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生命和道义我们该如何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2:35
标题:
生命和道义我们该如何选择?
生命和道义我们该如何选择?
2005-10-11 10:30:53 来源: 网易 作者:把浮名换了
事情从高尔基说起。
1920年代,劳改犯马尔扎科夫从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越狱潜逃,在英国出版了《地狱岛上》一书,轰动欧洲。
为了消除影响,苏联政府谋求派遣政治上可靠、又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的高尔基前往索洛维茨岛实地考察,然后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驳斥“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出版物”。
1926年6月20日,在国家保卫局官员的陪同下,高尔基来到索洛维茨岛。
此时的索洛维茨岛已经打扮得焕然一新,非复旧时面目。那些衣不蔽体的犯人都被集中起来,用帆布包住,远远看去,如同一堆堆垃圾。但是,观察敏锐的高尔基还是发现了真相:坐在长椅上看似悠闲地在看报的犯人都把报纸拿倒了。他们企图以此来暗示岛上现在的一切都是假的。高尔基毫无表情,默默的走上前去,把他们的报纸一一正过来。
这时,一个14岁的孩子高声说:“高尔基,我告诉你真相。”
高尔基屏退跟从者,和孩子密谈了一个半小时。离开的时候,他泪流满面。
看到这里,我们会想,作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列宁语),知道了真相,一定会维护真相。可是,结局急转直下。第二天,苏联和欧洲的重要的报纸都刊登了高尔基的采访。文章里,高尔基“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告,拿索洛维茨岛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犯人们生活得非常好。”
高尔基也应该知道,文章发表之时,向这只“雄鹰”、“海燕”吐露真相的孩子被枪毙。
孩子死了,但高尔基还活着,他用墨写的谎言玷污着自己的良知。
浮名常常思量,那以后的高尔基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人们。
时间在往上推一点,是发生在中国的事。
1870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国教堂育婴堂接连死亡婴孩三、四十个,同时附近又不断发生幼孩被拐事件,拐犯供称‘系天主堂主使’。
6月21日午后,群众包围教堂。法领事持枪闯入北洋通商衙门斥责崇厚。返途中,又开枪打死天津知县刘杰之侍从高升。群众当即将法领事殴毙,随后焚毁法领事署、教堂、育婴堂,死伤法传教土、修女、教民数十人,又误杀俄商3人,殃及英美讲堂各一所。法英俄等驻华公使联合抗议,并以军事威胁。清朝派曾国藩往天津查办,判群众20人死刑,25人充军,知府、知县革职,赔款50万两。
事后,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为什么疚?为什么惭?在于他还有良知,还有是非观念。知道自己作的是错事而又要违背良心去作,是他痛苦的总根源。
回过头来说高尔基。写采访报告之前,他的思想肯定有激烈的斗争,否则,采访之时,他完全可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他不会把犯人拿倒的报纸正过来,更不会听了孩子的话后泪流满面。可是,他最终屈服了。
设想一下,他当时把真相发表出来,会有什么结果?
那被枪毙的孩子就是样板。
在道义和生命之间,要完成一道单选题,高尔基选择了后者,曾国藩选择了后者,我们能有什么话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樵夫过桥时铁斧掉水里了。正彷徨之际,水神出现了,拿着一把金斧子,一把银斧子,一把铁斧子,让樵夫辨认。樵夫领回了自己的铁斧子。
我们赞扬这个樵夫,见重利而不动心,是个响当当的好男子!
可是漫画大师萧言中很幽默的更改了结尾:水神出现了,不是拿着金银铁斧让樵夫辨认,而是让铁斧插在头上,厉声高叫:“这是谁的斧子?”樵夫吓得战战兢兢,连说“不是我的”。
由此看来,让人们在利和义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人们还能选择义;可是,在生与义之间做选择时,很少有人能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
此时,我们能谴责樵夫的无耻吗?
再说一个大家熟知的人物:郭沫若。
解放后,无论有怎样的大风大浪,郭沫若都能稳坐钓鱼台,属于不倒翁的类型。秘诀何在?就在于他能随时俯仰。需要扬李抑杜之时,他积极响应号召,把杜甫批得体无完肤。
我们觉得他很卑劣无耻。是的,他确实卑劣,确实无耻。不过,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不卑劣无耻,他又如何生存?反面的例子是老舍,只能自沉湖底。
据说,老舍被打捞上来的时候,还是直直地站立着。直直的站立的代价是什么呢?是生命!
