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想请教大家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降E    时间: 2006-5-11 19:09
标题: 想请教大家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
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穹苍,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的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
在梦里我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

想知道大家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希望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所以请多多发言,怎么想就怎么说,说什么都没关系。
作者: 风筝蓝    时间: 2006-5-12 12:04
我的理解是:一沙一世界。
作者: mu    时间: 2006-5-12 17:49
视角的转变——我想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表现了世界的无限性
作者: 降E    时间: 2006-5-12 20:43
原帖由 风筝蓝 于 2006-5-12 12:04 发表
我的理解是:一沙一世界。

还是不懂,能不能解释清楚点?
作者: 降E    时间: 2006-5-12 20:45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6-5-12 17:49 发表
视角的转变——我想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表现了世界的无限性

视角的转变 我明白,世界的无限性 也明白,但是最终还是不明白,能说具体点吗?
作者: mu    时间: 2006-5-12 21:03
先说第一句吧:

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
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穹苍,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我想是否是这样:

过去的“我”与现在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我”认为人在宇宙中正如万物一样,是“有韵律地转动”,甚至最后我感觉“我就是那穹苍”。此时人与万物并无差别——世界与人互相融合,是为“合一”。同是无限“更广阔的海洋中”中微小的碎片。

纪伯伦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说“转动的碎片”,而且是“有韵律地”,使我想象到自己身在海岸,望见广阔无垠的海洋与天空,在海上,宇宙中的尘埃与碎片聚聚散散,而又按照完美的组合在转动,在不停的分崩又重合。同时海面不知何处(也许来自天穹)传来伟大而神圣的宇宙和声!这种高远的意境真是迷人,不是吗?甚至有些《圣经》的美妙韵味!

这句话也是我在《沙与沫》中最喜爱的句子之一!我曾经写过一篇《莫扎特》就采用了“尘埃旋转于海上”这个意象~

神秘主义者写出的文章具有的美感可以直接领会到,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比如沙岸、森林深处、山顶)鸟瞰世间万物,都会领悟到这种意境啊!我就常常迷醉得不知如何是好。

视角的转变是说“我”与“穹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这里“大我”(暗喻人的精神与审美力量)已经超出自然本身,是纪伯伦对于人的伟力的赞颂!!

同时纪伯伦在以后的很多文章中也表露出这种积极态度,比如《先驱者·题记》:

  你是你自身的先驱,你建造的塔只是你"大我"的根基,你的"我"又将成为新的根基。

  我也是我的先驱,日出时在我面前伸展的影子,正午时将要聚在我的足下;下一次日出又将展开新的影子,它在下一个正午又要聚拢。

  我们常常是,也将永远是自身的先驱。我们于过去和将来采撷的,只是粒粒种子,待播撒在尚未耕耘的田地上。我们是田地,是耕夫,是采者,也是被采物。

  当你是徘徊于雾蔼中的一个愿望,我也一样徘徊其间。我们互相寻访,我们的渴望中生长出梦想,那梦想绵绵不断,那梦想横无际涯。

  当你是生命颤抖的唇上的一句默语,我乃是那唇上的另一句默语。然后生命将我们道出,我们便在追忆昨日、向往明天的颤动中降生、长大。昨日是称臣的死神,明日是冀求的新生。

  而今我们同在上帝的手中,你是他右手中的太阳,我是他左手里的地球;但你这个照耀人的,并不比我,被照耀的更为明亮。

  我们,太阳和地球,只是更大的太阳和地球的肇始。我们永远是肇始。(注意这句——注)

  路过我园门的生客,你是你自身的先驱。

  我也是我的先驱,虽然我看来纹丝不动,在我树的荫下静坐。

作者: 降E    时间: 2006-5-13 12:46
标题: 这次明白了
人与万物并无差别——世界与人互相融合,是为“合一”。同是无限“更广阔的海洋中”中微小的碎片。

我在世界中,世界在我中。谁是海洋,谁又是沙砾,我们真的清楚吗?。
使我想象到自己身在海岸,望见广阔无垠的海洋与天空,在海上,宇宙中的尘埃与碎片聚聚散散,而又按照完美的组合在转动,在不停的分崩又重合。同时海面不知何处(也许来自天穹)传来伟大而神圣的宇宙和声

这里的“和声”一定要选巴赫的音乐才行呀!

神秘主义者写出的文章具有的美感可以直接领会到,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比如沙岸、森林深处、山顶)鸟瞰世间万物,都会领悟到这种意境啊!

恩恩,不知道大家可曾有过神秘主义的体验?有过的说说看呀

最后,谢谢牧人啦,真是辛苦了。现在我非常非常清楚啦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5-15 18:23
大我与小我!!!!!
作者: 风筝蓝    时间: 2006-5-16 08:36
对 有这个意思我认为
作者: mingyu    时间: 2006-7-6 21:16
受教了!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7-20 19:20
今天长知识了
作者: yangch    时间: 2007-5-13 20:01
humanbeings and the universe are the one
作者: yangch    时间: 2007-5-13 20:01
humanbeings and the universe are the one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14 14:50
我会觉得那是一种体验  诗人在这里用了许多的比喻想说出那种感觉 也许在诗人自己来说 他知道这些句子是如此的不足  但对我们已经是很玄奥了
最后只是对这世界的体验而已  但并不是说用心去体验就可以了  心还得研磨。。。。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14 15:19
我的理解就简单了  没有什么哲学  不过是唯心主义观点而已
不过就是这样思考的一个方法  如果没有我  就没有我的世界  而我只能理解发现到我的世界
就是没有了世界
如果一个诗人写的东西都要和哲学(哲学不过是把有的争论不休的问题做些解释而已,又不是米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联系的那么紧密,必须合乎不一定是正确的科学(科学不是老在发展吗,也就是说它几乎老是不正确的),那么就不需要诗人了。
就这些,哈哈,一个人能直接到达粗俗而不需思考的唯物主义是可悲的人呢。
作者: earlyairf    时间: 2007-7-27 15:12
夏虫悖论?!
作者: 风之笑靥    时间: 2008-1-2 14:08
比较同于  风中感觉这位朋友  的认识,是自我对世界的一种体验心理。既体验到一个“大我”,又体验到一个平和的至少是抽身而出才看到的世界。
作者: muben123    时间: 2010-5-5 13:54
在思潮中,在内心里,在梦想里,我是无穷大的。
现实的一击,我只是那一粒沙,只是那一角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