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清凉夏日,《雪国》之旅 [打印本页]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6-6-3 11:25
标题: 清凉夏日,《雪国》之旅
川端康成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幼年失怙,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性格孤独沉默,对世事常采取漠然的态度。《雪国》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损害艺妓的悲惨命运。作者把自己的关注、同情和哀叹,都给予了她们,试图揭示这些普通女性的美好心灵。《雪国》的问世,标志着作家的文学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雪国》情节简单,以雪国及其温泉旅馆为背景,以驹子和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在雪国风光中岛村和驹子之间的感情生活。作者善于捕捉外界事物给人的瞬间感受,描述纤细,联想丰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作者: tg3045    时间: 2006-6-3 18:28
把《雪国》贴出来吧!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6-6-3 18:35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


小说的开头就很美,也很清凉。
作者: G.Z.D    时间: 2006-6-3 18:39
是短篇的吗??……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6-6-3 18:43
长篇,比中篇略长的那种吧~
作者: G.Z.D    时间: 2006-6-3 18:45
就是跟施托姆还有纪德的那种差不多的吗?……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6-6-3 19:00
比《梦茵湖》长吧,长好多呢!
看的时候倒是让我想起了《魔山》或《挪威的森林》
有一点轻松或者说世外的感觉......
作者: cocteau    时间: 2006-6-3 19:21
我总是觉得川端很冷啊,而且是不动声色的那种冷。日本的很多小说,似乎在细致优美,轻柔浅淡下面都透出一股稍纵即逝的冰凉味道…………
作者: cygnuszzz    时间: 2006-6-5 11:28
他的代表作还是更喜欢《古都》和《千只鹤》可能因为故事性更强些
作者: 怀抱花朵的孩子    时间: 2006-6-5 12:30
姑娘正好坐在斜对面,岛村本是可以直接看到她的,可是他们刚上车时,她那种迷人的美,使他感到吃惊,不由得垂下了目光。就在这一瞬间,岛村看见那个男人蜡黄的手紧紧攥住姑娘的手,也就不好意思再向对面望去了。
  镜中的男人,只有望着姑娘胸脯的时候,脸上才显得安详而平静。瘦弱的身体,尽管很衰弱,却带着一种安乐的和谐气氛。男人把围巾枕在头下,绕过鼻子,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嘴巴,然后再往上包住脸颊。这像是一种保护脸部的方法。但围巾有时会松落下来,有时又会盖住鼻子。就在男人眼睛要动而未动的瞬间,姑娘就用温柔的动作,把围巾重新围好。两人天真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使岛村看着都有些焦灼。另外,裹着男人双脚的外套下摆,不时松开耷拉下来。姑娘也马上发现了这一点,给他重新裹好。这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那种姿态几乎使人认为他俩就这样忘记了所谓距离,走向了漫无边际的远方。正因为这样,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这几段写的最漂亮,简直人间绝笔!
作者: mu    时间: 2006-6-5 17:45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当初铭记着这一段。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6-5 17:54

其实我还是很欣赏他的这种描写的
有一种东方特有的神韵
看了就有感觉
作者: plf020    时间: 2006-6-6 14:18
很细腻.

