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管弦樂作品中,最重要的首推「但丁」、「浮士德」兩首交響曲、十二首交響詩、兩首鋼琴協奏曲。如果遇到好的錄音,能將李斯特的配器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從音響上重播將是十分過癮的!卡拉揚的DG版以及海汀克Philips Duo系列有兩套全集,都是不錯的選擇。在此順便將李斯特十三首交響詩(最後一首並非威瑪時期所寫)列出,第一號「山上聽聞」(Ce qu'on entend sur la montagne)、第二號「塔索的悲哀與勝利」(Tasso, lamento e trionfo)、第三號「前奏曲」(Les Prelude)、第四號「奧菲斯」(Orpheus)、第五號「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第六號「馬采巴」(Mazeppa)、第七號「節日之歌」(Festklange)、第八號「英雄的嘆息」(Heroide funebre)、第九號「匈牙利」(Hungaria)、第十號「哈姆雷特」(Hamlet)、十一號「匈奴之戰」(Hunnenschlacht)、十二號「理想」(Die Ideale)、十三號「Von der Wiege bis zum Grabe」。
第一軌一開始便不囉唆展開驚人的力度與動態,不愧是李斯特直接給予音樂最強的爆發力,伸縮號、土巴號極富彈性的低頻撕裂摩擦聲相當過癮。樂團的馬力十足,定音鼓的槌擊也精神抖擻。相信就算您並非用頂級音響,也能感覺到錄音的威力,當然聆聽室有一定水準表現能得到的效果就更驚人了!原來第一樂章是充滿描寫性的「地獄(Infeno)」,入此門者放棄一切希望,因此音樂表現出一股絕望的美感。辛諾波里一樣擅長處理具官能美或是深邃的樂段,加上他已經有過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的錄音經驗,因此技法更為純熟動人。中段以接進行板的低迴表現保羅(Paolo)與雷米尼的法藍西斯卡(Francesca with Rimini)的不幸,您可以聽到小提琴、豎笛、低音豎笛的重奏,聲音細膩與一開頭的凶猛形成極大的動態對比,這是木管輪流上陣考驗音響器材陰柔表現的樂段。調校得宜的音響可以明顯感受到德勒斯登音樂廳堂音相當溫暖,弦樂群整群的拉奏質感以及紋理都相當清楚。隨著弦樂的緊緻,開始堆砌出驚天動地的尾奏。可怕!可怕!是我僅能形容的字眼,沒有親自體會過無法瞭解李斯特的「暴力」與辛諾波里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