中,在所有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打动的人的心中,所谓爱即是上帝,既然每个人都确确实实有感受爱的能力,有被爱所感动的能力,有创造爱的能力,那么上帝就必然是在每个人的心中的,这样看来,如果人能够尽量多的被感动,社会上感动人的事情再多一点,历史未尝不可能会朝着好的方向进展。当然,我们需要一些辩证法,需要注意到人心中的魔鬼,但需要一些理智来注视现实,但我们也需要希望,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7 18:18
自由是人众多自然属性中最有趣的一条属性。因为自由的缘故,人可以不追求幸福,不去思索,不自然地生活着,背弃上帝,背弃应该过的生活,也背弃自由本身,过着奴役的生活,盲从于别人的意见。
作者:
西门
时间:
2009-8-7 20:53
ak最近看什么书呢?怎么老上帝上帝的?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7 20:57
我最近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的思想基本都是围着上帝打转的,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的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25 06:37
为什么罗兰夫人会抱怨:自由自由,多少罪名假汝之名呢?因为大革命的自由是种强迫式的自由,还很低级,有着更高等级的自由,即人可以不自由的自由,这看似悖论,实则不然。这里的自由是宽容的自由,选择的自由,人选择怎样去生活的自由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26 06:40
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公元3世纪,一群奴隶起义军来到罗马某庄园解放一群奴隶,其中一奴隶相信基督教,以牺牲自己为献身上帝的方式,愿意继续做奴隶,保护主人,即使主人打他虐待他也罢,不愿加入起义军或者是获得自由,起义军遂将其杀害。
作者:
库班哥萨克
时间:
2009-8-26 17:40
萨特,高明的萨特.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8-27 08:17
鹰与鸽的结局:
鹰的翅膀渐渐的恢复了过来,他又能飞了。他在天空上翱翔了很久,若干年后,他老了,飞不动了,又落到与两只鸽子相遇的地方。他又遇到了鸽子,他对鸽子说:哎,我飞了那么久,结果还是回到这里来了。鸽子也老了,他回答说:但是你毕竟在那么高的苍天上飞翔过啊,你在那里所看到的景色是与我所看到得有所不同的。你虽然还是来到了这里,但体会恐怕与我不会相同吧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9-4 14:36
新时代的人道主义应当不止于关心人的温饱,应当进一步去关心人的心灵。有朝一日,人们应当定义人道主义危机为人的心灵危机、精神危机。就虐囚一事而言,可以说危机同时发生在人的两个维度上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9-6 17:48
人要有立场,但不能有偏见,或者说人要坚信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不能蔑视别人的世界观。举个例子,一个人可以相信上帝,但别人不相信他不能轻易就瞧不起他或者对其有仇恨。
作者:
西门
时间:
2009-9-6 22:24
人的立场可以变,时间观也绝非一成不变。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11-1 17:52
真相是否有大小之分?大真相是绝对的善或者爱的真相,为了这个真相人可以撒谎。而小真相即为单纯的、客观的事实,如一段史实,诸如狐臭的历史渊源、珍珠港的真相。艺术家们所表现的不是小真相,而是大真相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12-4 14:02
自由就是在勃朗峰上眺望群山,在日内瓦湖上泛舟而游,在非洲草原观察一棵孤独的树,在泰山等待日出,在爱琴海等待夕阳,也是拥抱心爱的人,随时随地在她鲜红的嘴唇上投上一吻的权利。自由也是可以不相信上帝、不相信安拉、不相信佛陀的权利,不相信科技的权利,不相信幸福是人类最终目标的权利,相信宇宙是无限的权利,相信世界之心是精神的权利,是一立方分米的独自一人,一立方分米的自我意识,一立方分米的无限存在,一立方分米的抵抗,一立方分米的最后隐私。这一立方分米是最后的底线。
作者:
西门
时间:
2009-12-6 00:13
自由是娇嫩的,人要有所恃才能无恐,没有安全感的野蛮人是自由的。与ak抬杠。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12-7 18:11
不怎么明白你所说的,再展开来说说?
作者:
ak1789
时间:
2010-1-13 17:30
世界是公平的,谁都能享受到幸福,也能体会到痛苦;无论是天才,还是残疾人,只要努力去体会,总会找到幸福的。所以,当你抱怨说自己命不好的时候,请想想怎样去找到属于你的幸福
作者:
ak1789
时间:
2010-2-19 10:42
沉默是否能阐述出真理呢,赞同的话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每个人心中都蕴含着真理,都可能认识真理,而否定的则是基于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真理的认识,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作者:
ak1789
时间:
2010-9-2 19:07
我是一个怪人,不过,怪人这词缺乏美感,所以我更愿意用异类这次来称呼自己。是的,先生们,我是一个异类,也就是说,我不是人的同类,是个排斥人也被人排斥的孤独的人。看着人,我总要带着分不屑,被人不屑,我又会觉得,这只是贱民对贵族的叛逆。是的,启蒙运动两百年,我仍然自尊为贵族,蔑视着“低贱的旁人。我这样的异类,也是有同类的,从书中,偶尔也在现实中,我可以找到和我相近的,排斥着人,又被人排斥的异类们。我们看上去似乎人畜无害,心中却藏着对人的蔑视,我们会向着他人吐唾沫,也可能默默忍受别人的口水。初打量我们似乎只是些普通人,然后,若仔细一观察,眉毛、眼神、姿态、仪表等无不流露出一种怪异,一种独特的气息,拒绝着人靠近,让人只打算逃开。诸位打量着我,也许正琢磨着:这人还真怪,非得宣称自己怎样怎样,排斥着我们,样子看上去也怪。也许,你们随时都准备从我身边逃开吧,因为我这异类正不停的散发着排斥的气息。
与这样的同类,我仍然相异。我一边蔑视着人,一边却也带着份爱看人。那些与我同为异类的同类轻视我,而人们呢?人们却会说,你的那爱,是怜爱,是同情,与蔑视在一起只是侮辱,我确实是用一种怜悯的态度去——吐唾沫,我会在吐完唾沫后自我蔑视着去为对方擦去,而这,不过是又一次侮辱而已
作者:
ak1789
时间:
2010-9-2 19:07
问:你存在吗?
我理解为:你是否仍拥有自我?
对自我的明确意识,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意识,相信自己是与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同的绝无仅有的东西,同时,也相信他人的价值,相信每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相信每一个人因为其所独有的回忆因而是世界绝无仅有之物,相信人不能称为工具而是一个个彻底的存在。这样,便可以称为是存在着的心灵,存在着的人,存在着的自我。
世界分为世界的存在与个人的存在,前者即为他者,也就是社会、国家等,后者即为自我,也就是每一个认识着自己,渴望着认识自己的人。两者永远都是斗争着的,社会总是想要让个人存在消亡,让个人意志沦陷,而国家存在与个人存在的斗争在20世纪尤为激烈。此外,信仰与个人的斗争几乎与人类文明史想生相伴,人最容易在信仰上失去自我,忘却自己的应有的意识了。
每个人都要走入社会,或者说有这个需要,于是人往往都会有讨厌反感长大的时候,因为长大意味着妥协,意味着将自己的一部分自我交出,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社会,让自己失去许多。也许,有得必有失,人可以在失去的同时获得一些,然而,失去自我,被社会所同化,自己的存在被吞噬的绝不只是一些人而已。存在可以说就是不停的一代代的消亡着,被吞噬着,沦陷着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不断的发生着的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