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另类阅读古典四大名著
[打印本页]
作者:
戒恋人
时间:
2006-6-10 05:20
标题:
另类阅读古典四大名著
作者:瓦窑坑
一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义气,红楼玩的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在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国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是家史,西游是妖史。
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民,西游写怪。
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逞风采。
二
文以载道,名著对“道”之追求,更是强烈。
所谓道,即作者所主张的治国救世之思想。对于道,各人自有各人的认识,谁是谁非,孰高孰低,自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了。三国提倡以“仁”治天下,集中体现于刘备身上,“仁”是他的招牌,仁是他的旗帜,仁是他号令天下之武器,也是他落难逃荒的护身符。他以仁义感召天下,还真的唬弄了很多人,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有那么多百姓跟随,这仁义成了他的虎皮,成了他失败的理由,也成了他们欺骗天下的精神鸦片。诸葛亮舌战群儒,打的就是这张牌。而后借荆州,取西川,建蜀汉,做皇帝,无不以此通关节,买人情,做赖账,打牙祭。这罗老夫子确是把“仁”玩活了,当然他也讲义,讲忠,但对忠和义都是取批判态度的,刘关张因义而结兄弟,但也因义而坏蜀,诸葛先生因忠而成千古,却也因为愚忠阿斗而亡国,其教训之深刻,发人深思。
与三国不同,水浒重义,那一帮不认爹娘不说君父的虎狼之徒,确在义的旗帜下聚啸山林,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有财大家发,有债大家讨,团结得一个人似的,出生入死,甘苦与共,患难相交,荣辱相守。在水浒中,义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义存千古。晃盖虽说是个莽汉子,却误打误撞歪打正着,举了义的旗帜,为梁山的兴盛,进行了良好的奠基。宋江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硬是要将“义”作愚蠢的篡改,塞进什么忠的破烂货,坏了梁山大事,也坏了自己性命。三国旨在治国,水浒旨在救世,三国是皇家大戏,水浒是江湖小品,三国是大政治家玩大策略,水浒是小混混闹小脾气。目的不同,道亦不同,各执一端,各行其是,曰仁曰义,自然是各有其道理了。
三国和水浒,虽是将仁义二字掰开了用,却都没有跳出儒家治世思想之老道,倒是西游,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他主张科技兴国,以“技能”治天下。西游首先主张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混洋文凭,像孙猴子那样,海外归来,便不把地方长官玉皇大帝放在眼里,仗着自己的能耐讨价还价,一口一个“玉帝老儿”,要了个粥马温的职称尚且不满足,做了齐天大圣还认为没有实权,直是大闹天宫,闹得不可开交。其二是强调技术和武器的重要性。西游中各种妖魔,全是仗了新式法宝,而悟空战胜妖魔,也是依靠从西方的普萨、如来等处进口的先进武器。西游把先进技术作为制胜对手的最有力手段,无疑是有前瞻性的。其三,西游的统治和管理思想,也是以“技能”为核心的,孙悟空服软,是如来手段高,唐僧管理悟空,使用的紧箍咒,孙悟空领导猪八戒,凭的也是自己的本事大。
和上述三者不同的是,红楼宣扬爱情至上,倡导以“情”感天下,建立和谐社会。整个红楼,可以说是一部情的颂歌,四大家族因宦情结为一体,贾氏宗族因亲情而聚居一所,大观园中众兄妹,因友情而乐在一处,宝黛钗因爱情纠缠于一起。就是那些丫环奴仆与主子之间,除了经济利益外,也还有一种主仆之情谐和其中,如焦大,敢骂主子也是情之所致;还有秦雯,也因与宝玉有特别的感情而勇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而凡是失情之处,便是诸多的不顺畅,诸多的不和谐,矛盾丛生,争斗连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红楼最终以宝玉出走为结局,就是要向人们表明,这情字,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是多么的重要。
三
异曲同工,四大名著都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三国中刘备的班子很有点现代企业制度的意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开,刘备就当他的董事长,诸葛先生很像公司里的总经理,运筹纬幄,决胜千里。先进的管理催生兴旺发达的企业,蜀汉也迅速从弱小走向强盛,成为可与魏吴抗衡的三国之一。然而这种制度毕竟还在草创阶段,还有不尽完善之处,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于是有时诸葛亮的经营权却被董事长刘备无端地收回,给企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如关羽死后,刘备不听诸葛的话,意气用兵,结果闹到了白帝城托孤的地步,险些把整个基业赔了进去。后来刘禅做了董事长,情况更不如前,诸葛亮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水浒中梁山的班子,虽几经调整,但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合作制的困境。梁山先是白衣秀士王龙做地摊生意。他胸无大志,气度狭小,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缺少现代企业思想,结果让林冲火拚。