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你读过《唐璜》吗? [打印本页]

作者: mu    时间: 2005-8-22 08:42
标题: 你读过《唐璜》吗?
以此来看大家对拜伦的了解情况。
作者: mu    时间: 2005-8-22 08:43
唐璜  
张佳玮

    拜伦说他要写一百章《唐璜》,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诗歌。然后,在写完第十七章时,他停下了,他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欧洲大陆,来到雅典,最后战死在那里。和他曾经向往的亚里士多德们一起,永远留在这块神的土地。在英伦,细雨轻雾翻卷的窗帘中,那十七章的手稿,那些世上无双的隽丽文字,悄悄的留在了那里。就象很多年后,英伦之东一万公里,托尔斯泰从火中救出的那半本《死魂灵》。有一声叹息曾经在这里缠绵悱恻,悠转难去。那是上帝的叹息声。犹太人说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但我想很多时候,连上帝都会叹息一声。


    我站在细雨落下的长街,想到这段传说。那时我正听到那段洋溢的华彩。来自于明尼苏达爱乐团演奏的,施特劳斯所做,《JUAN》,《唐璜》。大植英次指挥。

    很多年以前,也是这样一个下雨的日子。施特劳斯的灵柩,被十万维也纳人拥护着走在奥地利的都城之中。这座曾经迎来送往海顿,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巨城,向这个人致以最后的敬意。虽然他的死是那么一种非常不光彩的形式:梅毒。

    很多年后我阅读了施特劳斯的很多话语。《唐璜》,长达48分钟。是他引以为傲的作品。他说,唐璜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子弟。在他的眼前,唐璜就是拜伦,就是施特劳斯自己。
    他还说,他始终爱着他的妻子。


    施特劳斯家族在奥地利,是音乐的代名词。每一年元旦,金色大厅的演奏,已然成为了保留节目。这个比奥地利王室更尊贵,更典雅的家族,并未因为施特劳斯的微瑕而失去其神采。尤其是,他说:我始终爱着我的妻子。

    拜伦在英国,与巴尔扎克在法国一样,他们的写作,引来了无数的女子。我在阅读《唐璜》之时,更多的相信,这个人是个专情的人。虽然他笔下的这个欧洲公子的典型是如此的风流多情。


    我坐在家里听这张CD时,窗外还在下着雨。我想到拜伦去希腊时,也是下着这样的雨。我想到施特劳斯在终于闭上眼睛之前,他是否会想到他的妻子。两个旷世才子,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的主角,合为了一体。但是他们最终的灵魂,究竟是在哪里?

    毛姆的一篇小说里写道,罗丹的第一个女人,是罗斯。然后他抛弃了她,拥有了无数女子。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卡米尔。而在罗丹最终将死之时,他回到了罗斯身边,跟她结婚。婚礼9天后罗斯死去。两个月后,罗丹也一起逝世。

    我们现在谈论唐璜,依然伫立在施特劳斯48分钟的伟大音乐,和拜伦的残章中。但是我不知道历史上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那么他真正的爱情有多少人明白。就象施特劳斯的妻子,也许并不相信,他的丈夫,始终只爱她一个人。


    《唐璜》已经成为了历史,锁在抽屉里。施特劳斯的灵魂,每年元旦会在金色大厅盘旋。在我们无数的传奇中,真正细腻的爱情永远只是浮光掠影的过眼云烟,不曾被人真正重视。就象暗夜酒吧角落里的一台钢琴。弹出来的旋律,也许并没有人在那里真正聆听到爱情。
作者: chen_xinjfromDL    时间: 2005-8-22 11:32
读过了,但是有点深~
作者: 末世雪莱    时间: 2005-8-23 12:12
读过,个人认为拜伦的书信比他的诗歌更有魅力。
作者: 穆迦    时间: 2005-10-21 11:23
标题: 居然有一位没有读过……
张佳玮那篇原名似乎是拜伦与施特劳斯,当时贴在新浪上时我还作了回复,想不到如今竟然在这里看到。

