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思考”终究是“悖理”的,由理解和知识所产生的剧情始终存在着理解和知识解决不了的矛盾。逻辑和辩证法没有办法了,这时候,欧里庇得斯就只好毫无“道理”也不加“思考”地安排一个解决剧情矛盾的“机械之神”(deux ex machina)[15]。机械之神从天而降,剧情矛盾于是在神的干预下化解了,好象是剧作者由此向观众担保剧情和神话的真实性一样,于是皆大欢喜,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也就此完成了。[16]显然,这个从天而降的“机械之神”并不符合辩证法,是在辩证法之外的,是为了解决辩证法解决不了的矛盾而生硬地加进剧情当中的。
[1] KSA,8,6[3]。本文注释中文本凡未注作者名的,作者均是尼采。对于引自尼采全集Friedrich Nietzsche: Saemtliche Werke Kritrische Studienausgabe in 15 Einzelbaeden(“批判研究版尼采全集,15卷本”,简称KSA)的作品,凡是以手稿形式出现的,均按照研究惯例注“KSA,x,y[z]”,其中“x”是手稿所在卷数,“y”是笔记本号码,“z”是手稿在该笔记本中的编号;凡是尼采成篇的论文或著作,均依次注篇名和小标题及节数等。引文的翻译参考相关中英文译本和本全集德文原文。
[15] “deux ex machina”直译是“来自‘machine’之神”。“machine”是希腊戏剧的一种类似起重机的机械装置,用来把戏剧需要的道具或人从舞台上方送到舞台上来,或者也用于把演员吊在空中,造成一种在空中飞行的样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功能。“deux ex machina”则是用这种机械装置从舞台上方送下来的神,这个神的作用一般是化解戏剧中的矛盾。当剧情按照自身的逻辑遇到不可解决的冲突的时候,剧作者只能从天上降下这么一个神,来化解戏剧的冲突,从而使不能塞满的剧情获得完满。在此我们权且把这个词语译为“机械之神”。见《牛津戏剧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deux ex machina”条和“machine”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