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随便侃侃书啊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9-16 01:06
标题: 随便侃侃书啊
本帖最后由 木头 于 2011-9-16 01:15 编辑

最近《百年孤独》被炒得很热。我不知道哪根神经正在抽风,订了一本。我体会到买书时那种强烈的占有欲,非理性的,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东西攫住了我,无法抗拒。其实我最近已经禁止自己再随便买书了,不过一般管不住自己。
那些有藏书癖的筒子们,光顾着买却没时间看,就跟不断选秀却没时间临幸的皇帝差不多。所以,我一贯奉行的观念是,书看完了就应该散出去,家中应该一本书都不留,胸中历历了然。再强些就是看了书就跟完全没看过一样,什么也不受影响。不过我自己似乎一直都没做到。
先生有一次打算送两本书给一个朋友,就被我制止了:“不许送书,我小时候找人借书都不还的,你还给我往外拿啊?”一下子原形毕露。
虽然这些年基本都不读书了,但有些人有些书,隐隐还有些印象。
人生如浮云,算来也无甚值得留恋之余物,唯灵魂悸动的余音,偶尔纪念一下也好。
且从《百年孤独》谈起吧。而今距离读此书那么多年了,书中内容都记不住。只记得恍惚迷离的漩涡感,怪诞宏大的背景,悲剧却近乎狂欢的情节,让人仿佛奔腾在一条斑驳七彩的河流上。什么猪尾巴的后代我基本遗忘殆尽,反而记得一位不属于这个世间的姑娘,随着院中晒的被褥卷飞空中了。连阅读的感受都成了印象中的印象。转我的微博作为过去感受的注解:“此书让人恍惚,迷离,怀疑身置何处。时间之轴依稀转动,人只是轮子下面匆匆过客,故事在重复,时间在卷曲,人生的出乎意料永远在命运的意料之中,孤独即时间本身。只是我读完了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过。”“马尔克斯的时间感是立体的、粘稠的、混卷的,仿佛空间只是时间的一个附属。但也许时间的展现之一,就是空间和故事,历史的生成及毁灭。马尔克斯似乎很清楚这点,他非常冷静地凝视时间,所以他制造漩涡式的时间感,但自己并不被卷入。”
那时候貌似读存在主义的多些。喜欢克尔凯郭尔、里尔克、卡夫卡、海德格尔等。萨特、西波娃有一种粗犷粗暴的东西,我不喜欢。加缪好像走在路上低着头颤抖着嘴唇随时都要哭出来,读他的书把我整得没魂儿,后面就没敢读了。《局外人》,我感觉是药家鑫之类的人最好的注释吧。只不过是一个真实犯罪版的局外人而已。福柯原来很喜欢,后面实在受不了解构主义者们的疯狂,可能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后面貌似他自己也转向了,就像爱因斯坦在科学做到极致之后,终要转向宗教一样,解构到了最后,只能回归起点。然后对罗兰巴特有印象。
当然如果非要拧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就那三个和同一个女子有干系的男人吧。克尔凯郭尔、尼采、里尔克。一个投身基督教的内敛者,只因不能和未婚妻结婚,郁郁寡欢;一个是企图重估一切价值的超人兼疯子;一个是优雅深情的存在主义诗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徐梵澄译本叫《苏鲁支语》,比较喜欢这个版本。里尔克的还是觉得冯至的翻译比较耐看。
茨威格因为无法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死了,他写的传记精妙绝伦,然而,不知谁能给他写同样精彩的一篇传记。荷尔德林疯了,位置却丝毫不亚于歌德那样的理智者。大概那时候一切疯子获得一种特别的关注吧。疯子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的身份标记。