喜欢的诗人也许已经不再声名显赫,然而爱他的人们都一如既往。

[ Last edited by 穆迦 on 2005-10-21 at 11:25 AM ]
作者: 奥利维埃    时间: 2005-10-27 00:02
拜仑是一个十八世纪式的贵族气的诗人,他在精神上也许是浪漫主义的19世纪的,但是从趣味和风度来说却是怀疑论的18世纪式的人,施特劳斯家族太中产阶级化我实在看不出这两派的作品和气质有什么类似之处
作者: 寒一鱼    时间: 2005-12-4 13:21
《唐璜》是我个人最爱的诗作
作者: 蔓荼    时间: 2005-12-4 15:58
本人最近正要研究撰写论文啊.
有不懂之处还要向各位多多请教呢
作者: 淳于非    时间: 2005-12-7 16:44
他 的诗富于异样激情。
特别。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5-12-27 18:43
很经典的一部啊
作者: mu    时间: 2005-12-31 19:47
如果《唐·璜》写下去会怎么样呢?我想应该会是死在希腊吧,死在海蒂身旁...不,不可能,唐·璜不像斯巴达克斯,应该是成为诗人了
作者: JuanFT7    时间: 2005-12-31 20:31
我没有读过。唐·璜是Don-Juan吧?和我的名字好像
作者: mu    时间: 2005-12-31 20:34
是啊,Juan是西班牙名字吧
作者: JuanFT7    时间: 2005-12-31 20:45
是西班牙语名字~~唐·璜就是唐-胡安嘛~
作者: arete    时间: 2006-1-7 17:0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5-12-31 19:47 发表
如果《唐·璜》写下去会怎么样呢?我想应该会是死在希腊吧,死在海蒂身旁...不,不可能,唐·璜不像斯巴达克斯,应该是成为诗人了


拜伦原来是计划让他死于法国大革命的。

最近在重读《唐璜》,因为买到了一套穆旦译文集。真的是激动得想要掉眼泪。怎么会译得那么好……晓畅通顺,清晰简练,并且形神兼得,韵味十足。
在我看来,查先生的译作代表了中国诗歌翻译的最高成就,他是国内最好的译者,没有“之一”。
作者: mu    时间: 2006-1-7 17:21
那么鲁迅呢?呵呵..
作者: arete    时间: 2006-1-7 17:42
我比较孤陋寡闻,但是,鲁迅译过诗吗?
他的诗人译名倒是比较让人难受……
作者: mu    时间: 2006-1-7 17:45
汗,错了,是冰心..又错了....鲁迅的翻译还是很认真的,下面引用一段:

……鲁迅不赞成采取"归化",即意译,他认为这样将损害原作的内容。这种译法和原文"貌合神离",鲁迅主张译文"尽量存洋气"。所谓"保存洋气",也就是"保存异国的情调",保存原作的丰姿"。鲁迅在"保存洋气"之前,加上了“尽量"两个字,说明鲁迅既坚持以忠于原文为主的翻译标准,又考虑兼顾其他的问题.鲁迅主张直译,是他认为翻译"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

——李建红〈论鲁迅的翻译观〉
作者: arete    时间: 2006-1-7 23:25
比较同意。

我觉得诗歌翻译较其他文学形式尤为不易。其原因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在于,它对形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也是它脱颖于其他文学形式而跻身于艺术之列的原因——不可否认,艺术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内容,而是形式。形式是诗歌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译诗讲究的是形神兼得,而对形的把握是难中之难,韵脚,格律等地方都马虎不得。想要在形式上沟通两种语言,除了熟悉两种语境,更要求一种语言的灵性以及自己独特的把握。我觉得查先生在这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相比之下,学校图书馆里的《唐璜》实在太差劲了。典型的意译,而且只有意没有神,至于形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作者: mu    时间: 2006-1-8 11:16
咳..你还没有看过《拜伦旅游诗选》吧,都是五言律诗..
作者: 虞初见    时间: 2006-3-15 21:30
五言律诗……扑倒!
看过两个译本,好像不是人民文学那版的比较好(当时没注意看译者)。
肖伯纳的《人与超人》里把Juan英国化了,就成了John。现代人眼中性别角色转变了,对于理想和道德也开始质疑,也就没有当初那样的英雄主义了。
我看《唐·璜》的关于英国的那部分觉得有点繁琐,好像作者对英国的批判情绪太明显,有点伤害了艺术性了,很遗憾长诗就停在英国的一片纸醉金迷里,非常好奇如果写下去情节会有怎样的转机、璜的心境有会怎样转变。
作者: mu    时间: 2006-3-31 20:42
五言律诗?我见过一个五言律诗的拜伦诗集哦,似乎是“旅游诗”,不明白什么是“旅游诗”
作者: iceberg    时间: 2006-5-20 00:37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1-7 17:45 发表
汗,错了,是冰心..又错了....鲁迅的翻译还是很认真的,下面引用一段:

……鲁迅不赞成采取"归化",即意译,他认为这样将损害原作的内容。这种译法和原文"貌合神离",鲁迅主张译文"尽 ...


