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强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海德格尔指出,对尼采“强力意志”的误解颇多,主要是浪漫主义的和贬义恶意的误解。原因在于人们一直是从心理学上理解强力意志,而不是从形而上学上理解它的。然而尼采分明说:强力意志是“存在的最内在的本质”(《强力意志》,第693条)。凡一切存在者都是强力意志。人们通常愿意认为,尼采的强力意志说是对生命力量的张扬。这没错。的确,尼采经常从生命现象入手来讲强力意志。其典型的说法是,意志是做主人的意愿,是要支配、控制什么;但即使在奴仆的意志也有强力意志。原因有二:一是奴隶以自己的身份掌管着由他命令的劳动对象;二是仆人虽低微,但对主人来说不可或缺,往往引导主人依赖于自己,所以就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主人(旧式社会里的主奴关系被颠倒过来的事例并不少见)。做一个仆人,这依然是强力意志的一种方式。[5]对于强力意志的普遍性,尼采用一句话来传达:意志“宁求对虚无的愿意,而不是不意愿”(《论道德的谱系》,第三篇第1条)。因为在“对虚无的意愿”中,强力总还有所求,总还为自己保证了命令的可能性。凡有生命者都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但尼采讲的“生命”就等于“存在”:“‘存在’——除‘生命’外,我们没有别的关于‘存在’的观念”(《强力意志》,第582条)。所以,说尼采的“强力意志”是一个表示存在者之“本质”的形而上学名称,应该没有问题。
“强力意志”言说存在者的“什么”,即“本质”(essentia)。有了“什么”,还得有“如何”之解。第二个大概念“相同者的永恒轮回”(die ewige Wiederkunft des Gleichen)代表的就是这个“如何”,即存在者整体的在场方式,也即尼采对于“实存”(existentia)问题的形而上学解答。一切存在者都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的本质在于不断提高、永恒生成,但提高和生成是以保存为前提的,或者更应该说,提高与保存是一体的,否则强力就会无限地泛滥。这就是说,强力本身必须为自己设定提高与保存一体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尼采称之为“价值”,也称之为“支配性构成物”,即科学(认识)、艺术、政治、宗教等——实际上就是强力意志的价值表现形态。如果强力意志既永恒生成,又在其形态(支配性构成物)方面受到限定,是有条件的,那就必然得出一点:作为强力意志的存在者整体就必须让相同者重新出现,而且相同者的轮回必须是一种永恒的轮回(《尼采》下卷,第241页)。有了“永恒轮回”说,尼采的世界解释已臻极致。所以,尼采称他的轮回说为“观察(沉思)的顶峰”。“要点重述:给生成打上存在之特征的烙印——这乃是最高的强力意志。……一切皆轮回,这是一个生成世界向存在世界的极度接近——此乃观察的顶峰”(《强力意志》,第6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