海明威如同乞力马扎罗的雪,一种耀眼明亮的光芒,然而他的坚强只是文学形象而已。当他用猎枪以最猛烈的方式自尽的时候,似乎再现了《印第安营地》那种残酷的生死转换。尽管如此,假如一定要模仿一个人的风格,我想首选还会是他吧。无疑地他是二十世纪无法被忽略的一个人。
福克纳,我对他本人的印象停留在他从马上摔下,后面很爽快地死在了医院,以及那篇昂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对他什么意识流兴趣不大,只对一篇简短小说有印象,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能还有别的翻译,一个女子陪着爱人的骷髅睡到老死。。
再说到著名的意识流,我很讨厌各种意识流。但是我对伍尔夫还挺喜欢的。尤其喜欢她同性恋,喜欢她投河。相比之下,杜拉斯同样有一些伤痕,但是杜拉斯比她走得似乎要更深。杀死母亲的杜拉斯,也许在人格整合上花费的力气要比伍尔夫多一些,而且比较开放。这事儿给我一个启示,还是别那么孤绝的好,无耻地面对自己的丑恶,恶反而向善转化。犯的恶要大恶,反而得解脱更彻底。
普鲁斯特,不能不提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哮喘患者,在寂寞的房间中靠回忆打发时间的同时,由于他自身的身世因素,也散发着无法确定的身份感。有时候这样猜测,犹太人天然有这样一种东西,被驱逐,不被确定的不安。也许就是集体无意识吧。希特勒拥有部分犹太人的血统,他身上那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将犹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形象化了,似乎反映了该民族自我厌恶和莫名自大自尊矛盾体。
博尔赫斯是个怎样的小说家呢?我对他的小说倒是也没那么钟爱。但是他晚年眼睛失明了,在他成为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个大玩笑。这比小说要精彩多了。在我看来残酷得近乎浪漫。我当时就震撼了。
亨利米勒,我也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但是我对这个人的态度比较欣赏,感觉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作家。有独立的思考。
这些呃,我对其他的就一片空白了。
谈到俄罗斯的作品,我也只能说出几个。一个是我钟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咳,我觉得在他面前,其他人都不算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更像是一个冷峻严肃的思想家。这是他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他在人性上走得最为深入,他的作品不属于时代,而属于人性。这是一个更深刻更久远的话题。他开拓了,也走得远,并且在最近的三百年之内,应该是没人可以超过他的。提一下三岛由纪夫。也不是要把三岛和陀氏相提并论,而是三岛这整个人都在上演一场扭曲畸形的僵尸舞,化妆很浓很美,背后是恶,空洞而虚假。但是他也隐隐地将恶藏在了美中表现出来了。二者完全不同,但他肯定受过陀的影响。
托尔斯泰吧,道德上的圣人,只是最终的一次离家出走,充分显示了他内心的急剧冲突。他是一个企图平衡的作家,但是很不幸,圣徒其实和名声往往是相悖的。卑微如陀氏者,将内心的冲突赤裸裸表现出来,背后却是深渊般的宁静。所以我更愿意认为陀氏才是圣徒。

