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从《歌德谈话录》上仔细选了几则歌德的写作经验,打出来和大家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mu
时间:
2006-1-20 15:30
标题:
从《歌德谈话录》上仔细选了几则歌德的写作经验,打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就是希望你好好地研读一下《艺术与古代》的这几期,你不仅要楚理出一份总的内容目录,而且要加以说明,哪些题目还没有说清楚,以便我认识到,哪些线索需要重新接起来和继续编织下去。你所做的这项工作能大大减轻我的劳动强度,你自己从中也能获益.因为通过这种实践,你对所有这些文章的内容不仅有所了解,而且对它们的看法,要比普通的读者出于个人爱好对它们的看法尖锐得多。
(1823.6.16)
你要注意,不要写大部头作品。许多最优秀的人,那些最有才华和最勤奋的作家,正是由于贪图写大部头作品而受苦。我在这一点上也吃过苦头,而且认识到这样做只会对自己有害。我在这方面不知有多少心血付诸东流!如果我把可写的都写了,那么写上一百卷也嫌不够。
(1823.9.18)
现实生活有权利要求作家加以表现;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思想和感受,不仅要求表现,而且也应该得到表现。可是,如果你脑于里老在想着写一部较大的作品,那么旁的什么也不会产生,一切思想都会被拒绝,这样你自己就会长时间地丧失生活本身的乐趣。为了使一个巨大的整体融贯完美,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的精力;要把大部头作品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是需要费大力的,而且还要有安静的生活环境!如果在整体上安排不妥当,那么一切精力就白费了。此外,如果你在处理那样庞大的题材时没有完全掌握住细节,那么整体的某些地方就会有缺陷,这样你就会受到指责。正足由于这一切,诗人尽管付出了这么多的辛劳和牺牲,但结果所获得的并不是酬谢和欢乐,而是不快和精力的衰竭。反之,如果诗人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并经常以清新的心境来处理呈现在他眼前的事物,那么他总可以写出一部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1823.9.18)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知道东西最正确,因此,有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长期执迷不悟。可是现在再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年人是过来人,如果你们青年人愿意重蹈我们老年人的覆辙,那么我们所有的探求和错误还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这样,我们就永远无法前进了。我们老年人犯了错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们面前并没有已被铺平的道路。但是对人世较晚的一辈人要求就要更严格些,他们不应该再一次地犯错误和探求,而应该听老年人的忠告,马上踏上正道,向前迈进。光采取以往通向目标的步骤是不够的,应该把每一个步骤都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1823.9.18)
我的诗都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认为空中楼阁的诗一钱不值。
不要说现实生活缺乏诗意;诗人之所以经受得住考验,正是由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一件平凡的事物中找出引人人胜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应该为做诗提供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把这些有待表现的要点组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
(1823.9.18)
古人不仅有伟大的志向,而且善于表达它们。与之相反,我们现代人也许有伟大的志向,但我们很少能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非常有力而生动地表现它们。
(1823.10.14)
你说得很对。你不能离开,要迫使自己也听一听和看一看坏的东当你听到和看到坏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对坏的东西充满仇恨,这样就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好的东西。阅读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要是你不喜欢一本书,你可以把它扔掉,可是在剧院里你得坚持下去。
(1823.10.14)
在早期德国的建筑艺术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特殊情况的全盛时期。谁要是直接看到这样的全盛时期,就只会赞叹不已;可是,谁要是向内看植物的秘密的内在生活、力量的运动,以及怎样逐渐地开花,谁就会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因为他知道他在看什么。
(1823.10.21)
保持了二十年并受到人民喜爱的东西,想必有点儿名堂。科策布要是呆在他的圈子里,并且不超越他的能力,他通常都能写出一些好作品。他的情况和柯多维茨基的情况一样,后者也擅长画市民的场面,但是要他去画罗马或希腊的英雄,他就会一事无成。
不能否认,现代的悲剧诗人也有思想和某种诗意,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简单、生动的表达能力;他们追求某种超出他们的能力的东西,在这方面我想把他们称之为勉强的有才能的人。
你会看到,我只是把瞬间看到的东西记下,根本没有想到计划和艺术上的完美。这就好比把一桶水倒空一样。
(1823.10.25)
这个课题很难,但是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掌握和描述特殊的事物。此外,如果作家满足于一般,那任何人都可以摹仿;但是特殊的东西我们就无法摹仿了。为什么呢?闽为别人没有亲身体验过。”
你也不用担心特殊的东西引不起共鸣。任何性格,不管多么奇特,任何有待描述的东西,从石头到人,都有普遍性,因为各种现象都经常复现,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只出现一次。到了描述个别特殊这个阶段,人们称为‘布局’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1823.10.29)
你现在和所有这些杰出的人物建立了一种令人愉快的关系,我把这种关系称之为家乡,对于家乡人们总是深切地留恋,也就是说,人们总喜欢再次回到家乡。
我希望你坚持自己的观点,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瞬间,都有无限的价值,因为它们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
对了,你为什么不加一点戏剧性的东西,比方写一点和园丁的谈话呢?通过这种把整体肢解成若干部分的办法,可以使工作轻松一些,而且可以更好地把题材的各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与此相反,塑造一个包罗万象的较大的整体总是困难的,而且人们很少会写出什么完满的作品。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1-27 15:00
看看先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1-27 15:01
大师就是大师
但是
时代也许会摒弃一些他的想法也是说不定的
作者:
egmont
时间:
2006-2-25 14:49
辛苦了~~
精华!
