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为什么喜欢诗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打印本页]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5 13:26
标题: 为什么喜欢诗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为什么喜欢诗的人越来越少了呢?大家谈谈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5-5 16:53
有很多原因,不过回头想一想,以前读诗的人真的有那么多吗?---如果你问的前提是在国内的话.
咳~当代诗坛本来就萎靡,又怎么去强求读者呢?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5 19:52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5 16:53 发表
有很多原因,不过回头想一想,以前读诗的人真的有那么多吗?---如果你问的前提是在国内的话.
咳~当代诗坛本来就萎靡,又怎么去强求读者呢?

赞成!历史的迷雾常常遮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产生很多错误的认识。历史把一切的杂质都过滤掉了,把每一种事物以一种集中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英雄、天才,仿佛人人能成。其实浩瀚的历史长河,出现了多少人类,才有几个英雄天才?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5 19:54
我们常常被宣传误导,被回忆欺骗。赫西俄德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慨叹他们处在最黑暗的“青铜时代”。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6 12:12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宣传诗呢?
为什么低俗的东西可以有人宣传,诗我们不可以宣传呢?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6 12:30
有喜欢诗的朋友吗?
留个名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5-6 14:48
回tg3045:

你可能没有明白chinesepoet的意思吧,他说的“宣传”是指人们对于历史某一时期的文化状态过分渲染,导致失真。十九世纪的确群星璀璨,但仔细想想每个国家的“旗手”还是很少的,主要只是集中在英法。

也许现在的文化氛围比过去任何时间都要好的多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6 19:19
我认为应该是他毕竟不是通俗表现的一种
有很多人都不适应那种含蓄和呐喊
振兴也不是不可能,只能说是很难
现在的歌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种重建的形式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7 12:06
宋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其鄙俗之作,也可谓艳情之至。然欧、晏、苏、柳诸公妙手点化,遂成今日宋词之气派,而艳俗之作以随风飘散,不复在矣。我常觉我们今日就是缺乏这样的妙手挽狂澜于既倒。呜呼!但愿是我见识短浅,迷于当局,不能见吧。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7 15:52
其实从现状来看也不能说这是全部
毕竟写诗是要看社会背景的
我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大的环境
而非几个领导者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8 13:10
环境是由人倡导、营造出来的,它不可能自动出现。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0 18:42
这个大概是误会我想要说的意思了
唯物中我们一定要承认环境的第一性,当然这里的环境是说生产力提升而导致物质发生变化。
诚然个人的倡导也是一个反激励过程,不能忽视。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11 01:44
生产力不是由人创造的吗?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一批巨匠的力量却不容忽视。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11 16:23
原帖由 chinesepoet 于 2006-5-11 01:44 发表
生产力不是由人创造的吗?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一批巨匠的力量却不容忽视。


  这就是我的"宣传"意思,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创造诗的氛围?
作者: mu    时间: 2006-5-12 19:41
原帖由 tg3045 于 2006-5-11 16:23 发表


  这就是我的"宣传"意思,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创造诗的氛围?


我们一直在宣传——现在的问题是:接受宣传的对象太少。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5-12 22:44
这是悲哀!我更感到悲哀,你想学生宣传诗歌,没几个有反映了。诗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郁闷!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3 00:32
呵呵
我想大概是没有涉及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吧
也许换个方式去说会更有效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6-5-13 01:13
宣传可以培养诗的读者,但未必能培养诗人。其实喜欢诗的人很多,我也没觉得越来越少,因为诗的存在形式一直都是很多元的,或许很多人不看排列成行的诗,但他们能感受诗意,这就够了。
作者: 慕乔    时间: 2006-5-13 14:58
诗歌,心中永远的痛!某次利用私权查看本校学生借书情况,借古代诗歌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别提现代的诗歌集!
作者: mu    时间: 2006-5-13 14:59
原帖由 小香可 于 2006-5-13 01:13 发表
宣传可以培养诗的读者,但未必能培养诗人。其实喜欢诗的人很多,我也没觉得越来越少,因为诗的存在形式一直都是很多元的,或许很多人不看排列成行的诗,但他们能感受诗意,这就够了。


感受诗意的标准又怎么衡量呀~?好多人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推崇得令人胆战心惊...
有读者才能有诗人啊~~就像丑小鸭在鸡群里未必能受到尊重。
作者: 小香可    时间: 2006-5-13 17:2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3 14:59 发表


感受诗意的标准又怎么衡量呀~?好多人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推崇得令人胆战心惊...
有读者才能有诗人啊~~就像丑小鸭在鸡群里未必能受到尊重。

其实我觉得感受的问题就是沟通的问题,谁强谁弱,谁能谁不能,并不是个问题,所以也就无所谓标准和答案了。沟通的钥匙一时找不到罢了。
作者: assking    时间: 2006-5-13 17:56
原帖由 小香可 于 2006-5-13 17:24 发表

其实我觉得感受的问题就是沟通的问题,谁强谁弱,谁能谁不能,并不是个问题,所以也就无所谓标准和答案了。沟通的钥匙一时找不到罢了。

所谓的沟通的钥匙恐怕根本不存在吧?
不被理解够成了很大一部分诗性,哪个诗人真正被理解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3 18:00
我觉得作者和读者不能完全分离,应该来说读者比作者更能体现诗歌在这个时代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吧。
作者: mu    时间: 2006-5-15 17:03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6-5-13 18:00 发表
我觉得作者和读者不能完全分离,应该来说读者比作者更能体现诗歌在这个时代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吧。


那如何解释很多诗人超于时代的写作呢——比如雪莱,逝世后多久才受到读者们的崇拜!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5 18:26
呵呵
这个是读者解释的滞后性?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6-5-15 19:03
是啊
读者总是滞后的
在超前也不能超越作者吧
可那样的作者更少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17 18:06
原帖由 aramis 于 2006-5-15 19:03 发表
是啊
读者总是滞后的
在超前也不能超越作者吧
可那样的作者更少

可那样的作者不少,懂的读者少
作者: mu    时间: 2006-5-17 21:08
原帖由 tg3045 于 2006-5-17 18:06 发表

可那样的作者不少,懂的读者少


作者少不少永远说不清,因为价值本身就说不清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5-18 11:59
问题讨论到最后好像总是无果
...
作者: mu    时间: 2006-5-18 17:38
诗歌的价值怎么计算呢?好象没有什么公式。记得有一段时间法国人多么嘲弄莎士比亚啊,后来还不是承认了他的伟大!如果我们生活在当时的法国,有几个会站出来为莎士比亚平反?——勇气先不谈,主要是你是否真正感觉到了他不凡的地方。舆论就是这样,有时很轻易就能被改变。
作者: 火地晋    时间: 2006-5-18 18:12
我觉得,中国当代社会已经是后现代思潮泛滥的年代。这个年代的人追求实际,追求个人空间,喜欢吃快餐,喜欢超级女声,把红色年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当作宏大叙事……
     而且,曾经爱诗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存压力的加码和世俗利欲的熏染,大多不再执迷于诗。年轻的一代,却常常把诗歌当作父辈影响下的阉割焦虑,宁愿听流行歌曲跳街舞也不愿意去写诗读诗。辉煌的八十年代过去了,现在人们不喜欢的何止是诗?整个文学都在后现代的思潮的躁动中慢慢消亡。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6-5-21 18:44
我觉得更多的是中国诗词吧,因为这方面不容易遮丑,是广大小资文化众的严重恐惧层……我在胡说~我在胡说……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