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老人与海》杂谈
[打印本页]
作者:
长风吹月
时间:
2013-12-3 22:03
标题:
《老人与海》杂谈
(自己阅读《老人与海》的感受,有部分和学生做了分享。)
运气与信心,是《老人与海》中一对重要的关键词。
与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桑地亚哥,捕鱼经验丰富;但与浩渺无际、变幻莫测的大海相比,人的经验显得何其微不足道。因而,一名渔夫,不论年龄的老少,不论经验的多寡,能否捕到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靠的是运气。在以传统的捕鱼方式捕鱼的时代里尤其如此。那么,科技发达后,便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科技的发达与否是相对的,是时间上的古与今、空间上的此国与彼国相较而言的。人类科技与具有亿万年历史的大自然相比,犹如水滴之于大海。今天,你在这一片海域捕到了鱼,但你能保证明天也能在这捕到鱼吗?今天,你在这一片海域没有捕到鱼,你能保证明天在另一片海域就能捕到鱼吗?这种可怕的不确定性,就是运气。年老的桑地亚哥似乎运气尤其不佳,他曾连续八十七天一无所获,此次又是八十四天徒劳无功。这里所谓“一无所获”,从小说后面情节看来,指的是没有捕到一条像样的大鱼,而小鱼是容易捕到的。如果我们是这位老人,我们可能会抱怨: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么倒霉?请问,应该是谁倒霉呢?无所谓偏偏是谁,也无所谓应该是谁,这是大自然难以窥测的秘密。问题在于,遭遇这样的厄运,我们有没有勇气再次扬帆起航。
老人说:一个人不怀希望,是件蠢事,甚至是罪过。此处的希望,与信心几乎是同义的。一个人完全依赖于运气,运气好时高兴,运气坏时沮丧,那么他或她就沦为了运气的奴隶,完全为运气所左右,失去了人的尊严。人可以毁灭,但不可以屈服。老人的这句名言,讲的就是人的尊严。信心,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但不服输并不意味着对自然的破坏和征服。大多读者往往强调老人“硬汉”的一面,其实他也有温柔乃至脆弱的一面。大多渔夫把大海视为对手,以第三人称的“它”来称呼大海。老人把大海视为朋友,称大海为“她”,有时称为“你”。老人不止把大海人格化了。海龟,海鸟,飞鱼,捕获的大马林鱼,甚至前来夺取马林鱼的马科鲨,他都视之为朋友。
桑地亚哥带着大鱼的鱼骨返回岸边,又一次连续八十七天一无所获。他失败了吗?至少在当时老人认为自己失败了,变得失落而沮丧。在故事最后,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游客与侍者的对话。游客指着马林鱼的鱼骨,问那是什么;侍者答,那是鲨鱼的鱼骨。要知道,是鲨鱼把马林鱼啃得只剩下了骨头,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鲨鱼打败了老人。如果那是鲨鱼的骨头,几乎可以说老人打败了鲨鱼,老人是胜利者。侍者混淆了鲨鱼和马林鱼,在我看来,是海明威有意要把老人成败模糊掉。作为结果的成败,是一次性的。即此次的成功不能保证下一次的成功,更不能保证永远成功,此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下一次的失败,更不意味着永远失败。另一件事是老人又梦见了狮子,写到这,故事便结束了。老人多次梦到狮子,他年轻时去过非洲,亲眼见过狮子。老人眼中的和梦中的狮子,都可以视为勇气的象征。老人又鼓起了勇气,从挫败感中走了出来。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比成败更为重要的东西。它保证人在成功后继续努力,在失败后不会退缩。
老人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小说尽量俭省了描写小镇生活的笔墨,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小镇上,关心桑地亚哥的,除了小男孩曼诺林和马丁老板,还有很多人。老人捕鱼三天未归,海警队和飞机被派出去搜寻老人,这可以表明小镇居民对老人的关心。一个人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爱,他∕她就不会对这个世界、对自己失去信心,就能更快从失败中走出来。这种爱,与老人对曼诺林的爱,老人对海洋的爱,老人对回忆中和现实中的马林鱼的爱,是同一性质的。所以说,《老人与海》是在讲拼搏,讲顽强不屈,也是在讲爱。桑地亚哥与《老人与海》,都是刚柔合一的。
作者:
浔瑾
时间:
2015-7-14 13:59
觉得海明威并没有模糊老人的成败,而是明确指出老人在与鲨鱼斗争中失败,
老人拿过杯子把它喝掉。
“他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他们真的把我打败了。”
“他没有打败你。那条鱼没有。”
“是的。确实没有。我是后来才被打败的。”
但是同时却不难看出老人从精神角度的高崇和人格角度的坚韧,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
而精神道德上的胜利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鼓舞,泰戈尔《卖头》里
迦尸王沉默了片刻突然大笑着说:
"哦!你想用死亡来战胜我,这真是个高明的计策!
我要使你的希望成空,教今天的战场上,胜利属于我,
我将归还你的疆土,我的心也将向你归服."
衣衫褴褛的萨罗王被扶上宝座,
迦尸王给他戴上王冠,百姓们大声欢呼着.
可见海明威用同样的方法烘托了主题。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