后来托塔天王晃盖做了寨主,只嫌生意小,只怕人材少,于是广结天下豪杰。他的基本经营理念是合作制,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哥们义气占了统治地位,不论投资,不说股分,按人头分红,搞什么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宋江继任后,做的是投机生意,“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风城春色。”他先是搞产权改革,改“义”字型企业变为“忠”字型企业,不动声色便把梁山的所有财产纳入自己的腰包,把集体财产变为了他自己的私有财产。然后以此为资本,勾结官商,和高俅做什么皇家生意,结果是赔了一个底朝天,彻彻底底地葬送了梁山基业。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中唐僧的取经小组的班子建设最好,组长唐僧,虽没有本事,却是天生的当官的材料,坐有坐象,站有站象,言谈举止,皆为楷模。又是上级任命,说他行他就行了,名正言顺。当然他官德不错,不贪财受贿,不玩弄小蜜,不喝酒使性。而且又特别会玩弄权术,对有本事的,控制使用,对有劣迹的,合理利用,对于平庸的,也尽其作用。大徒弟孙悟空,站的直,行的正,又有相当的科技水平,对师傅是忠心耿耿,对同志是一腔热诚,可就是有点玩劣,不善逢迎,不会顺着领导的话说,老是惹师傅不高兴。这在战争年代,当然还是可以的,假如说没了妖精,这孙悟一定早被捉右派了。但师傅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且还有紧箍咒攥在师傅手里,他只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了。二徒弟猪八诫,业务上虽说平庸了一些,品质上也有点差劲。但脑瓜不笨,嘴巴会说话,而且还有一个特长,能主动监督二把手,这一个优点,可是其他徒弟不能代替的。三徒沙悟净,一个特长,就是品德好,忠诚不二,让人放心。老吴在二百年前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班子最佳模式,就是一把手要稳,二把手要能,三把手会配合领导工作,其他的就是要会牵马抬轿了。
至于《红楼梦》,则是典型的独资企业或国有企业模式。职工全是家庭成员,资历最老的史老太君自然而然地成了企业的董事会名誉主任。而作为监事会主任的王夫人,因与总经理王凤姐同志有亲情关系,这监事会实际有名无实。贾家公司的职工都是有门子的,自然谁也不想干事,做事的都是一些农民工,打工仔打工妹们。制度的腐败导致企业的倒闭,再加上王总经理假公济私,多次挪用公司资产做自己的小生意,结果是“呼啦啦似大楼倾”,这也是这一类企业意料之中的事,板子全打在凤姐屁股上,也是有欠公平的。
四
四大名著都十分注意人才的引进。三国讲礼骋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传为千古佳话。诸葛亮请姜维入伙,也是有礼有兵,以情而感之,而后又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但蜀汉却没有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千里马重用与否,全是伯乐一人说了算,以致魏延冤气很大,到最后走向反叛,也是势在必然。
水浒讲人尽其材,不用完人,只求能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得到重用。水浒在招骋人才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能拉则拉,得抢便抢,该骗则骗。一百单八将,上山的方式各异,成为水浒最亮丽的风景。从这个义意上讲,一部水浒,简直就是人才招骋的百科全书,我们不能不认真研读。
在人才引进方面,西游也是别出奇招,主张从监狱或地痞中选拔人才。这虽是在强化佛教感化功能的伟大,但也反映出了吴承恩的用人思想。孙悟空是天字号劳改犯,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了,他却让孙做了取经小组的副组长。猪八戒也是正在服刑的重犯,且服刑期间,又有新的劣迹,在高老庄一带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沙和尚是流沙河里的妖魔,白龙马也是一条长期作恶的孽龙,唐僧却一一收留并委以重任。吾佛慈悲,回头是岸,不论出身,不论前科,吴承恩在人才选用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红楼梦》在人才选拔方面,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了相对稳定时期人才选拔的弊端。红楼梦中选择最高领导人的方式是联姻。为宝玉选媳妇,这当然就是为贾家选择未来的当家人,选黛还是选钗,不能太顾及宝玉的情感需要,而是要从接班人这个角度进行考虑。黛玉气度狭小,身体多病,缺乏心智。宝钗就不同了,宽厚仁爱,身体健康,而且有管理方面的才能,所以宝玉这个政治婚姻,是只能选钗而不能选黛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宝黛之婚姻悲剧,也是其必然。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12 14:01
本文作者一看就知道没有真正读懂甚至没有读过四大名著!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6-13 20:11
既然是另类解读,楼上又何必认真。我认为写得很精彩,尤其是第一部分。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14 09:22
也不是我过于认真,只是这四大名著好歹也算是国粹了,怎能随便是个人就去瞎说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6-6-14 20:11
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民,西游写怪。
红楼写民?
