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请大家谈谈泰戈尔的缺点 [打印本页]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4 16:25
标题: 请大家谈谈泰戈尔的缺点
泰戈尔作为一代诗宗,其作品的优秀不可争议,请大家谈谈泰戈尔的缺点!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5-6 13:52
他的缺点就是 太完美了 无可挑剔
作者: mu    时间: 2006-5-6 14:42
回tg3045:

缺点嘛,我想到一个:泰戈尔的小说中人物性格过于单一,比如说<沉船>。使人读起来了无兴致。
还有他众多的短篇小说,颂神过于频繁(个人意见)。
至于诗歌,也许真的无可挑剔。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15 18:17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6 14:42 发表
回tg3045:

缺点嘛,我想到一个:泰戈尔的小说中人物性格过于单一,比如说<沉船>。使人读起来了无兴致。
还有他众多的短篇小说,颂神过于频繁(个人意见)。
至于诗歌,也许真的无可挑剔。

“颂神过于频繁”我认为应该把它看成与他的诗一样,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神”。
作者: mu    时间: 2006-5-15 19:01
原帖由 tg3045 于 2006-5-15 18:17 发表

“颂神过于频繁”我认为应该把它看成与他的诗一样,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神”。


我指的是“颂神过于频繁”,这里就是指狭义上的“神”。 与现实生活太远了
如果你一直读泰戈尔的Gitanjali,会受不了那种静谧的气氛的
作者: 风筝蓝    时间: 2006-5-16 08:42
对 泰戈尔的生活比较优越 所以他笔下的人难免不够风满 感情难免不够全面

不过任何一个人的作品恐怕都会受自己阶级阶层的局限性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比如同样的青岛 梁实秋笔下就是浪漫美丽 老舍笔下就是穷人的愁苦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5-16 17:34
主题不同的诗集氛围当然也不同
泰戈尔的Gitanjali本来就是献给神的
颂神频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那种静谧的气氛我很喜欢
如果你看新月集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作者: wm5448345    时间: 2006-5-17 18:19
泰戈尔是没有缺点,冰心不是还受他很大 影响吗?
作者: mu    时间: 2006-5-17 21:13
原帖由 明明如月 于 2006-5-16 17:34 发表
主题不同的诗集氛围当然也不同
泰戈尔的Gitanjali本来就是献给神的
颂神频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那种静谧的气氛我很喜欢
如果你看新月集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情人眼中出西施,既然你这么喜爱泰戈尔,自然不会看到缺点咯!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5-23 13:22
此言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是这样.
有很多事,比如说看一个作品,对它的评价主要源于看问题的角度.
一个作家作品所谓的优缺点恰恰构成了他(她)的特点.
就象雨果小说议论成分多一样,如果平心静气地把这看成是他的特点,就会觉得那也无妨.
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多元的,多元才会丰富,才会精彩.
不应有限定,不应有苑囿.
作者: mu    时间: 2006-5-23 17:47
我想不是每件事都可以换角度看的,而且我所说的与文化的多元性没有关系。打个比方:纪伯伦一生中最喜欢使用的是直接肯定句:“爱”是...“友谊”是...而不是...。在初期的《音乐短章》中大家觉得很不错,《先知》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神圣的句式。但是到《大地之神》,《先知园》,未免会产生一些审美疲劳。要想真正从书中得到智慧,理智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中庸与一味的欣赏只会使人一直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读者。一般读者都希望他喜爱的作家能有一些创新与突破,这里不谈泰戈尔的优点(因为题目所限),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Gitanjali很伟大,《园丁集》《飞鸟集》也都很值得一读……但是到了《再次集》《叶盘集》,泰戈尔的读者们也会一笑吧。人的特点也是弱点,这和囿于成见可不同。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5-24 19:32
唔,如此说来,我要批评一下老纪和老泰-------为什么老要超越,总要创新,写那么多书,殊不知言多必失------人的才思都是有限的呀!
    同时我要为老曹庆幸了------只作一部红楼,决无重复自己之嫌-------红迷们也值得庆幸,没有滥情之嫌!
    老苏同志的境况只能让人一声叹息-----不拘一格写诗词,被李清照讥为不谐音律-------唉,创新也有是非!
    还是提一个建议吧-------先看《大地之神》,《先知园》,审美疲劳就不在于此了!
作者: mu    时间: 2006-5-24 20:37
先看后看反正都要看,看多了审美疲劳自然就有了。像一个朝夕相处的朋友,由于太了解了,在一起时觉得很无聊。但一旦分开就会朝思暮想了。记得一著名学者说道:每个作家应只写一本书,因为虽然每册书的题目不同,只要他的风格未变,其实还只是一本书。言多必失,但若只写一本,谁又会发现你呢?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5-25 10:25
哦?还是审美疲劳?那至少说明它还是美的,只是作者那样的执着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部分人有了不能承受之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风格?当然,每一个作家的思想理念和表达方式都有他的发展脉络,甚至是一以贯之的,突然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无所谓优缺点,这就是他的风格,而不是别的,所以他就是“这一个”,而不是别人。
      ——泰戈尔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他热衷于歌颂爱和美,而且爱无止竞,绵绵不断。
      ——德莱塞的文法当初一向被人讥笑和轻视,认为那是他的一大缺点,现在不是把改通顺的句子又改回来了么,相比那些修正稿,现在人们更重视他的原文:这才是真正的德莱塞。
      ——雨果认为一个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所以他在善恶分明的同时又悲天悯人。国人(比如学过的课本)把这列为他的一大缺点,可我不这样认为。革命是时事政治,是以成败胜负论的,人性则是永恒的,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风格是由这个人的各种元素构成的,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这才是完整的他啊。

