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卡夫卡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6 16:07
标题: 卡夫卡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卡夫卡虽然在世界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是极小的,仅仅停留在世界文学现象和手法的知晓上。我认为存在这个现实的原因应该不是传播或者是作品本身的问题。
  因该是中国的文学和社会与卡夫卡小说的差异所构成的。卡夫卡喜欢表现他的世界,习惯勾勒抽象的线条来诠释他所认识的世界。既然是抽象的表现,这和中国文化中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矛盾,中国的文学家们开始讨论和理解这个现象,但很难得出结论。究竟是什么延缓了卡夫卡在中国的影响呢?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啊。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啊。
作者: mu    时间: 2006-2-10 14:37
卡夫卡属于神秘主义,而中国诗人最不喜欢的就是神秘主义,这事情得从孔子老子那里说起……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10 15:08
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使然?
作者: mu    时间: 2006-2-11 12:08
是啊,我原来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中国的哲学家们的工作就是把原本存在的深洞填平,然后说:“哪有什么洞啊!”
可是,现代的人好象很推崇卡哦~
作者: Moderato    时间: 2006-2-12 19:01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2-11 12:08 发表
可是,现代的人好象很推崇卡哦~


是吗..可是在我认识的人里面知道有卡夫卡的没几个..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14 14:28
虽然我的朋友都知道卡夫卡,但那也是在我的作用下产生的。通常知道他的只有《变形记》而已。
作者: mu    时间: 2006-2-14 14:30
原帖由 Moderato 于 2006-2-12 19:01 发表


是吗..可是在我认识的人里面知道有卡夫卡的没几个..



不会吧……我旁边的朋友都知道……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14 16:10
呵呵
慢慢都会知道的
一定啊
作者: 子非我    时间: 2006-2-18 15:06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6-2-14 16:10 发表
呵呵
慢慢都会知道的
一定啊

足见kenshin兄是非常之热切地传播卡夫卡了,我同意你的看法,随着近几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代艺术所关注的种种问题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性地提高,但孤独、怀疑、无聊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深地让人遭受着心灵的苦难,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希望看到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建立全新的价值体系,因此有理由相信,卡夫卡以及同类作家都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不得不说,我自己也是这股潮流的一员。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2-18 22:31
呵呵
首先感谢子非我兄的露面啊!!!
其次,感谢子非我兄的深沉解析,说出了我想说的东西啊!!!
最后,感谢子非我兄的支持啊
作者: e_lan    时间: 2006-3-16 22:53
好像有一种说法,说是崇尚小资的人至少手边都应该备上一本卡夫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角度,己所欲也不必施于人——有时我们把自己喜欢得不得了的东西拿与朋友分享,反而给人家造成负担或反泼自己一身冷水,何必呢。
推荐就好。入得了门,哪怕至少感兴趣的人,他们都会主动向我们打听更多——当然,这里特指关于卡夫卡和他的世界。
另外,中文系的人知道卡夫卡没什么值得炫耀;而理工科出身的人都不知k也无可厚非。不强求,随缘。
作者: e_lan    时间: 2006-3-16 23:05
忘记回复主题了。
我觉得延缓卡夫卡进入中国的原因不用追溯到先贤,只需看看现代主义之前(甚至今日)是什么占据主流。就像加罗蒂一本著作的名字——“无边的现实主义”。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铜墙铁壁——哈,我们知道的,“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卡夫卡’”——又怎能被轻易突破呢!
说道老子,多谈一句,老子对于卡夫卡还是颇有影响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17 11:08
如果把研究域扩大,那么的确是要看看现实主义之前是什么占据主流,但是如果限定在中国的话就会有更多的其他主观因素了
所以啊,我想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应该更重要些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3-17 17:57
原帖由 e_lan 于 2006-3-16 22:53 发表
好像有一种说法,说是崇尚小资的人至少手边都应该备上一本卡夫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角度,己所欲也不必施于人——有时我们把自己喜欢得不得了的东西拿与朋友分享,反而给人家造成负担或反泼自己一身 ...



真是不可想象,卡夫卡也有那么多读者,因为在我印象中他属于难懂的那一派的呀
作者: e_lan    时间: 2006-3-17 22:41
对于卡夫卡,也许每个人与他第一次邂逅的细节都有所不同,有时你都难以想象!
比如我,呵呵,我以为和他有一个世纪的约定呢——他比我大整整一百年。
看贴的人不必指责我,更不要奚落我哦!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18 01:30
卡夫卡今年7月3日就123岁生日了
呵呵
作者: 紫音    时间: 2006-3-18 20:57
标题: 回复 #10 kenshin 的帖子
我也不知道卡夫卡,你又没跟我讲过
作者: 紫音    时间: 2006-3-18 21:01
标题: 惭愧啊
我是文科生,可是你们说的我什么也不懂
感觉自己和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那么深奥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19 02:11
慢慢学习啊
都是从不知道到理解的
呵呵
作者: G.Z.D    时间: 2006-3-19 15:11
说实话以前我也不知道有个卡夫卡~来芦笛之前什么纪伯伦里尔克卡夫卡纪德都只是略有耳闻~来了芦笛之后才了解的~获益非浅啊~好象很多人知道《变形记》但不知道卡夫卡~有一次在学校打扫卫生~听到两个女生在说《变形记》很好看~~把我吓了一跳~这些人除了郭敬明竟然还会看别人的东西……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19 15:46
呵呵
我们学校的人大多数也喜欢80后的作家
作者: mu    时间: 2006-3-19 19:09
原帖由 G.Z.D 于 2006-3-19 15:11 发表
说实话以前我也不知道有个卡夫卡~来芦笛之前什么纪伯伦里尔克卡夫卡纪德都只是略有耳闻~来了芦笛之后才了解的~获益非浅啊~好象很多人知道《变形记》但不知道卡夫卡~有一次在学校打扫卫生~听到两个女生在说《变形记 ...