即使如此
看过鲁迅译作后
还是很难对他的译作有所恭维
作者: .﹎.游游 ̄℡    时间: 2006-7-4 21:50
标题: 恩``没有读过``

作者: beethoven0205    时间: 2006-7-5 11:08
读过,还是读查良铮吧。恋爱中的人不妨多读,然后手工摘抄寄给自己的恋人。什么?搜索然后COPY?那还不如不寄。
作者: 阿多斯    时间: 2006-7-13 10:19
恩,查良铮翻译得很不错哦!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7-22 10:23
读过节选
映象很深
作者: fantasyFan    时间: 2006-8-2 10:37
一直很想读~但实在不知哪个版本好~怕失望啊
看大家都推荐查良铮翻译的~应该不错吧
作者: 蓝田良玉烟    时间: 2006-10-1 13:58
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93年版的,查良铮译,王佐良注。当时曾大段大段的抄录,被他深深的吸引,可以说是一气读完的。之后,不时随手翻开即读,精彩的段落更是反复品读。
喜欢拜伦的激情,洒脱,幽默,讽刺,浪漫,睿智,洞悉,敏锐,感叹,愤怒.....还有那一点点的轻浮和放荡。
作者: yumeyume    时间: 2006-12-29 13:09
没看过原著,只看过电影版的歌剧。
莫扎特Mozart -《Don Giovanni》- 是同一个唐璜吗?
淫乱的男人和风骚怨恨的女人们。。。
喜欢他在窗下假扮成他的仆人是唱的情歌,真的很动听。
好听不好信。
作者: byronrilke    时间: 2006-12-29 23:06
原帖由 yumeyume 于 2006-12-29 01:09 PM 发表
没看过原著,只看过电影版的歌剧。
莫扎特Mozart -《Don Giovanni》- 是同一个唐璜吗?
淫乱的男人和风骚怨恨的女人们。。。
喜欢他在窗下假扮成他的仆人是唱的情歌,真的很动听。
好听不好信。

显然不是同一个唐璜。唐璜是西班牙传说中的登徒子,拜伦作品中作了很大的发挥,他的唐璜远远高于寻常轶事的那位。而莫扎特歌剧则依据一般故事写成,石像武士拖唐璜下地狱一节波德莱尔也写过。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07-11-12 17:47
我一直想看,但是不知道哪里有,网上有吗?知道的人能否告诉我?
作者: methos    时间: 2007-11-12 21:18
网上有英文版:
http://www.geocities.com/~bblair/donjuan.htm
作者: maydear    时间: 2008-1-1 15:41
我很想看
但是还是准备不充分
拜伦很迷人
不知道唐璜怎样

有没有以前的唐璜的影子
作者: angeljump    时间: 2008-1-1 17:40
本来是要读下去的,当时有事给耽搁了,数月来再没捧起书来。
有时间一定要将它读完[em37]
作者: 1995    时间: 2008-1-20 10:34
《唐璜》没动过
作者: mengsia    时间: 2008-4-4 23:39
没读过。。。 不过想读。。。考虑最近。。
作者: sharon    时间: 2008-6-27 16:59
读过,很不错的作品。我一遍遍读得爱不释手呢。里面有很多经典的东西。
拜伦的书信,也是不错的,读来透着真诚。
作者: 风飞絮    时间: 2008-9-18 01:13
没读过··················
作者: Konrad    时间: 2008-11-17 15:03
不喜欢拜伦的《唐璜》,还是比较喜欢莫扎特的《唐璜》。

楼主的那篇文章真是,《唐璜》的施特劳斯和那个家族没有什么关系啊,尽瞎说。
作者: bleue    时间: 2008-11-20 19:50
标题: How can you miss reading Don Juan?!
I still remember those days and nights of reading Don Juan,  um, nothing else could distract me or distrub me, I mean, that's kinda pure delight and appreciation. So amzing, so fantastic, so imaginative, so witty, and so funny...You simply cannot stop...

I should say that Byron is the one leading me into the charming world of English poetry. :)
I strongly recommend you to read the original verses, well if not, then I suggest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by MU Dan, or ZHa Liangzheng.
作者: 沉默呵沉默    时间: 2008-12-5 10:56
我想知道,第六章在土耳其“奥达”和唐璜同寝的宫女的梦是暗示他们发生了性关系吗?
作者: awshwl    时间: 2009-4-24 21:39
请大家读原文!个人认为查良铮的译本已经把拜伦的气质削弱太多了,变成了一个中国式的调侃文人。
作者: 阳光拔节    时间: 2009-5-10 21:47
虽然没读过,要去读~~
作者: dancer    时间: 2009-11-11 13:39
刚到手的穆旦版《唐璜》,兴奋中
作者: PhoenixChee    时间: 2010-2-7 23:03
哎  还没读  没知识了  有时间一定得去补补了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