扪心自问,我们做得到么?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古往今来,贫贱不能移的多,而威武不能屈的少之又少,这正是人性的弱点。
能克服人性的弱点的,该是大圣人了。默默间,浮名想。
即使大圣人又能怎样呢?孔夫子是公认的大圣人,可是,他也宣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因为有生命危险。
生命和道义,我们该如何选择?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2:51
高尔基的那件事真的假的?有证据吗?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2:57
高尔基的故事我看过很多次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看《古格拉群岛》里看到的
同样的谴责也还在那个时代其他苏联人的回忆录里,对罗曼罗兰的,等等
我记得一次在我提交的作业中涉及了这个问题,我的老师对我批复是,你认为什么才是英雄?
老师给我讲解了两种英雄。他说,假设在某种情况下,
两个人被抓住了,他们要被判处死刑。这两个人都选择了慷慨就义
我们都将这两个人称为英雄
然后老师对我说,但我们现在考虑一下原因,这两个人选择的原因是不同的
一个认为,我已经到了这个境地,我不能选择背叛,所以我选择了死
而另一个说,我就是要到了这个境地,我知道我的命运就是以死成就我要坚持的。我必须死
老师问我,在这种结果一样的情况下,你认为他们都是英雄或者他们中有一个更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我当时很迷惑。当即,老师布置我的作业是论胡斯死前所说的那句,“啊,神圣的单纯!”
我们所想的,和我们所做的,是两件事情
为了解释其中的联系,有行为论,也有思想论
行为论认为只要行为是符合道义的,就是好的
思想论认为只要思想是符合道义的,那也是好的。
但这两种从起始点或者从结论出发的联系论都并不绝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能根据某个人做了一件善事就认为他的道德是完美的,同样我们更很难说一个人你想法是好的,但结果不好就说你是恶意的。人的行为,在做出的那一刻前,都是不确定的。
我的老师要求我思考“神圣的单纯”的含义,我完成这个作业交上去以后,他对我的批复大意是,圣人是存在的。但作一个凡人,却也为圣人们所爱的,对凡人不满的人,依旧还是凡人。当然,这个批复是基于神学思想的基础上做出的……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2:58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1-25 12:51 发表
高尔基的那件事真的假的?有证据吗?
古格拉群岛
记载得很详细……讽刺意味非常之浓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3:01
AKNA似乎已经肯定高尔基是自愿说谎的。
我无法相信高尔基自己做出欺骗良知的选择,他是那么伟大,怎么能..
或许他是有别的考虑?舍小求大?牺牲少数犯人的幸福,来换取整个苏联的安定与和平?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3:04
这种集体失语仅仅是因为强权吗?我想更大的因素还应该在于“乌托邦神话”吧。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09
我没认为他是自愿说谎……
我只是说,他的确听到了,而且他的确保持了沉默……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3:11
正在看《古拉格群岛》,一会再来讨论。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16
至于集体失语的原因……我不能说我可以去揣度这个集体里个人的心态
但他们只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隐瞒了他们不想看到的东西
这在他们内心中曾经引发过争斗没有?如果有的话,这些争斗又是如何平息的?
这都已经随着他们的沉默而一起沉默了
我们对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的记忆来自文字,更多的也来自于别人对他们文字以及人格的评价
也许,这种评价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期待,而他们本人是不应该承付着这些期待的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3:22
一个可怕的巨大组织在头上时刻监视着他们。不要忘了。
高尔基的确是那样做了,但谁有资格去批评他?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被抓了多少回啊!
“这种集体失语仅仅是因为强权吗?我想更大的因素还应该在于“乌托邦神话”吧。 ”
可悲的乌托邦,是一种更大的责任感在促使他们违背着良知。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22
可有些人不是俄国人啊……汗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26
说到这里,我想推荐另一本书《见证》这是俄罗斯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口述的回忆录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我读了很多遍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记录了肖本人在苏联时代,尤其是斯大林时代经历过的事情,他的朋友,他的老师,以及他的敌人等等的琐事。由于肖本人的性格,这本书的风格很平静,只是淡淡的述说了往事,但却诚挚真恳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31
我想摘抄里面的一段,呵呵,也算是为书打广告,为书打广告不会被封ID吧?
