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安娜卡列宁娜一二事 [打印本页]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9-26 07:12
标题: 安娜卡列宁娜一二事
这周看大师与玛格丽特,女主角玛格丽特到第二部才出来,我琢磨着这是不是也算俄国小说的一种情结呢?安娜卡列宁娜中女主角就是在大家提到她很多次后才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曾看到一个作家形容她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确实恰当。白痴中的女主角娜斯塔霞也是在公爵被她的照片打动,人们谈论了她许多次后突然出现在公爵身边的。也许俄国人就喜欢这样来吊读者的胃口。
当时我联想到安娜卡列宁娜后,又想到安娜中的一件事情,即伏龙斯基自杀一事。记得曾看到过托对他自杀一事时这样解释的:在那样的心里下,他必须自杀。我感觉这件事情可能确实出乎了托自己的设计了。在卡列宁的宽恕后,他自杀确实是必然,但自杀后很快的恢复,而且看起来比安娜恢复的还快,并且还没有后遗症,我想,这里多少是有些曲笔了。托尔斯泰很可能原本完全没设计自杀的情节,然后自杀又必须发生,伏龙斯基又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死掉,于是就只能进行剧情的扭转。当然,自杀那一段也是很精彩的,伏龙斯基的心里运动描绘的活灵活现,足以令人称赞
作者: 水之梦    时间: 2009-9-26 11:57
先侧面烘托的手法倒是挺常见的
没有明写,用暗笔

俄罗斯风格吗
似乎各地都有类似的手法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9-26 16:47
是的吧,这当然是哪里都可能用的手法,我只是看到这本书恰巧联想起来罢了。这种手法似乎还有专门的学术研究呢,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帖子,是以前小香可发的
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ad.php?tid=19325&highlight=
作者: mu    时间: 2009-9-30 20:21
伏隆斯基符合常理。托尔斯泰有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设计的情节不称之为设计,均是常理。
作者: ak1789    时间: 2009-9-30 22:22
也可能是这样的吧,我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很自然地过去了,时间久了,或许一些描述遗忘了。
关于俄罗斯式的主角,我后来又回想了下,似乎真一下子记不起别的小说里有没有哪个主角是很晚才出来而且一直没怎么提到的
作者: withababyface    时间: 2009-10-1 13:42
我很喜欢安娜对丈夫说自己爱上弗隆斯基时,丈夫的反映,心里刻画十分形象。另外,我觉得托尔斯泰对女性心里揣摩的很到位,同时骨子里对女性有一种厌恶
作者: ink    时间: 2010-11-26 11:04
很喜欢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法,十分真实.尤其是对安娜矛盾心理的描写,在宗教与道德与人性之间痛苦选择,很多外国作家都很擅长这种描写.
作者: 书翁之子    时间: 2010-12-8 13:40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也是在人们多次提及他(我甚至以为这个人永远不会出现)时才姗姗来迟。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