:)
作者:
mu
时间:
2006-4-30 20:50
古人不仅有伟大的志向,而且善于表达它们。与之相反,我们现代人也许有伟大的志向,但我们很少能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非常有力而生动地表现它们。
座右铭啊!表现力!
作者:
egmont
时间:
2006-6-5 03:03
歌德向来就赞同行动主义,但他自己也不是啦,......
他觉得英国人比较实干,德国人理论思考的时间有点过多.....
所谓: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阿.
作者:
Linyn
时间:
2006-6-15 15:24
辛苦了!呵呵,请问:《歌德谈话录》里是否有他对“成长”或者说“教育”的认识?
作者:
egmont
时间:
2006-6-20 15:16
我想肯定有吧,毕竟三卷呢,那么大部头的书,呵呵。
不过要知道他对于教育和成长的认识,可以看《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7-20 18:55
喜欢德意志十九世纪那种激进的文学
作者:
mu
时间:
2008-5-24 10:04
英国人照例写得很好,他们是天生的演说家和讲究实用的人,眼睛总是朝着现实的。法国人在风格上显出法国人的一般性格,他们生性好社交,所以一向把听众牢记在心里。他们力求明白清楚,以便说服读者力求饶有风趣,以便取悦读者。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1824.4.14)
到了七十五岁,人总不免偶尔想到死。不过我对此处之泰然,因为我深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象太阳,用肉眼来看它象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耀着。
(1824.5.2)
德国的青年作家们大部分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并没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存放在主观,世界之中又没掌握到客观世界找所需要的东西的方法。他们顶多把那些能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相协调的东西找来表现一番。如果和他们的主观世界不契合,即使材料本身具有再高的价值,再具有诗的意味,他们也不屑一顾。这恐怕就是他们唯一的缺点吧。
(1824.11.24)
“主要是韵的笨重使但丁的诗很难涩。” 不管怎样,在评论但丁时歌德对他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的。他赋予但丁一种更周全、更富于预见性、更深广的品质,称之为天性而不仅仅满足于用才能(Talent)这个词来形容,他这一点我注意到了。——爱克曼
(1824.12.3)
德国人按生性就恰如其分地重视一切外国东西,并且能适应外国的特点。这一点连同德文所具有的很大的灵活性,使得德文译文对原文都很忠实而且完整。不可否认,靠一种很好的译文一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弗里德里希大帝不懂拉丁文可是他根据法文译文读西塞罗并不比我们根据原文阅读来得差。
(1825.1.10)
(谈到拜伦)他一贯的反抗和挑剔对他的优秀作品也是最有害的,因为不仅诗人的不满情绪感染到读者,而且一切反抗都导致否定,而否定止于空无。我如果把坏的东西称作坏的那有什么益处?但是我如果把好的东西称作坏,那就有很大的害处。谁要想做好事,就不应该谴责人,就不去为做坏了的事伤心,只去永远做好事。因为关键不在于破坏,而在于建设,建设才使人类享受纯真的幸福。
(1825.2.24)
每个人都想独掌政权,没有人愿意安居乐业,这是一个国家的不幸。而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来重新创作,没有人注意已经创作出来的作品,这也是文艺界的不幸。
随处都能看到错误的企图:每个人都想尽办法在世人面前露一手,只求自己出风头,不想为全局服务。不认真对待全局、为了博得听众的喝彩的那些音乐家,只选择那种能显示演奏技巧的曲调,而不是考虑选择使听众能获得纯粹音乐享受的曲调。人们就是在仿效这些卖弄技巧的音乐家,再也看不到有人愿意把自己摆在后面,而为全局和事业服务做忠诚的努力,到处都是一些想出风头的人。
如果尽早使每个人都学会认识到,世间有多么大量的优美的作品,而且认识到如果想做出能和那些作品媲美的作品,来该有多少工作要做,那么现在那些做诗的青年一百个人之中,肯定难找到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恒心和才能,来安安静静地工作下去,争取达到已往作品的那种高度优美。有许多青年画家如果早就认识和理解到,象拉斐尔那样的大师的作品,究竟有什么特点,那么他们也早就不会提起画笔来了。
人的才能最好是得到全面发展。不过这不是人生来就可以办到的,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培养成为某一种人,然后才设法理解人类各种才能的总和。
(1825.4.20)
用正确的观点来看,令我们震惊的古希腊悲剧更值得惊赞的,应该是使它可能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民族,而不是一些个别的作家。……尽管这些作家之中某一个人显得比其他人更伟大、更完美一点,但是总的看来,他们都有一种贯穿始终的独特的性格,即宏伟妥贴健康人的完美祟高的思想方式,纯真而有力的观照,以及人们还可举出的诸如此类的特质。但是如果这些特质不仅显现在传世的悲剧里,而且也显现在史诗和抒情诗里,乃至在哲学辞章和历史之类著作里另外在流传下来的造型艺术作品里。这些特质也以同样的高度显现出来,那么我们由此就应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述那些特质是属于并且流行于那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而不是专属于某些个别人物。
(1827.5.3)
总之,我是个诗人,我不以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为目的。
(1827.5.6)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德国人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键壮的天才。
(1827.3.11)
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但丁在我们看来是伟大的,但是他以前有几个世纪的文化教养;劳兹希尔德家族是富豪,但是他们的家资不只是由一代人积累起来的。这种事情比人们所想到的要更深刻些。……守旧派艺术家人格软弱,艺术平庸。他们凭借此去摹仿自然,自以为做出成绩,他们实际上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事实上他们还低于自然。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作出伟大作品。
(1828.10.20)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写过一首好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不过说句实在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每个人都应该促使它早日来临。
(1827.1.31)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