但给我的感觉很简单.
作者: 江南飞云    时间: 2006-6-10 11:14
只在外文史中看过介绍,但零落的片断已让自己满心的喜欢
看<无级>时,昆仑回雪国,那清凉洁白的雪原世界,心生感动.
作者: 弗鲁贝尔    时间: 2006-7-3 14:09
我感觉川端是典型的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他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物哀与幽玄。。。
是种美的极至,有时单看他小说的文体与韵律都是一种十分的享受。
作者: 秀贞    时间: 2006-7-20 15:06
我感觉川端类型的小说在日本文学中很常见.而且一直被人继承下来..
那种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对周围景物的描写.给人以淡美的享受.
本人最近刚看过长篇的小说<阿信>,桥田寿贺子也是这样令我感动的.
作者: 般若    时间: 2006-8-3 14:30
深秋时节,踏在落英缤纷的小路,在川端文字营造出的哀伤与凄美的氛围中体会他的悲哀与无奈,心中总是有异样的感动.
作者: 尼摩    时间: 2006-9-9 20:27
标题: 雪国
我也读过川端的书,很喜欢。含蓄优美,细腻简洁,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着意于人物心理,写法上融贯东西,立足日本,写出日本民族的文化之美。以次获得国际认可,说明民族的可以是世界的 ,人类在是共通的,而非不可理解的。
作者: 尼摩    时间: 2006-9-12 23:32
标题: 似乎忘了另一位
日本现代也有一位大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大江健三郎。好像忘了他,我想可以把他和川端比较一下。
作者: jackboo    时间: 2006-9-13 16:09
标题: 权威总结
小说没有重大的社会主题,但作者以极其简洁精巧的艺术构思,抒情优美的风格,低吟浅唱中,曲折婉转地展示了日本下层妇女的悲剧.
作者: 水木真一    时间: 2006-9-15 11:18
标题: 《雪国》
我想去川端书中的地方。
《雪国》是我看过的川端最早的小说。
看完后,我在想,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相比来说,我更喜欢他写的《古都》。
作者: G.Z.D    时间: 2006-9-15 16:54
呵呵~水木真一……
作者: manami    时间: 2007-2-18 02:11
我也更喜欢古都 情节性比较强 但思想上确实不如雪国
作者: 赵宇    时间: 2007-7-2 22:32
《雪国》很美,应该是川端小说中最好的了,写的是人性,少女的美、自然的美。另外一部作品我也很喜欢:《伊豆的舞女》,很简单,很朴实,没有情节(比《雪国》更简单),川端自己说:《伊豆的舞女》就是那么简单的故事,那么简单的作品。没什么妙法。想写什么,就尽情写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文幼稚,也可以算是一篇好作品吗?放任自由选择素材,听任作者本人自由创作,就写成了这篇纯真的作品。由于这个缘故,我曾避免去写它。这种放任或避免,在创作的时候意识到了。不过,与其说是有意识的行为,毋宁说是自然的流露。这就是作品的色调,不断为读者所喜爱的缘故吧。
作者: 灰迹    时间: 2007-7-18 11:25
很喜欢川端的雪国.的确是有一种冰冷的美.他的叙述很流畅而且带有一种水的性质.一种略带神秘的美感.语言感觉很舒服.实在一种享受.
作者: 灰迹    时间: 2007-7-18 11:26
大抵因为是雪的缘故.文章的整体也是明净的白色.冷的.

[ 本帖最后由 灰迹 于 2007-7-18 11:27 AM 编辑 ]
作者: joe1118    时间: 2007-10-5 19:27
我觉得《雪国》更好看,看川端的东西觉得是意境胜过故事的。喜欢《雪国》和《伊豆的舞女》。很干净是小说
作者: angeljump    时间: 2008-1-1 19:52
<故都>情节简单,着重深入对生活片断的描写
人物的微妙心理刻画交织在京都的风物之中,使人得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传统美、自然美和人情美.
《雪国》中的景物描写应该更加传神一些.

川端康成的文字美,给人一种距离感,好象挂在墙上的一幅画,看得见,却触摸不到。
从他的世界惊醒,回味时只觉到如作了场美得惊人的梦,
神秘,而哀伤.
作者: 辣椒    时间: 2008-2-12 00:37
小时候看的,看不懂......
作者: 苏打的绿    时间: 2008-2-23 20:27
比较喜欢古都,雪国读完总感觉挺恍惚的,但火车上若真若幻的一笔真的不错
作者: Theonona    时间: 2008-5-2 14:57
很喜欢《雪国》,又不知怎么形容才好,不如浅读一遍吧
作者: 妖夭    时间: 2008-5-2 23:31
不知道好不好看哦。
作者: nijiangbo    时间: 2009-10-11 05:12
很喜欢川端康成,就是没读过雪国,筹建一定看看。
作者: 咏月    时间: 2010-6-30 20:17
川端康成的特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源氏物语》,而且川端一生都在对美做着不懈的追求。
作者: 潮汐    时间: 2010-7-10 18:12
就像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晶莹剔透冷艳无比;
就像那铿铿锵锵的三弦,空灵寂寞余韵袅袅;
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夜空复归清冷。
作者: 文学少女    时间: 2010-8-28 09:41
本帖最后由 文学少女 于 2010-8-28 09:43 编辑

还记得是一年前暑假里的一个晚上在被窝里对着MP3超级小的屏幕一口气看完的全篇,结局好似来得很突兀,叶子带着不知归路的惘然与失落如雪片一般轻轻地落在了心底,随后目光便如蒙了无声而下的蒙蒙细雪而变得模糊了。。。。很轻飘,很恍惚,很茫然若失的那种感觉。。。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