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一微米•一光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卯辰    时间: 2006-6-16 19:22
标题: 一微米•一光年
一微米•一光年



     文化启始于人类初期祖辈们的自娱自乐;延绵于人类中期古人们的舞文弄墨;深化于后人们的不断汲取和滋养;然而,如今却有退化于现代人的趋势。我们究竟离真正的文化有多远?一微米?亦或是一光年。。。

     05年的“超女”红透了大江南北,短信的互动,PK的竞争,形式之千变,内容之新颖。最近“北有郭德纲,南有蔡嘎亮”的说法也被炒的沸沸扬扬。不断掘起的新形式文化——草根文化,向我们席卷而来。但,这一系列新形式带给人们的是什么?从商业层面上来说,应该可以看到电信局灿烂如花般的笑容;从娱乐圈层面上来说,应该可以多推出些新人了;从人们感官层面上来说,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下使人快乐了。是,的确是快乐了;但是,是快乐的短暂,短暂的快乐。这些快乐就如同白驹过隙般迅疾,风过无影般浅淡,浮云在天般飘渺。

     当人们祈求文化在形式上的多变之际,又有谁曾思忖过人类的精神文化被裹藏在了何处?被掩埋在火山爆发后的废墟之下?亦或是深藏于冰山积雪的底部?

     当形式文化,草根文化如加速度般勇往直前的时候,精神文化却如减速度般离我们逐渐远去。

     前几个月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考试,获得冠军的是外国人;今年世界读书日公布,我国年读书率下降到有史以来的50%以下;文学经典却被类似《搞笑红楼梦》《搞笑三国》的书搞得面目全非。当人们追求形式多样的同时,却已然忘却了精神文化的存在。如同鱼在水中自由的滑动却不知水的存在;如同鸟在天际翱翔却不知翅膀的重要性。

     当形式文化如氢气球般越飘越高的时候,精神文化却如自由落体般被重重的摔在地上;当形式文化飞奔般冲向终点线的时候,精神文化却如路边旖旎的风景般掠过人们的身旁。

     文化本来应该是一种提醒和思索的力量,却又常常被人所扭曲而适得其反,变成了铺张的点缀,无聊的品咂,尖酸的竞争,颠倒轻重缓急的迷魂阵,有时直到兵临城下了还在作精心的装扮。结果,总是彩色的形式赢得掌声,于是文化冤枉的离我们远去,从一微米直至一光年,而跟着一起远去的又是什么呢?

     最终,只留得自我埋葬的躯壳。
作者: 卯辰    时间: 2006-6-16 19:23
这篇文章老师说我写的太悲观了...呵呵
我自己觉得大概有点偏激了...
大家觉得呢?
作者: mu    时间: 2006-6-17 13:00
这是个问题,写得怎么能叫“悲观”呢?事实就是如此。
作者: 卯辰    时间: 2006-6-22 13:25
呵呵
我想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写点向上的....
作者: 紫色的游隼    时间: 2006-6-22 15:32
有些像议论文。结构似乎有些松散,用词最好再精辟一些,建议写完之后自己读读,一定要有语感才会显得优美。
作者: 卯辰    时间: 2006-6-23 13:40
本身是篇考场作文,然后突然有点心情,拿来改了一下.
是议论文啊!
作者: 蓝色寒冰    时间: 2006-7-27 22:35
值得我们反思....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