本来想写有哪些书的字句给我震动的,没想扯这么多且扯远了。以后有时间再补充一下我的原意,扯回去。







作者: mu    时间: 2011-9-16 02:22
好久没见讨论书的帖子了。不过看木头这一篇,也只能标为“书之印象”或“作者记”,更想看木头你喜欢的段落、句子等等啊。。当然谈书总比不谈书要好多了
作者: Giorgio    时间: 2011-9-16 08:57
"并且在最近的三百年之内,应该是没人可以超过他的",应该说是对你而言比较妥当吧,不然所有的人都又被代表了。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9-16 12:45
Mu 发表于 2011-9-16 02:22
好久没见讨论书的帖子了。不过看木头这一篇,也只能标为“书之印象”或“作者记”,更想看木头你喜欢的段落 ...

呵呵。有时间我渐渐地贴。我也不知昨天哪根筋拐歪了,写那么多废话。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9-16 12:46
Giorgio 发表于 2011-9-16 08:57
"并且在最近的三百年之内,应该是没人可以超过他的",应该说是对你而言比较妥当吧,不然所有的人都又被代表 ...

我说的当然是代表我的观点。只要没人引用就不代表谁,对不?
下次你不要引用我的话了,引用一次罚款五十。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3:57
海明威在《不固定的圣节》中激励自己: “别着急。你一直在写作,今后也一定能写下去。你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写出一句真实的句子,写出你所能写的最真实的句子。”

什么叫真实的句子?这句话让我思考良久,也有些感动。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00
本帖最后由 木头 于 2011-10-2 04:01 编辑

宫本武藏说:“任何时候,人都必须保持平常心。无论是在寻常事物里还是在刀光剑影中,心里都不能发生任何起伏。心境始终要开阔直率,处于紧张和懈怠的平衡点,不偏不倚,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这是一句并不新鲜的话,但是作为一个剑客所需要的修养,与任何修行者都相似。所以,我得出一个毫无用处的结论:任何事都可以做到极致,仿佛是一种修行。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09
本帖最后由 木头 于 2011-10-2 04:09 编辑

“ 在阿里奇亚的丛林中 , 有一座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 , 按照习惯 , 这座神庙的祭司向来是由一名逃亡的奴隶来担任的。这逃亡的奴隶一经担任祭司 , 便不再受到追究。不仅如此 , 他还有一个十分显赫的 ‘ 森林之王 ’的头衔。然而他过的绝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生活 , 他时刻守卫着在神庙左近长着的一株高大繁荣的圣树 , 他手持利刃 , 无日无夜 , 时刻警觉地看守着这棵树 , 生恐有人走近它,因为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摘取这棵树上的一节树枝 , 就可以获得同这位祭司进行决斗的权利。而如果在决斗中又能杀死这位祭司 , 他就可以取前任而代之 , 从此成为新的祭司和 ‘ 森林之王 ’,也过起名声显赫然而却令人胆怯的生活 。”

弗雷泽的 《金枝》。不太关心学术问题,以及作者对这个故事追根溯源得出的结论。不过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别的。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12
“读一个剧本就像奋力疾跑着穿越黑暗的沼泽,她只能踩着漂浮在沼泽上的一百码的睡莲浮叶过去,还得躲避后面野人的射击。最后一页就是审稿人拼命想抵达的幸福彼岸。如果有什么干扰她的注意力,哪怕只是一点点,她都会绊倒失去平衡,落入食人鱼之口。竭尽你所能,用一切办法让她一直留在睡莲浮叶上!”

《你的剧本逊毙了》威廉·M·埃克斯  人生有很多事也像踩着睡莲叶子过去。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15
“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继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林中路。 每人各有前程,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

海德格尔《林中路》
林中有路,只是不知通往何处。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27
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如同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大理石,内心中成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片片地凿除不属于它地部分——电影创作者,也正是如此:从庞大、坚实的生活事件所组成的“大块时光”中,将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

《雕刻时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和海明威这类人一样。反复打磨生活,直到看见他所以为的本质,把它们放进一个容器里。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30
“既然你已经死了,我将披上兽皮,在旷野中流浪。”

《吉尔伽美什》。旷野和野兽般凌厉的悲伤,孤独和死亡。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34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无声到无声之间的过渡状态,一开始没有声音,到最后也没有声音。作曲家们要有勇气对抗这个自然趋势,就是所有的音乐迟早都会变成无声。……为什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最后如此雄壮,给人一种想要抗拒命运的感觉?因为它想要抗拒的就是这首曲子本身的终结。”

梁文道《常识》中所引用的一段。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0-2 04:35
插注:我的阅读趣味比较枯燥。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1-11-29 11:48
木头读点推理小说怎么样?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2-2 10:09
西门 发表于 2011-11-29 11:48
木头读点推理小说怎么样?

我只看过福尔摩斯,东野圭吾,还有日本其他几个零散的作家。我的大脑构造太简单,缺乏秩序,所以,一直跟不上,只能被动接受。你可有什么好的推荐?
在小说这一块,我的确已经开始转向侦探方面的。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1-12-16 11:57
我也很喜欢东野圭吾,相比与日本的,更喜欢英国的老作家,尤其女的,像约瑟芬.铁依、p.d.詹姆斯之类的
作者: 木头    时间: 2011-12-16 14:35
西门 发表于 2011-12-16 11:57
我也很喜欢东野圭吾,相比与日本的,更喜欢英国的老作家,尤其女的,像约瑟芬.铁依、p.d.詹姆斯之类的

嗯嗯。现在似乎又开始看起小说来了。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