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读书笔记之《伪币制造者》:杂语~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静的狮子
时间:
2010-8-11 23:24
标题:
读书笔记之《伪币制造者》:杂语~
花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纪德的长篇小说《伪币制造者》,这篇应该算得上是我看过的纪德小说中最为出彩、也是最成熟的一篇。从少年到青年,中年到老年,人一生的各个年龄段都被囊括其内,而纪德在以前作品中所关注的各种问题,也在这篇中得到更深一层的探讨与升华。整部作品无论时小说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与技巧,还是那些褶褶生光的警言与妙句,形式的精妙与思想的深邃达到了完美契合,种种结合在一起,使看书的我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深陷于情节之中,时而用笔划下那些发人深省的句子。
在《伪币制造者》中,纪德再次睿智地像个魔鬼,你会不得不在他的文字面前臣服,这是一个智商远远高高于你之上的作者。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心底阴暗的见不得光的地方凿开给人看;他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仔细揣摩并描述那些瞬间心绪的千变万化;他不时抛洒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句而直抵对象的内核;他让各种不同的声音轮番上阵,那种自然的声响如同现实生活本身。整部作品,仅仅来自几个家庭的几十个人物,纪德让他们生生撑起了一个真实的社会。这里良莠混杂,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人类永恒的追寻与迷惘、虔信与堕落、谦恭与倨傲、真诚与虚伪、善良与自私的等等特性,各种人性的不同面相互对立而又互融共生。每一个人都在与家庭与环境与信仰与自我之间经历着各式的顺从与挣扎,斗争与角力。
由于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所以也只能泛泛地记录下一些浮光掠影的感受。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让我看完颇感欣喜的严肃类文学作品,尽管纪德试图在作品中探讨的诸如人性、艺术、上帝等问题相对比较形而上,但在《伪币制造者》中,你看到并非是一般思想小说的那副刻板面孔。在这里没有冷冰冰口吻下教条式的说教,令人昏昏欲睡或是感觉枯燥乏味。聪明的纪德亦庄亦谐地将自己的思想灌注在小说的每一丝肌理之中:小说套小说的形式在他写作的那个年代极具创新;引人入胜的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传统小说中类人偶的小说人物,在他那只妙笔的挥舞下变得栩栩如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伪币制造者》中,通篇没有对任何一个人物的外表或肖像的描写,纪德只是表现他笔下人物的性情、思想与行动。但你却分明能在想象中清晰地描绘出里面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每一个少年、青年或老年,你甚至能仔细看清他们皮肤上的细细绒毛或深浅不一的皱纹。
阅读《伪币制造者》时时给我带来看电影的感觉,不知道目前西方有没有导演将这部小说搬到大银幕,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有着类似侦探小说的情节,亲情爱情与友情皆备,旅程出走冒险自杀犯罪以及突然的死亡各种因素一应俱全。抛却这些基本元素,如果按照电影大师费里尼的标准来说,它又同时具备文学的启发性以及哲理的蕴藉,实在是相当好的改编素材啊!
再次回到作品本身,除了欣喜的感觉之外,这本小说让我开始喜欢并更深地领略到复调小说的魅力。我甚至觉得,在现在这个众生喧嚣的世界,独语类或者单声部的小说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或者说终将会走向穷途末路。就人的心理层面来说,稍具内省意识的人都会清楚,时常会有诸多不同的声音同时在内部世界响起,而这些声音之间彼此独立甚或相互对立相互拉扯。如果你想面对这个真实的内部世界并将它如实地呈现出来时,你就必须得让这些声音各自发出自己独特的音调。而内部世界尚且如此,外部世界则更是亦然,毕竟对待同一事物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一旦当艺术创作者们对世界和自我认识越深时,他们便开始不自觉地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之中采用复调的形式,这点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出现苗头,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而到了二十世纪,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这种艺术手法则被使用得更加频繁,比如电影《罗生门》、《一一》等等。仅就复调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而言,我觉得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应该具备相当的代表性,你甚至能从其中找到一些《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身影。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