       至于写出让读者认可、赞誉的作品,窃以为那要有修为能力,只写一本就尽人皆知的人也是有的,否则,写的再多也只能随风而逝。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27 17:45
原帖由 明明如月 于 2006-5-25 10:25 发表
哦?还是审美疲劳?那至少说明它还是美的,只是作者那样的执着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部分人有了不能承受之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风格?当然,每一个作家的思想理念和表达方式都有他的发展脉络,甚至是一以贯之 ...

对!!!!喜欢泰戈尔都有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 mu    时间: 2006-5-27 20:53
原帖由 明明如月 于 2006-5-25 10:25 发表
哦?还是审美疲劳?那至少说明它还是美的,只是作者那样的执着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部分人有了不能承受之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请不要偷换概念..我所提的“审美疲劳”是针对读者而言的,作为读者应该站在读者的立场来说话。不能总保持中立吧,否则照你的思维所有的作家岂不都可以被看作很有价值?那些默默依靠稿费度日却并无才华的可怜诗人也是“执着”咯?你的排比让我无言..三个例子所表达的不是一个主题。德莱塞的语病我想根本不应该用来炫耀,就像塞万提斯的那本书错误连连一样——这些作品是由于内在的东西超出了这些才得以扬名,至于德莱塞的读者们误把他的思想等同于他的语病,甚至认为这是他的风格,当然是错误的,同样,我也并不认为个人风格、个人创新就是把文法抛到脑后——不只是德莱塞,屠格涅夫和马克吐温的句法也大有问题。

你说“泰戈尔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他热衷于歌颂爱和美”,我很同意,但是你要知道,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封住了他的某些视角。泰戈尔出身名门,家境阔绰,所见的一切都是美好与自在,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也是基于上层人士的看法——甚至带有英国资本主义色彩。所表达的内容其现实深刻性实话来说不是很强,他更注重于宗教气氛的渲染——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不能否认——这是有局限性的。

至于雨果的革命论点,我也与你的教材看法相同。你也读过《三个火枪手》,我想对于当时一个黑暗的当局——一个罪不可恕的米莱狄,不能像达达那样悲悯同情,应像阿多斯那样冷冷地对达达说:你要是再向前走一步,就拔出你的剑吧。鲁迅有言:“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一次正确的革命就是烈火,无论导向什么结局,既然开始了就不应该懦弱,有时革命就是人道主义。雨果不应该胆怯。风格即人,作为一个理智的,善于独立思考的读者,总该对作家和他的作品应该有些保留意见,全盘接受就等同于什么也没有接受。这是我的看法。欢迎指正。
作者: 未明    时间: 2006-5-28 00:46
传说,tiger不喜欢擦眼镜??!!

:)

不过据以上观点,我向来是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
作者: 舞者    时间: 2006-5-28 15:12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5 19:01 发表


我指的是“颂神过于频繁”,这里就是指狭义上的“神”。 与现实生活太远了..
如果你一直读泰戈尔的Gitanjali,会受不了那种静谧的气氛的


牧牧依你的知识见解,应知印度教泛神。泛神的一个特征是万世万物,无一不是神(神的体现),故“现实生活”,无不是神。你的牧场晴空,当然也不例外。

非欲剥夺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想置疑一下,是缺点,还是各自审美上的偏好?