我看写的不是一般的民啊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6-15 01:23
文学阅读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不能叫瞎说。至于您所说的国粹,难道我们必须怀着谨小慎微的态度去膜拜吗?不要把经典圣典化,要知道他们也是从民间来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元的解读他们。
作者:
戒恋人
时间:
2006-6-15 09:21
支持楼上!百家争鸣嘛!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16 09: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学不是电视剧,可以戏说,甚至胡说。态度决定一切哦!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6-16 10:24
借他人之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怎么能叫胡说呢?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16 10:37
借他人之杯?你也不怕得传染病!哈哈。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6-16 14:41
另类解读 另类思维 外批四大名著
有点象当下流行的“恶搞”
挺有意思的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16 14:57
有意思吗?没发现哦!!!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6-17 13:41
.................我只能说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6-17 21:16
审美观不同
的确,
戏说 恶搞 歪批之类
为娱乐计
一向有人乐此不疲
但历史学家 中正之士
从来不屑一顾
竭力以正请流
不过我想
如果从娱乐的角度
能够引发更多人对名著和历史文化的兴趣
进而深入其中
也不失为一条数典不忘祖的途径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7-31 22:15
我觉得作者说的挺有意思,而且都有些道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文学作品,本来就是让读者再创造去理解的,能另劈岐径,已属不易~若能为他人一笑、或引人深思、或抛砖引玉,都可见作者深思和其独特的匠心;对此原创,出于尊重来看,无论赞同与否,就应该赞扬下这精神——
我十分钦佩,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7-31 22:36
挺有见解的
既另类又非全无道理的恶搞
作者:
怀抱花朵的孩子
时间:
2006-7-31 22:42
其实最伟大的另类阅读者是周星驰.
你们都忘记<<大话西游>>了么?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8-1 09:47
我觉得周星驰以前的电影是植根于现实,却又超脱于现实的,
虽然表现手法有所夸张,却总能使人于捧腹大笑之后有所深思感悟;
这正是我十分钦佩的地方,于不平凡人生体验普通生活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8-1 15:40
任何一类表现方式都有其利和弊的两面性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8-4 23:01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作者:
布可能
时间:
2006-8-5 11:28
原帖由
紫色的游隼
于 2006-6-14 09:22 AM 发表
也不是我过于认真,只是这四大名著好歹也算是国粹了,怎能随便是个人就去瞎说呢?
同意!
这似乎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虽然我们张扬个性、各抒己见
但把“另类”这样的词语和四大名著放在一起
我觉得不太合适
什么东西都可以“百家争鸣”吗?
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应该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心怀尊崇的吧!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8-5 12:34
作者写书的目的,不是让后人供奉起来崇拜的,不让人议论,不让人有自己的见解,那和死物有何区别?
一个好的作品,正是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而不论谁对谁错,正是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找到自己的观点,于书中问出个性的问题,才是对书、对作者的最大敬意
而此文作者,正是把自己的观点看做与传统理解四大名著不同,才戏称之为“另类”,这也不算是不尊敬传统文化吧?也没见他言语中有贬低四大名著的意思吧?
作者:
布可能
时间:
2006-8-5 16:29
楼上的高人说的很有道理,小孩向您致敬——
但您似乎有点曲解了我的意思,呵呵~
首先,我说的“心怀尊崇”并不是你说的“让后人供奉起来崇拜的,不让人议论”之意;
其次,我并不认为“另类”就有“不尊重”和“贬低”之意;
最后,我表达的是“人们心中都应该有一个一致的标准”的意思,这和“各人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不矛盾吧~
作者:
liuyuhuy
时间:
2006-8-6 11:10
呵呵,就算算上来我们这里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人中,恐怕也难以找出一个一致的标准吧?
我们看书读书,皆是从自己内心出发,修养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不同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而对于名著的理解,当然也就千差万别,正是名著这种能容纳各种思想,并能激人思考并使读者再创造的作品,才是名著精髓所在。
可能前面我确实有所曲解,在此至歉了;
只能说,原本作者的“另类”理解名著,是不影响四大名著的声誉和有毁国粹之嫌吧?当然,说后面的是“瞎说”,也只是各自读这篇文章的看法咯,可以理解也不须再讨论是否是瞎说了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6-8-8 14:49
你可以不同意他所说的话,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最好不要说别人是“瞎说”。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