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罗马史家苏埃托尼乌斯记载(Suet., Aug. 101),奥古斯都曾将自己的一生所为(Res Gestae)撰述成文。在其亡故后,该文连同其遗嘱和其他两份文件由维斯塔贞尼在元老院当众拆封并宣读。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提比略遵其遗愿,嘱人用铜柱铭刻该文并立于奥古斯都陵寝的入口处。后来,帝国诸省纷纷传抄这一碑文,并在当地供奉罗马女神或奥古斯都的祠庙中勒石刊布,向天下昭示其功业。
该铭文现存摹刻均源自罗马治下的伽拉提亚(Galatia)行省,计有1555年奥地利的亚洲特使博伊斯毕克(Buysbecche)在安齐拉一座祠庙内发现的拉丁—希腊铭刻,学界称之为“安齐拉铭文”(Monumentum Ancyranum);在阿波罗城遗址出土的希腊文残刻;以及1914年W. M. 拉姆齐在古代安条克城一座凯旋门遗址中发现的拉丁文残刻。其中,安齐拉铭文保存得最为完好,其余均为残篇,仅可作为安齐拉铭文中某段或某句的佐证。故此,“奥古斯都功德碑”(Res Gestae Divi Augusti)一般指“安齐拉铭文”。安齐拉铭文拉丁文部分分别刻于祠庙门廊两侧内壁的6块大理石上,左右各3块,高约2.70米,宽约4米。行文始自左壁,顶部为序言,以下正文每块壁石各46行;右侧3块壁石各有正文54行。相应的希腊文铭文因刻在祠庙外墙壁上,缺失较多。
奥古斯都自撰的正文凡35节,成文时间无法确定。据其内容推测,初稿大概在公元前2年完成,之后又增加了一些内容。不过具体始撰于何年、后来又做过哪些补充,我们无法妄下定论,谨就相关细节问题在注释中做出相应的说明。可以肯定的是,该文是奥古斯都经长期考虑和修改后完成的。他表面上使用平实简明的语言罗列历史事件,却通过叙述他自己与国家和罗马人民之间的关系彰显了他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宣扬了自己的功绩德行,使世人明了他因这些功德所掌握的最高权力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赠予,是合法的。虽说其叙述中难免有不实夸张之处,但无论是作为奥古斯都的政治遗嘱,还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辩护,或是所谓的墓志铭,这篇碑文都是古代世界留传下来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 我在全世界[1]的陆地和海域进行内外战争,作为胜者,我宽免了所有请求饶恕[2]的公民。对那些可以被宽恕而无害的外族,我宁愿保护而不翦灭他们。大约五十万罗马公民向我宣誓效忠;我将其中服役期满的三十余万人送到殖民城或遣回其自己的城镇,并为所有这些人分配土地或支付钱款作为服役的薪酬。如将那些小于三列桨战船的船只除外,我俘获了六百艘战船。[3]
[1] 此处指当时罗马人所知的全部区域。
[2] 原文此处缺失,蒙森根据残留下的后两字母“-us”补为“(superstitib)us”,意为“活下来的”。迪耶尔本(Ernst Diehl, Res Gestae Divi Augusti. 1918, 3rd ed., Bonn)此处的补遗为“(veniam petentib)us”;希普雷(Shipley, F. W., Velleius Paterculus: Compendium of Roman History; Res Gestae Divi Augusti. 195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采用了迪耶尔的观点。本文采用的也是迪耶尔的观点。
35.当我第十三次就任执政官时,元老院、骑士阶层和全体罗马人民授予我“祖国之父”的称号,[1]并下令该称号应被刻在我居所的前厅、元老院会堂、以及据元老院令为我在奥古斯都广场上竖立的战车下方。当我撰述这些时,我七十六岁。[2]
[1] 公元前2年2月5日。参见苏埃托尼乌斯(Suet. Aug.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