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感谢辞——给芦笛网友 [打印本页]

作者: 泰比斯    时间: 2011-10-15 19:25
标题: 感谢辞——给芦笛网友
      人家常说:好文章,掷地有声。这话说得不准,因为我的文章也“掷地有声”,但却不见得多好。我的文章所以掷地有声呢,是因为我的文章原是砖块,我发表文章,是为了“抛砖引玉”,也不妨说,我把“砖块”掷了地,出了声,有幸引来哪位匠人给雕磨一番,或许成玉。

    我这“掷地有声”,毋宁是较负了“美名”的,例如谁个大评家,所掷之文,声洪音亮;我的呢,唉,却如同药汉卖膏或如街边神算:尽说些不成章法、不符常理的怪话,于是,心肠好的过客来了,对冒失的我指点迷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终于让我开窍。

    因此,也可以说,所谓“掷地有声”,其声源是您们宽容以待的教导。



后记:笔者昨天看到无聊版主的一个帖子说,今天的论坛已不复以往盛况了,实在有所感触。芦笛这般素质优良的论坛,实在不应寥寥落落的。不过我有信心,浏览驻看的人应该还是不少的。大家的舌头,想来都不超出思想,多思少讲,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强的发表欲了,这也许就是论坛看起来较为寂寞的原因吧。

——15.10.11下午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11-10-15 21:23
本帖最后由 八和九生 于 2011-10-15 21:25 编辑

“大家的舌头,向来都不超出思想"。我喜欢这句话。虽然是讽刺,但是让我想起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的边界就是语言的边界”
我也很喜欢泰比斯的语言功底和严肃认真。(我的语言已经被西化了,懊悔不已。)

我是从不吝啬丢人现眼的,既然已经被上帝发笑了,又何必对他人勉强装严肃呢。文学这回事,本来就是介于严肃和玩笑之间的。过于玩笑,那就不用写东西了,可如果过于严肃,那写出的东西必定是可怕的。

不吝啬笔墨去评论,不吝啬时间去阅读。难道还有比这更善的美德吗?


作者: 溪源    时间: 2011-10-15 23:27
我们常常觉得所写似乎不能涵括我们所思。常常觉得所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定我们所思。
但是,那些已经凝结成形的文字,早已超越我们所思获得它们新的生命形式。它们曾经属于我们,而现在更属于它们自己。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11-10-16 21:57
溪源 发表于 2011-10-15 23:27
我们常常觉得所写似乎不能涵括我们所思。常常觉得所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定我们所思。
但是,那些已经凝结 ...

我十分认同这句话。文艺往往超越作者想表达范围。这是了不起的事,是艺术最迷人的地方。
作者: 泰比斯    时间: 2011-10-22 19:14
"我的语言已经被西化了,懊悔不已"

无聊版主,且容我向您一劝:我们阅读、写作,看的都是中文,中文岂能不精通?中文不精,阅读劣译,也不会有所察觉,终于越陷越深。(现在还有一大堆博士写“基于他的用意符合善良的范围”这种恶劣至极的句子呢)就写作而言,中文更是我们的工具,中文不精,就是工具都拿不稳,工具都拿不稳,怎样造出精致的作品呢?要学好中文,永远都不会迟的,我曾陷入西化的泥沼两年多,当我发现时,事态虽已严重,但我决心从重创中恢复,于是,遍读了民初的大量作家(因为民初作家的文字比较纯,没有后来作家受西化影响那么多,而读朱光潜、梁实秋、胡适最受益)另外,也涉猎了钱钟书、张爱玲、余光中、白先勇个个文字写得到了极致的作家,更佐以《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三国》这些古典,终于,渐渐的,觉得自己的文字算是可以见人了。每一个人,都不该沦母语为病语。写出不伦不类的句子,想繆斯也不会认他作儿子吧。无聊版主,我并非讽刺您,我只是认为,您的话略带气馁,想鼓励您而已,上述的发言,甚至不是就您而言,而是就各位认为自己无力抵抗西化的朋友而说。且重视李杜留给我们的文字,莫可糟蹋!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