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你希望骈文这种文体重新被使用吗? [打印本页]

作者: mu    时间: 2006-3-7 21:02
标题: 你希望骈文这种文体重新被使用吗?
骈文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而闻名,很多人都表示排斥。
大家什么意见?说出理由吧!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3-7 21:50
文风的原因,并不是这种文体写不出好东西,而是被当时的风气带坏的,当时的文学就好浮艳之辞,带的后世的人看骈文这种文体不顺眼。文学本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形式just形式。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3-7 21:53
汗!才看到投票,虽然很喜欢,但是过去的就过去吧,再回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作者: mu    时间: 2006-3-8 08:08
如果什么文体都不用的话,那么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景只会是"小说""诗歌"?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3-8 16:22
不知道咩咩所说的使用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像六朝一样当作应用文统一规章的话,自然不行。在现代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要求下,过分地对应用文书作无谓雕琢确实没有意义。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现在的状况是,这种文体被彻底全然抛弃。这也不是明智之举。作为文学体裁,骈文、韵文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国语言文字美和结构逻辑美的集中体现。这样优秀的文体,被抛弃了实在可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相关资料的原因。
客观对象的价值体现,关键要看摆在怎样的位置。六朝时期把这个强行作为应用文体的清规戒律固然不对,但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形式,或者直白一点地说:作为艺术,他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很深的挖掘价值的。
个人觉得,对于客观存在,理性的方法是尽量挖掘其善而摒弃其不善,这样才能让每一种事物都将其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仅仅因为某些缺点(而且有些还不是该事物本身的)而以偏概全地全然否定或者肯定就不好了。

显示器不是很好,闪的厉害,乱我心神(汗~)。所以可能话有些乱,但是具体意思还是说清楚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本帖最后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27 11:27 PM 编辑 ]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3-8 16:27
中国的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决不是简单的几种体裁能概括的。实际上古代文学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出来,或者是由于近代的思想革命中一些普遍社会浮躁心态而被忽视的东西。随着我国现在和平环境下经济、政治、文化的复苏,冷静地思考、分析、挖掘、整理一些过去被忽视掉的东西还是必要的。
至于骈文,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挖掘价值的。至少对我们这些青年文学爱好者来说,多接触些,多学习些,没有坏处。

[ 本帖最后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27 11:25 PM 编辑 ]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3-8 16:39
从社会心态上来讲,其实可以不客气地说,排斥传统的东西,还有很大的比例是源于人们懒惰的借口。
试想现在究竟还能有多少人静下心来苦心独诣地去钻研古人的深邃的艺术,抑或能熬尽心血去钻研一字一句的音韵和对仗。
很多时候弄出一些荒诞怪异甚至略带洋味儿的辞章要比劳神费力地去灼字炼句更能得大众的关注。
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化风气的浮躁与浅薄,另外也助长了很多新一代作者的惰性。

当然一味地死板麻木地循规蹈矩固然不好,但是因此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也不是好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27 11:24 PM 编辑 ]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3-10 08:59
赞同!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8-1 20:46
怀着敬仰之情学习了,哎,越看越觉自己浅薄了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8-1 23:09
个人觉得要适当提倡
现代中学生文字运用很成问题
骈文虽不实用,但对锻炼语言写作还是有帮助的
作者: 苕之华    时间: 2006-8-2 00:41
恩...仿写对于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大的提高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8-2 08:15
写着玩也就罢了,如果是正式的文章,还是算了吧!难道现在歌功颂德的东西还少吗?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8-2 08:57
骈文就是歌功颂德的东西?
太狭隘了吧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8-2 09:03
骈文这种文体最适合用在颂歌类的文章之上。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8-2 16:58
骈文只能用来玩赏借鉴
普及面比骈文广泛的唐诗宋词尚且如此
骈文更不会成为应用文体重新使用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8-2 17:06
应该不会被重新推广,毕竟时代的差距太大了。
作者: Moderato    时间: 2006-8-2 19:18
写……?还是不要了……用来观赏就够了……
作者: iceberg    时间: 2006-8-2 19:53
原帖由 明明如月 于 2006-8-2 04:58 PM 发表
骈文只能用来玩赏借鉴
普及面比骈文广泛的唐诗宋词尚且如此
骈文更不会成为应用文体重新使用

同感
作者: 阿拉密斯    时间: 2006-8-5 12:40
曲高和寡,中学生们适当的了解下就可以了,重新起用也不现实。
作者: hedwigsnow    时间: 2006-10-1 19:19
原帖由 阿拉密斯 于 2006-8-5 12:40 PM 发表
曲高和寡,中学生们适当的了解下就可以了,重新起用也不现实。

LS的话我赞同。
两个月前不幸看了一篇号称以“骈文”写的同人文,不是我自夸,像我这种从小就阅读各种中国古代书籍的人,愣是没有看明白那位写的是什么OTL。。。我每年的阅读量是相当大的,竟然看不懂那位写什么,还写得情色并重Orz~~
所以,最多是希望了解,也不愿意再去看、写了。
毕竟这个社会上,文字以明白为主,过分追求华丽,反而失去了文字的原来的功能:表达作者的意思。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0-28 11:15
貌似删不了,哪个回错了?
作者: wmlfw    时间: 2006-10-28 20:19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6-10-28 11:15 AM 发表
貌似删不了,哪个回错了?


