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西门10年3月读书总目 [打印本页]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0-4-12 20:18
标题: 西门10年3月读书总目
01.《大历史不会萎缩》黄仁宇 著 25.7万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04年版(3.1)
黄仁宇的书总是百看不厌

02.《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版》葛剑雄 著 26万字 中华书局08年版(3.1)
很早以前看过这书的某些篇章,很受启发,此次看新版,颇失望,没什么新东西。

03.《缅北之战》黄仁宇 著 12.5万字 新星07年版(3.10)
黄仁宇的第一本书。他的一生着实精彩,抗战军兴,投笔从戎,人到中年在异域他乡转而研究国史,终成一家之言。

04.《小说戏剧选》(俄)果戈理 著 满涛 译 27.6万字 人民文学63年版(3.14)
包括著名的《钦差大臣》、《涅瓦大街》、《外套》等名篇,另有一篇讲哥萨克与波兰人作战的历史小说,如与显克微支的书对照着看就更有意思了。

05.《文静的美国人》(英国)格雷厄姆.格林 著 主万 译 13.8万字 上海译文08年版(3.15)
看刚开始几页很失望,越看越好看,老格林总是给我带来惊喜。

06.《黑暗深处》(英国)康拉德 著 黄雨石 等译 19.3万字 光明日报出版社08年版(3.18)
跟格林正好相反,开始很不错,越往后越乏味。

07《悦读》第15卷 29万字 21世纪出版社10年版(3.20)
这本杂志在洛阳不常见,很好读,适合躺着看,上厕所看。

08《诸葛孔明》(日本)陈舜臣 著 东正德 译 36万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10年版(3.26)
多年前看过陈舜臣写的《郑成功》,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民族英雄居然有一半日本血统。这本讲诸葛亮的书也不错,稍浅了一点,因为面向日本读者的缘故吧。
作者: Vincentlover    时间: 2010-4-12 21:17
《悦读》这套书没什么意思呀,确实适合躺着看。
作者: ak1789    时间: 2010-4-13 10:02
陈舜臣是什么人?是华裔?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0-4-13 10:19
陈舜臣是日本国籍的台湾作家,写推理和历史小说。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10-4-14 07:51
格林有两个,另一个是亨利.格林,在现代主义文学中也有重要地位。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似乎总是反映宗教理想家跟现代社会文明的矛盾冲突,看多了就会觉得他可能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东西,反复强调这些想法而已,而这些想法其实没有超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黑暗深处》我建议西门能不能再看上一两遍......过段时间又偶尔插着看,甚至颠倒着看上几个章节,可能你的这种印象会有一些改变。老实说,这本书一开始我也产生过越来越读不下去的感觉,但大致弄明白主题意思之后,重新浏览时就觉得他的语言一下子变轻松了,读起来产生了愉快之感(康拉德的小说叙述富于个性,读起来确实是在欣赏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这部小说其实充满深刻的寓意,当时尽管一片朦胧,但近年来人类的一些反思已经使这个主题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文明的嘲讽、对愚昧的怜悯与毫不妥协轻蔑的矛盾心理........还是那句话:这些都是个人的想法。也许作者本身并不准备提供什么答案,我们也无从得知他的真实想法,但我们可以努力的走近他,就像怀着好奇与敬仰走近库尔茨先生一样。
作者: 张良    时间: 2010-4-14 21:35
04那本书总算还有,看了钦差大臣和外套。06的《黑暗深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黑暗之心,康拉德不少人推崇的,有的可能是翻译原因吧,光明日报出版社在外国文学方面版本出名的滥。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0-4-14 23:20
回复 5# Giorgio

说实话,我根本看不出来格林小说究竟有多少微言大义,不过是比较符合我的阅读口味罢了。就说《文静的美国人》吧,平淡无奇的开头令我失望透顶,西方人在东方的冒险故事,进行屠杀式的殖民战争,猎艳......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才知道作者的眼界远没有这么狭隘,这本写于1950年代的悬疑小说对后来越南局势的走向做出了天才的预测。书中被作者称为“文静的美国人”的人物却是身负特殊使命的cia特工(确切说是cia的前身),而作为第一人称的故事讲述者的英国记者却是一个不动声色的杀人犯......作者将全书最大的悬念一直留到结尾才揭开。格林小说的魅力在于文本本身。
说到《黑暗深处》这本书,后来看不下去主要还是因为后半部文字趋于晦涩。我看小说完全出于兴趣,没有什么研究的目的。我之偏好英国文学主要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英国作家最不故弄玄虚,我不是学院派,没受过高等教育,英国作家的作品尊重读者,在可读性与思想性之间的动态平衡方面把握较好。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10-5-14 14:05
本帖最后由 本人张江安 于 2010-5-14 14:07 编辑

回复 7# 西门

“英国作家的作品尊重读者,在可读性与思想性之间的动态平衡方面把握较好”

就读过的20世纪以前的作品而言,我觉得法国作家在这一点上做得也不错,我无论读的还是收藏的作品法国都是最多的(买的包括巴尔扎克、雨果、凡尔纳的作品,《羊脂球》[小说集]、《巨人传》、《基督山伯爵》,还有打印的《柏林之围》、《磨坊之役》等),数量更多的就是中国作品了。

由此可见,英国作家的作品对我的吸引力就要弱得多了,也许是因为我偏爱批判性的,和广泛描摹社会的作品吧。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0-5-14 22:15
相比于法国作家,英国的作者心态相对平和。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10-5-15 00:08
本帖最后由 Giorgio 于 2010-5-15 00:17 编辑

.
      这个国家、民族,想要在曾经的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其实蛮难,我相信拿破仑也曾经努力的尝试过——试图通过展示自己武力方面的成就以掩盖这个民族曾经不太光彩历史记录。但普遍的观念业已形成,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就个体而言,英国人总会嘲笑他们的口音和腔调,德国人会嘲笑他们的矮小身材,这其实是很打击自信心的。
作者: 本人张江安    时间: 2010-5-21 10:44
回复 9# 西门


亢奋过度固然像疯子,冷静过度不也有冷血的嫌疑吗?个人看法国作家还没到亢奋的程度。

论风格,我还是喜欢热情和血性的作品,它与我的本性共通。如果我不是有这个病的话,应该不会甘于终生埋头书案的,可能文字只会成为我的工具,而不是寄托。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