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诸神的复活 于 2006-6-16 19:03 发表
其实我读尼采也是不得门而入,所以上面的看法也都是个人的偏见。中国很多对尼采的研究也差不多都是这样。刘小枫在北师大做过如何阅读尼采,我没听过,但我知道他好象也一直都不得其门而入的一个。从早期的这个美国 ...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6-6-17 09:00 发表
呵呵
诸神的复活兄对于文学与哲学的比较很有研究的呢
一个芦笛大师啊
原帖由 Hermes 于 2006-6-17 10:33 发表
刘的那次讲座已经收进文集里(好象是《刺猬的温顺》)。而且网上似乎也可以找到。据说当时学校突然停电,点上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讲尼采的幽灵,气氛甚为诡异云云。
原帖由 H.James 于 2006-6-17 14:18 发表
开了尼采歌,挺好,挺好,后生可畏
加油,加油
鲁迅和他徒弟梵澄也算研究尼采?不敢苟同呢,鲁迅只拿他用的~
原帖由 诸神的复活 于 2006-6-17 18:58 发表
当然楚国南他所翻译〈查〉的译文也很优美。我除了商务版之外,看得最多的就是他老人家的。
之于小香可mm提到的那些问题。其实尼采现今翻译过来的根本就没多少。中国至今也没有出版过尼采的全集,所以也谈不上读 ...
原帖由 小香可 于 2006-6-17 21:36 发表
不过还是很吃惊啊,我读得很慢,他的书翻译过来的,据我所见也有十种左右,够我看半年多了(如果还加上做笔记的话),我习惯集中读某一个感兴趣的人以免岔了感觉,所以还不太敢花这么大一大块时间来啃,所以很好 ...
原帖由 诸神的复活 于 2006-6-17 18:49 发表
说得好!鲁迅和他徒弟梵澄是不会去象一些人去弄出个什么尼采的正儿八经的研究出来的。但要说从对尼采的理解上来说,当今我还没找出别他们俩对尼采理解更深入的几个。鲁迅从青年留日开始关注尼采,当时曾有感而 ...
原帖由 小香可 于 2006-6-26 22:26 发表
瓦格纳和1812有什么关系?
原帖由 Hermes 于 2006-6-26 22:33 发表
都是宏扬民族主义的作品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