前辈,回帖是可以删的。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0-28 23:57
成功,wmlfw,谢谢。我删掉了。无头兄,任务完成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10-29 23:28
汗~谢谢了~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1-12 12:35
呵呵,客气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11-12 12:47
其实还是希望它能回来的
虽然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
可是,至少也是一种显示文化的文体
如果,都忘记了...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12-8 16:43
现代文里面仍然可以使用啊~刚刚读了几篇庄子的翻译,感觉还是很工整的~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6-12-27 18:57
骈体文就是因为一位求词藻华丽,使得内容空洞,因而才会被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所取代的吧(好像教科书上是这么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现在那些为追求文字华丽而滥用长长的病态的比喻句的八零后作家,已经在重蹈骈体文的覆辙了吧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12-27 21:16
建议楼上去读骈文~
至少该看看大家的回帖……
小朋友们的脑袋里面只有“一味”~文学也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这样根本什么也分析不了……

[ 本帖最后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27 09:20 PM 编辑 ]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6-12-28 18:45
很好,但死板,只在适当场合用用罢了!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6-12-29 17:09
原帖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27 21:16 发表
建议楼上去读骈文~
至少该看看大家的回帖……
小朋友们的脑袋里面只有“一味”~文学也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这样根本什么也分析不了……



无头兄批评的是~~我只读了四五篇骈体文,确实不够格评价……一定反省!!
引用迎着阳光兄的一句话:岁月啊,你掩盖不了我的无知~~

在无头兄不太温柔的提醒下,我赶紧还掉了手上的米兰昆德拉(恋恋不舍中……),找了一本骈体文集来补习一下。
还是十分不喜欢。像《与朱元思书》这样的名篇太少,感觉都很雷同,文字虽然很优美,但不知作者到底想讲什么。我算是理解韩愈为什么要搞古文运动了。
至于让中学生去模仿什么的我倒觉得没有太大可能,现在的中学生连工整的对偶句都写不好(至少我周围的同学是这样的),更别说骈体文了,这也应该需要比较厚的古文功底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29 17:45
韩愈的古文运动只是针对骈文的极端腐化现象而发动的,实际上古文运动最后发展也出现了艰涩的毛病。这是文学内部重文和重质的交替嬗变。两种文体都有其优势,不能说谁优谁劣。客观说一句话,骈文的很多优点实际上被宋朝的散文家们借鉴到了他们的古文里面。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对骈文和古文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但是从那里看来的,这里面有多少是别人的东西就不得而知了,大家姑妄一读吧)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12-29 17:48
标题: 回复 #15 明明如月 的帖子
诗词的渊薮实际上就是赋和骈文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12-30 19:57
原帖由 古越 于 2006-12-29 17:09 发表
无头兄批评的是~~我只读了四五篇骈体文,确实不够格评价……一定反省!!
引用迎着阳光兄的一句话:岁月啊,你掩盖不了我的无知~~
在无头兄不太温柔的提醒下,我赶紧还掉了手上的米兰昆德拉(恋恋不 ...

瀑布汗~我的口气是不是太生硬了~对不起~55

引用迎着阳光兄的一句话:岁月啊,你掩盖不了我的无知~~

是啊是阿…我的写作水平还不如你呢~我也应该好好学习~

[ 本帖最后由 无头骑士 于 2006-12-30 08:00 PM 编辑 ]
作者: 海砂    时间: 2006-12-30 20:18
骈文是一种艺术,希望被重新使用但不是普及.不过想普及也是很艰难的,毕竟骈文难度太大.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6-12-31 19:38
建筑史上产生过"功能决定形式"的思潮.
文学上呢?或许会给人以些许启发.
老庄不是有过"文以害用"的担心吗?
所以个人觉得脱离"用"而讲"文"是不合适的.
我选择"希望",因为我不介意工具箱里多一件工具.
作者: 卯辰    时间: 2007-1-7 18:50
同意楼上的
兔子觉得写作有过程: 先是小学的纯真简单,然后是初高中的技巧,然后又会回到高境界的真,就是返朴归真吧
作者: 尼摩    时间: 2007-1-16 13:22
骈文的使用,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讲,已经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文体,因此提倡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有人喜欢,自己写就行,不必使之成为普遍性的。    骈文音韵和谐,读来顺口,的确美,但是规矩太多,限制表达的自由,所以只能是少数人的艺术,可为人欣赏,但能够写好的却很难,更何况是在文言衰落的现代中国。
作者: 枫儿    时间: 2007-10-13 12:23
现在也不是没有人用啊
作者: 梓桓    时间: 2007-10-17 22:55
谁有本事谁就写,写的好的我就看,不过现在恐怕有这种功底的人少之又少了。
再过一千年还会有人做古体诗吗?我们都在传承西方文化。
作者: 古越    时间: 2007-10-19 17:04
我个人实在不喜欢,也觉得可读性太弱
作者: 枫儿    时间: 2007-10-19 21:09
原帖由 古越 于 2007-10-19 05:04 PM 发表
我个人实在不喜欢,也觉得可读性太弱

骈文这么优美,琅琅上口,当气势时有气势,当优雅时有优雅,何以说缺乏可读性呢?
作者: angeljump    时间: 2007-12-23 19:48
骈文均衡、谐美、典雅等美学特征说明它自有其存在价值
作者: assking    时间: 2007-12-27 13:55
存在和风行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用多了让人恶心。。。
作者: 1995    时间: 2007-12-27 21:49
骈文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而闻名支持
作者: 东海泛舟    时间: 2008-5-15 22:15
看来这里的人读典型的骈文很少啊。
左思可是想了十年才写出来的,要是自己写多长时间能憋出一篇文来?
南北朝时骈文是正规的文体,比起秦汉和唐宋,传世之作少多了。一味的追逐工丽不容易完全地把内容挥发出来。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8-6-6 20:07
还是很有趣味的。。。。。。。。
作者: 指九天以为正    时间: 2008-6-24 15:39
现在不是还有人用么?若是非要大家都用到没有必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写得出来。
作者: 天使同类    时间: 2008-12-10 13:18
时代变迁,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是成为艺术。生活是它的母亲,百德孝为先,从了吧。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