真高兴~~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3-20 10:08
主流文学开始起了微小的变化
呵呵
作者: Moderato    时间: 2006-4-23 09:03
我比较悲哀了……我的语文老师好象也没看过卡夫卡……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4-23 15:33
呵呵
在中国知道卡夫卡的不多
我去百度贴吧看过
还做了宣传呢
作者: Moderato    时间: 2006-4-25 16:31
卡夫卡吧好象很旺吖……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4-26 16:15
那是一种反映
估计是因为王小波引起来的吧
作者: 胖胖的天空    时间: 2006-5-3 15:52
卡夫卡是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在世界还没有那么绝望与荒诞的时候,他已经用他那敏感的神经提前感受到了这一切。二战后存在主义盛行西方,绝望中的人们回过头来才发现了卡夫卡的伟大与敏锐。在下认为,中国读者还没有感受到人之为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孤独与绝望,因而也就无法在精神上与卡夫卡进行交流,充其量只是故作呻吟的模仿他的形式^^^^^^比如,那个叫什么残雪的女人

[ 本帖最后由 胖胖的天空 于 2006-5-3 15:55 编辑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4 17:56
对于残雪其实我还是比较欣赏她作品风格的
我们通常说的是相似,而不是绝对
诚然,卡夫卡的时代我们无法深刻的体会,所以只能无限的趋近而已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他心中的卡夫卡,所以求同存异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5-10 17:48
记得有人说过: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文学家与诗人基本是看到死亡临近,尽其所能把短暂生命中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命本身进行探讨——他们变成了哲学家。
中国传承下来的哲学基本是儒教,佛教也不可轻视,这些东方的教派传授的思想与西方基督教迥然不同:其目的是减少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寻求安逸、美好、自然的生活方式,泰戈尔就是东方思想很好的例子。卡夫卡则是典型的西方“孤独者”,他的作品在东方很难被理解的呀~~因为与文化氛围不符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0 18:33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0 17:48 发表
记得有人说过: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文学家与诗人基本是看到死亡临近,尽其所能把短暂生命中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命本身进行探讨——他们变成了哲学家。
中 ...

说的对
我也想这么一个“孤独者”如果继续存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作者: mu    时间: 2006-5-18 17:46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6-5-10 18:33 发表

说的对
我也想这么一个“孤独者”如果继续存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但孤独往往能得到别人的羡慕,旁观者他们的眼神像是望见神话里的苦难英雄一般妒忌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8 17:49
不能理解的羡慕对孤独者来说估计也是一种不幸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5-18 17:52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6-5-18 17:49 发表
不能理解的羡慕对孤独者来说估计也是一种不幸吧


聊以自慰罢了~~不过每个人一两个好友总是有的吧,否则生活就太艰难了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8 18:22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8 17:52 发表


聊以自慰罢了~~不过每个人一两个好友总是有的吧,否则生活就太艰难了


不被了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被抛弃也是一样
作者: Muse    时间: 2006-6-7 17:43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0 17:48 发表
记得有人说过: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文学家与诗人基本是看到死亡临近,尽其所能把短暂生命中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命本身进行探讨——他们变成了哲学家。
中 ...

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赞之!!!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6-7 17:58
对啊!
恐惧能形成太多的艺术状态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8-10-9 20:00
我的最爱我爱卡夫卡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10-10 09:18
好久米有看到你了...
作者: 繁柯    时间: 2008-10-13 00:06
要使卡夫卡对中国发生影响,首先要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看之所以引进不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读不懂他。
我想现在中国虽然许多人知道卡夫卡,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进入他的世界。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8-10-17 17:51

这个我是赞成的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如此
广纳讨论然后再推广
作者: Emaluia    时间: 2008-10-18 15:29
原帖由 kenshin 于 17/10/2008 17:51 发表

这个我是赞成的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如此
广纳讨论然后再推广


KEN怎么想要推广呢?
作者: 不远山    时间: 2008-10-20 10:11
超喜欢KFK的作品,用一种不以为怪的缓慢语调叙述接二连三的离奇,用无论怎么说都是夸张的描写雕刻出最精微的真实,这是大师传神之处,用绘画或书法上的说法,就是得其"神".
<城堡>,一个漫长的冬日下午,雪茫茫一片中若隐若现的一条弯弯小道,通向可望可及的城堡,路边的小木屋.....如此诗意,但愿永远也行不到城堡.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08-10-25 08:42
原帖由 Moderato 于 2006-2-12 19:01 发表


是吗..可是在我认识的人里面知道有卡夫卡的没几个..




我不是么,可恶的小M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08-10-25 08:43
又有谁真正地进入到卡夫卡的世界呢
作者: 巴尔    时间: 2008-12-17 20:42
一半以上的中国当代作家都说自己喜欢卡夫卡、博尔赫斯还有加缪。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