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纪念郑和 [打印本页]

作者: 北溟之鸟    时间: 2006-7-20 15:32
标题: 纪念郑和
郑和——东方儒士
   中国五千年来,真正称得上大国只在汉唐明清四朝时。此时,亚洲文明的中心向华夏移动,而华夏文明则向四周扩散。我中华文明史似乎就是由内向外扩散再向内凝聚的历史。
   我们无法忘却这些动人故事:张骞西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而他——郑和最完美地演绎文明传播的盛况。
   应该是在一风和日丽。他身着盛装,站在甲板上,率着一支船队浩浩荡荡地出海。大海的宠儿冲向他母亲怀抱。大明的光辉照耀征程,汉唐的遗风鼓动风帆,好一派盛大恢弘的气象!应该在某一岛上立了个记录大明使者到此的石碑;应该在某一港口交易了各国物品;应该在某一片异国的大殿上宣读成祖皇帝的致辞;应该在某一片国土上宣扬了华夏的国威。每一次远洋就如同挂在一颗恒星,发出夺目光辉,七次远洋,就是北斗七星——永远在北方天际。
    远航的雄姿弹指即过,后世的非议也随之而来。民间埋怨他帮助“叛贼”暗寻建文帝;而史学家则在叹息他的远洋耗尽国力,明朝由盛转衰,他的“壮举”是君主国家的腐朽表现。约三百年后,哥伦布等辈横空出世,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似乎更证实这一点。
    冤枉!  冤枉!郑和,历史长河一芥子,他秉着一种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我华夏近三千年来儒家精神。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乎,西周秦以来建立的外交制度——朝贡制进一步发展;于是乎,外族﹑高丽﹑扶桑﹑安南﹑暹罗﹑渤泥等都来朝贡;于是乎,“天朝大国”“礼仪之邦”屹立于东亚;于是乎,大半个东亚写着一个巨大的“仁”字。我中华为中心,外邦形成了个个同心圆。枭雄退步了,战马不嘶了,兵刃生锈了,干戈止住了,狼烟消散了,文化传播了,国家繁荣了。中国外交文件上只剩两个词:扩散,凝聚。扩散啊,几乎开化了的世界都知道东方有一美丽的国度;凝聚啊,中国融汇了几乎所有外来文化。这时,郑和领着的不是他主子的雄武之兵,而是堂堂华夏儒家之师。乘着海风,迎着旭日,内心充满详和。他以是真正儒者!
    我们也许设想过郑和领着一大队人马在所经国家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但根植于他心中儒家精神没让他这么做。有人也许会说他只是奉皇帝命令行事,这是事实那么我们只能说支持他远航的整个国家也以被这种精神支配。
    1840年的大炮打碎了国人几千年的梦。当西学热了,儒学没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他在挣扎。而他却如凤凰涅槃,发出更强大的活力。郑和——这位压抑了一百多年的英雄一下子发出万丈光芒。今天多元化的世界,中国一面锐意进取,一方面也恪守中庸之道。武力,霸权,是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不管。但儒家文化对于今天世界某种程度上更适合。我有一个梦,当地球村到来时,多元的文化会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如果可以,我认为儒家文化会起重要作用。这太遥远,我无法预见。不过至少,我今天可以为中国文化和郑和写点赞辞。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