现在有事,回头有时间心情再仔细批你。
作者: mu    时间: 2006-5-28 19:45
原帖由 舞者 于 2006-5-28 15:12 发表


牧牧依你的知识见解,应知印度教泛神。泛神的一个特征是万世万物,无一不是神(神的体现),故“现实生活”,无不是神。你的牧场晴空,当然也不例外。

非欲剥夺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想置疑一下,是缺点,还是 ...


泛神我知道,正想找资料反驳你呢,去查泰戈尔的诗集。现在只想说我又错了,我所指的也只是他的小说而已。只是不喜欢这样不负责任地评论作家:“他的缺点就是 太完美了 无可挑剔。”全部接受与全部否认都太偏了。在#16说的,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发出来的。
作者: 舞者    时间: 2006-5-28 20:54
我的point, 不是说他完美(小说或诗歌),也不是说你不喜欢他的某些东西没有道理,而是说,恐怕不是所谓缺点,而是各自偏好的不同,无论是技巧上的,选题上的,还是表达上的。

另一个point是,若一切存在都是神(及其表相),何以会颂神过多?连辱骂都是一种赞颂。呵呵
作者: mu    时间: 2006-5-30 18:06
我现在真认为他的诗歌是完美的。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6-1 14:56
标题: 致牧场看守人
几天不见,这里讨论得好热闹。
      我不是文学批评家,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的好恶只来自于我对作品本身的感受。我想,正因为我是独立思考的,理智的,才只把“完美”用在泰戈尔身上,而非别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理论上叫什么来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说明了读者的差异性,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泰戈尔,读者的感受不同,当然评价不同。
      
       关于德莱塞,我并不觉得他的文法错误值得炫耀,正如同没必要贬低一样,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他写了,读者读懂了,这就够了。国人一向对英文有着难以理解的热情,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德莱塞肯定过不了我们的四、六级,但他仍然是德莱塞。我的这个观点源于多年前买的一本雪莱诗集,那个译者为了展示雪莱诗也象唐诗宋词一样有韵律美,译得令人不忍卒读,不堪忍受。从此我坚信,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应该以内容为重。
     
        最近太忙,时间仓促,先说到这里吧。我想论坛本身就是各抒己见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应该有尊重,这才是讨论。
作者: mu    时间: 2006-6-1 17:17
回明明如月:

所有的驳斥都是针对你的观点的,没有任何针对你本身的呀。还请恕我太过激动,不过激烈的讨论我就很激动,如果反驳对方一句就作揖谦让,那就太无趣了!当然,尊重是肯定的。我不喜欢德莱塞的小说,海明威曾表明自己十分厌恶他一味铺陈。看他写的《欲望三部曲》真是折磨。不过他的评论和一些短篇小说蛮不错。至于文法——实在不敢苟同,即使他已经很有名气。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6-2 14:05
一言以蔽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才会百花齐放!
现在为文学而激动的人太少了,为之激动的人越多,越是文学的幸事.不管持何种观点!
作者: 都都    时间: 2006-6-2 17:10
这里才是文学讨论的胜地,气氛热烈,不象有的论坛一句话过去,接不下去,没情绪了
作者: 沉香    时间: 2006-7-26 23:38
标题: 审美疲劳
恩,就是这个词,让我想了好久呢

其实,似乎诗歌都有这样的缺点
作者: 风筝蓝    时间: 2006-7-28 14:44
但是有些句子让我几十年都忘不了啊

所以 还是喜欢诗歌

不过说实话 很少有整首都喜欢的 那是 泰戈尔新月集的告别 就让我整首喜欢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8-5 12:53
原帖由 沉香 于 2006-7-26 11:38 PM 发表
恩,就是这个词,让我想了好久呢

其实,似乎诗歌都有这样的缺点

我认为泰翁的诗只能让你甜蜜的睡着!
作者: mu    时间: 2006-11-25 18:50
标题: 回复 #28 tg3045 的帖子
甜蜜的睡着总比孤独而绝望着入睡好的多,这便是东方文化的优势了。
作者: yumeyume    时间: 2006-12-29 16:13
好像也没听过他的坏话,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也没发现什么有争议的地方。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1-7 16:16
此人小说不如诗歌,《戈拉》读得我差点睡着
作者: homeonway    时间: 2007-8-21 21:02
缺少对人性的恶劣一面的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