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办的久了,关于注册方面严一点,很可以理解。否则广告、大容量灌水,什么的都出来了。
但看到有关规定说在同一个版面不能连续发两个铸铁贴,感觉过于严格了。呵呵
张良 发表于 2009-12-27 12:33
深有感触。那么,我们必须停止灌水吗?哈哈。芦荻吸引我的首先是相对专业、纯粹。在一个自己管理的,从q群转到论坛方面的地方,Q群上的友谊、私愤比文字(文学)本身更影响着论坛,惶惑、惶惑。
张良 发表于 2009-12-27 12:58
深有感触。那么,我们必须停止灌水吗?哈哈。芦荻吸引我的首先是相对专业、纯粹。在一个自己管理的,从q群转到论坛方面的地方,Q群上的友谊、私愤比文字(文学)本身更影响着论坛,惶惑、惶惑。
张良 发表于 2009-12-27 12:58
是“芦笛”。
为什么惶惑呢?倘若文学或艺术,是一种使人失去活力、脱离生活的东西,那么它就失去了意义,那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观念……艺术应使人更好地生活。这也是我喜欢论坛的原因。好象所有人 ...
牧场看守人 发表于 2009-12-27 17:29
嘛,祝大家天天开心,还有最重要的是健康。最近流感盛行,要保重身体啊。
顺便说一句,如今网络环境比较恶劣,论坛的生存发展,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的配合,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谅解一下。
读者的观点和倾向往回走是正常的。当读者选定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后,阅读中又在作品的引经据典里出现一些名人的格言和作品名,读者出于信任而又去认识了这些作品,如此继续下去……当然喜欢的是越来越古典了。
记得我一开始喜欢电影《红高粱》,才认识了作家莫言。莫言在谈论时提到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两位作家: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记得我马上就去图书馆找这些书。我读过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是《百年孤独》,当时几乎视为圣经。我顺藤摸瓜的又认识了一些影响他的作家和他在文中提到的他所钦佩的一些作家。我觉得这种效果远比我们的”权威“部门评定或介绍的那些优秀作家要好得多。
...
Giorgio 发表于 2009-12-27 22:08
其实这个观点没有什么独创性,这几天在读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的诗集与谈话录,所以想到了这个……![]()
另外我实在不大了解约翰逊博士(尽管Bloom提到过他),所以不大清楚这个来源到底是什 ...
牧场看守人 发表于 2009-12-27 21:10
约翰逊的朋友James Boswell著有《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1791),是传记的典范之作,已有中文节译本(《约翰逊传》,200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约翰逊博士传》,2006,上海三联书店。前本详实 ...
小香可 发表于 2009-12-28 00:01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