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蓝眼睛的天仙:即雅典娜,雅典的守护神。司智慧、学术和战争。希腊主神宙斯的女儿。
② 经过烈火:一六八七年威尼斯人围攻雅典时期,由于一个火药库的爆炸,雅典卫城的一部分遭到破坏。
③ 你们学术的光辉:你们,指雅典娜和她所培养的学者柏拉图,色诺芬等人。他们,指暴君和他的爪牙;作者访希腊时(一八O九──一八一一年),土耳其人统治着希腊。
① 晨光之子:注家认为意义不明确。可能指当时占有这块神圣的国土的东方人即土耳其人。
② 孤苦的墓:也许是指古希腊的英雄阿雅克斯的墓。
③ 古国的坟堆:意即埋葬古希腊文化的地方,作者正站在宙斯神庙的废墟中。
④ 英雄的坟墓:阿雅克斯的墓。希腊神话中有两个阿雅克斯,但事迹都跟这里讲的不一样。
⑤“神殿”:即骷髅;典出哥林多后书第六章十六节。
⑥ 最聪明的儿子:即苏格拉底。
⑦ 亚开龙河:(Acherron)冥府河流之一。
① 皮特人(Pict)是苏格兰人的古称。
② 哥特人:有西哥特和东哥特两种;前者侵入西班牙等地,后者征服巴尔干一带。
③ 据希腊神话,雅典娜有一幅羊皮软甲。作者原注:“据左齐莫斯说,密涅娃(罗马的女神相当于希腊的雅典娜)和阿溪里在雅典卫城上吓退了阿拉列;但也有人说,这位哥特王差不多也跟那位苏格兰后辈一样厉害。”按阿拉列侵犯希腊是在五世纪时。吓退毁灭之神的意思就是使希腊的都城不受破坏。
④ 贝留斯的儿子:即阿溪里,希腊神话中的名将,荷马“伊利亚特”史诗中的主角。此处指他的幽灵曾从冥府出来和密涅娃一起保护雅典。
⑤ 第二个强汉:即艾而金勋爵。
⑥ 斯替克斯:(Styx):也是地狱中的河名。
⑦ 国度:指西班牙。
① 亚陀斯山:爱琴海边的高山,海拔六千四百英尺,比左近所有的山高得多,是僧道修行之处。
② 有翅膀的海上堡垒:即扬帆的战舰。
③ 卡力普索的故居:荷马“奥德赛”中的故事,尤利西斯归国途中在奥吉吉亚岛上停留很久,岛上的女妖卡力普索百般勾引他,没有成功。作者以为马耳他岛西北四哩的戈萨岛就是奥吉吉亚岛。
④ 薄幸郎:尤利西斯忠于他的妻子蓓涅罗皮。
④ 他的儿子:塔林马卡斯去岛上找寻他父亲尤利西斯,但他的教师曼托伯他被卡力普索所引诱把他从高山上推落大海。此后,卡力普索终生哀伤。
⑤ 神婴:即爱神。
① 伊斯坎德:亚历山大大帝的土耳其语叫法。阿尔巴尼亚就是古代的伊庇鲁斯和伊利里亚一带。
② 同名的英雄:为斯坎德贝(1403─1467),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他在阿尔巴尼亚组织游击队抵抗土耳其人达二十五年之久。
③ 清真寺周围都种植丝杉。
④ 荒凉的所在:爱奥尼亚海上的伊大卡(Ithaca)岛,尤利西斯
⑤ 列斯保人:即最有名的希腊女诗人萨福,纪元前七世纪生于列斯保岛上,该岛即今之米地那岛。此处所说的山崖在留卡地岛即今之圣塔莫拉岛上。据说她是因单相思而从这个岩上投海自杀的。
⑥ 亚克兴、勒颁多、不吉利的特拉法加:均战场名。亚克兴是公元前三十一年奥古斯都军破安东尼军之处。特拉法加是一八O五年英将纳尔逊和西班牙、法国联合舰队作战之处。“不吉利”是说纳尔逊死于这次战役中。勒颁多是一五七一年奥地利的唐琼击破奥托曼土耳其人之地。
① 齐察:离雅尼那四小时路程的一个小村,有修道院,瀑布等。
② 卡密拉山:宾都山脉的支峰,作者以这座山附近的地名卡密拉称之。山在雅尼那北。
③ 亚开龙:地狱中河名。
④ 多度那:古代北希腊伊庇鲁斯的首府,其遗址在今之察佳洛维斯塔附近。古希腊时代的多度那以其神谶所著名,附近有一棵槲树,从它的枝叶沙沙作响中可以听出主神宙斯的旨意。另外还有倾听附近的泉水声音等等的求谶方法。该庙所祀的神即为希腊主神宙斯。
⑤ 多马里特山:在雅尼那附近;拉奥斯即今之维奥萨河,从山上流下,很宽阔。
⑥ 德巴兰:在雅尼那西北,为当时阿尔巴尼亚的统治者阿里•帕夏出生和居住之地。
⑦ 暴君坐着:就是阿里•帕夏。
①“……阿拉万能!” :伊斯兰教称上帝为“安拉”,或“真主”。清真寺的守役,即莫辛(Muezzin),在一定时刻到尖塔上高呼,叫人们来祈祷。
② 九月斋:伊斯兰教徒每年吃一个月斋,时候是在回教历九月,斋期内从拂晓到黄昏不许饮食。作者到德巴兰时正好碰上斋月。
③ 哈菲兹:十四世纪时的波斯诗人,以抒情诗、恋歌出名。拜伦说过:‘哈菲兹是不朽的……’
④ 阿纳开雍:纪元前六世纪希腊诗人,生于小亚细亚海岸的古希腊城市岱奥斯。
① 底比斯:古希腊彼阿提亚的都城。意巴密嫩达斯,约生于公元前四一八年,死于三六二年,著名的民主政治家和将领。
② 倒下的兄弟:雅典的古代建筑物所用的大理石都产自班蒂利古斯山,今名曼德里。倒下的兄弟指已经倒塌的一些圆柱,因其石从同一山上采来,故称“兄弟”。
③ 特里多尼亚的宝殿:即密涅娃庙,在雅典港口之东。
④ 海美德斯:亚狄加的山,近雅典,以产蜂蜜和大理石著名。
⑤ 阿波罗:此处指太阳。
⑥ 马拉松:古战场,离雅典不远。公元前四九O年,希腊人在此大败入侵的波斯军。
⑦ 希腊的剑下:指马拉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