他的房间里挂里图哈切夫斯基一张很大的照片,在图哈切夫斯基作为祖国叛徒处决的消息宣布以后,日拉耶夫并没有把照片拿下来。我不知道我能否说清楚这是多么英勇的行为。当时一般人的举止是怎样的呢?只要又有一个可怜的人被宣布为人民的敌人,马上,所有的人都慌忙把一切和这个人有关的东西销毁掉。如果这个人民的敌人是写书的,就扔掉他的书;如果家里有他的信,就把信烧了。在这个时候烧掉的书信文件究竟有多少,谁也无法想象。任何战争都不可能把家家户户的书信图书清除的这么干净。首先扔进火里的是照片,因为要是有人告发,说你有人民敌人的照片,那你肯定活不了。
日拉耶夫却不怕。当他们来抓他的时候,墙上赫然挂着的图哈切夫斯基的照片使刽子手也感到吃惊。他们问道:“怎么,还挂着它?”日拉耶夫回答说:“总有一天后人会为他树立纪念碑。”
另一段
加舍夫是优秀的音乐学家。他在完成了一项困难的工作以后,决定休息一阵,到了一个疗养院,他在那里和几个人合住在一间屋里。有人发现了一张旧法文报纸。不幸的是,加舍夫懂法文。他打开报纸放声念了起来,只念了几句,就停下来了——原来是对斯大林的贬词。“噢,胡说八道!”但是来不及了。他在早晨就被逮捕了。房间里有人告发了他,也许是那几个人一起干的。
被捕前,加舍夫曾和罗曼罗兰通信。罗曼罗兰喜欢加舍夫所写的有关他的文章。罗兰赞扬加舍夫。不知这位伟大的法国人道主义者有没有探询过这个钦佩他,研究他的人出了什么事?他突然小时到哪儿去了?
我记得加舍夫判了5年。他是个坚强的人,熬过了5年苦役,天真的巴望刑满释那一天释放出狱。刑满前几天,加舍夫得到通知:给他加判10年徒刑。这一下把他压垮了,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
本帖最后由 AKNA 于 2006-1-25 13:44 编辑
]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3:37
我认为乌托邦只能存在于彼岸世界,一旦它降临人世,便成阿鼻地狱。善哉善哉!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3:48
当然,我觉得在我选择的两个段落中,日拉耶夫的确称得上是选择了道义的人
而另一个段落并不是为了指责罗曼罗兰什么,我只是想借这个回忆录说明经历了劫难的知识分子们对于他们的国际友人实在有怨气的。
回到高尔基的问题上
高尔基当时还是努力了很多,他成立的世界文学编辑部就是为了帮助他的朋友们来争取口粮,争取活下去的。但还有很多人指责他只帮助了他的朋友。他也的确为斯大林的那条人工挖掘的运河写了赞歌。他做了一些事情,但我想他做不了所有的事情。这对于他是个选择,也对于我们是个选择。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3:57
的确有有所取舍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苛求前人。高尔基的确做了很多,就如我不下地狱,谁不下地狱一样。是非功过,后人真的不好给个圆满的结论。因此更多时候我只是就事论事,不涉及人格方面。楼上的《见证》在哪里买的?我可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呀。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4:01
原帖由
AKNA
于 2006-1-25 13:22 发表
可有些人不是俄国人啊……汗
所以我说还是乌托邦神话在作怪,就如托斯托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由伊凡说出的那样,他们总以为一个光明社会的到来牺牲几个孩子的的血泪是无所谓的(记忆,不是原文)。因此在这个巨大的“光明”面前,他们忽视了苦难。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4:02
一个光明社会的到来牺牲几个孩子的的血泪是无所谓的
汗,好多人都这么想。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4:04
不行了,我看不下去了。
我还是去创造光明去罢。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4:13
那本见证啊……
泪奔
是在一个角落里…………………………
而且当时还散了,我回来粘了很久~~~
不过现在似乎三联书店内还有的买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4:17
舍夫托夫好象质问过,一个消灭个人的集体意志是否还是道德的?
嘿嘿,这种问题到了最后估计还是一个个人信仰的问题~~
谁开一个光明灿烂的主题来讨论?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4:21
是啊,太沉重了。
与其为爷爷的爷爷的朋友的罪过反省,不如开一个光明灿烂的主题来讨论。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4:23
老大,你爷爷的爷爷的朋友莫非是…………
作者:
mu
时间:
2006-1-25 14:44
……………………
对了,AKNA,你又升级到——Ⅶ大地之神了。。(这个名字很好吧~)
作者:
AKNA
时间:
2006-1-25 14:45
太好了……
不过就是会令我时常想起我那被冥王夺走的女儿
你看我伤心得冬天都到了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5 15:16
刚刚出去了一趟,现在继续加入战圈。我认为光影是伴生的,有光处必孽生影,所以没有必要逃避黑暗。赫赫,不过因为是新年嘛,大家如果觉得到此为止的话,我也就说这么多啦!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7-4-21 08:02
感觉现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你发完帖子我就来评论,然后马上回复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少了。当然我首先要自我批评,现在的我比以前要懒多了
作者:
mu
时间:
2007-4-21 17:11
标题:
回复 #27 chinesepoet 的帖子
恩……是啊……不过最近实在太忙
估计过两三个月就可以赋闲了,这样的讨论才有热情呢
作者:
anamaria
时间:
2007-4-21 17:49
生活于这个社会,我们要生存,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谁又能逆流而上而不被消灭呢?
作者:
junxi
时间:
2007-5-11 19:50
有一本《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也说到老舍的死
历史是胜者来书写的
天道失
求诸野
可见稗官野史也有参考价值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