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转帖]雪莱诗歌中的女权思想 [打印本页]

作者: 末世雪莱    时间: 2005-9-9 21:49
标题: [转帖]雪莱诗歌中的女权思想
雪莱诗歌中的女权思想

女权(女权主义,女权思想)一词源于英语—feminism,它是一个与英语feminine(女性的)语义截然相反的名词。女权主义(思想)泛指欧美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权主义的各种思潮在英国兴起,引发了英国的女权运动。女权运动的宗旨是:争取男女在法律,教育,就业,婚姻,参政等方面的平等权力。由于当时的英国妇女,处于一种低下,无权,附属的社会地位,女权运动就形成了当时英国最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社会政治运动。它不仅引发了男女同权,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潮,而且,还逐步导致了英国社会传统价值体系和某些政策的变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和人格形象的重新塑造。

雪莱是和拜伦齐名的英国19世纪著名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雪莱的抒情诗—《西风颂》。在我国评论界,很多学者对雪莱诗歌的革命性,抒情性,象征性,哲理性,预见性进行过深人探讨,但对雪莱诗歌中的女权思想进行探讨的文章却鲜见于报端。笔者在大学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真切体会到,雪莱是女权主义的先期倡道者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有大量赞美女性,倡导男女同权,男女平等的诗句,蕴涵着浓郁的女权情结。雪莱自幼好学,他先在伊顿公学就读中学,后进入牛津大学。他虽生于古老的贵族家庭,却长期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很早就接触了柏拉图等陌学家的经典理论和自然神论,泛神论思想,并与当时的思想家葛德没等交往密切,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葛德演的妻子玛丽 芙尔斯通克拉夫特写的《替妇女权利辩护》(1793)一文,就是公然向男性中心社会提出的宣战书,作为葛德坟家常客后来又成为他的女婿的雪莱,深受葛德坟夫妇进步思想的影响,因而,在雪莱的诗歌中,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叫以说,雪莱正是借助了他的诗歌,为妇女权益高歌疾呼,并为广大妇女展示了一幅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景象塑造完美女性形象阐释男女人格平等从事"女性形象"研究的评论家发现,女性形象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美丽,天真,善良,可爱,无私的"仙女",要么是丑陋,复杂,恶毒,刁钻,自私的"妖魔"。评论家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男性对女性的肯定,尊重以及蔑视,压迫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雪莱对女性是持第一种态度的。

雪莱在18岁的时候,完成了他最早的一首长诗—《麦布女王》。在《麦布女王》中,雪莱塑造了艾安蒂这一女性形象。雪莱用他如画般的诗句,讴歌了少女艾安蒂的美丽,善良,真诚,讲述了艾安蒂因品德高尚,感动了法力无边的天仙—麦布女王,并得到女王帮助的浪漫,奇妙的神话故事。在故事中,麦布女王施展仙法,帮助艾安蒂升人天堂,洞察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了"崇高的灵魂是不朽的"这一真理。雪莱在这一浪漫奇妙的诗歌中,彰显了女性的高尚品质,并把"女性在人格上并不比男性低贱"这一当时英国社会最为前卫的女权思想融人字里行间。让我们一道来感受雪莱对艾安蒂这一美好形象的塑造。

细嫩的眼帘几乎遮不住

这位绝世的佳丽,深碧的明眸:睡眠这婴儿,

好比栩栩如生的云毋石像,正把那眼帘当枕子。

黄金的发丝荫蔽着

她闭紧水汪汪的眼睛,她洁白而高尚的胸肺。


(《麦布女王》第1节11至12行;36至42行)

这是雪莱描写艾安蒂即将升人天堂之前那美丽,高贵,端庄的形象。雪莱在他的诗歌中,就是通过这样大量生动形象的描写,讴歌女性,赞美女性,把以艾安蒂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精心刻画,从而痛斥了"男尊女卑"的陈腐思想。

雪莱在1816年所作的《阿拉斯特》一诗中,为人们描写了一位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女诗人,进一步阐释了生理差异并不代表男女之间的智力差异,思想差异及人格差异。

她也谈到诗,因为她是诗人呢

知识,真理和关德这崇高的心情很快在她全身

是她所谈的,还有他所最珍爱的燃起纯净的火焰,于是她唱起了

对神圣的自由之崇高的希望;热情的歌。


(《阿拉斯特》总第151至157行)

在以上诗句中,雪莱幻想出的这位女诗人,是当时女权运动所倡导的那种智慧型女性的典范,雪莱认为,这样的女性"谈笑生智",她们将是女性解放的先驱。雪莱同时认为,只有这样有觉悟,有思想的女性,才是自己理想的人生伴侣。他还把自己对女诗人的渴慕之情,幻化到优美的诗句中:

她红润的肢体她黑色的卷发在夜风里飘扬,

在回旋的轻风舞弄的纱衣下,她的目光闪闪垂下,她张开的唇
发散着温暖的生命的光彩;
他看她伸过来赤裸的手臂,
红润,突出,而又热情地颤动。
爱的狂潮淹没了他的心……


(《阿拉斯特》总第167至174行)

在叙事长诗《伊斯兰的起义》里,雪莱塑造了女英雄,起义领袖茜丝娜这一勇敢女性形象。在诗歌中,茜丝娜与她的革命情侣莱昂,要从"伟大的理智的宝库中,舀出水晶般的清泉,泼向失望者,让她们获得力量,重新产生希望"。雪莱笔下的茜丝娜不仅年轻,漂亮,温柔,善良,而且,还拥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她是当时女权运动所倡导的那种勇敢女性的典范。

也在这大马的铁蹄下流血,

忽地里敌群大骇,马背上端坐一个白衣人,宛如天使,

四散逃奔—瞧!一匹高大的却挥舞着长剑;敌军纷纷逃窜。

鞋靶黑马风一样疾驰而来,这光明的特灵象黄昏的幻影

践路了路上的死尸,活的人猛然突破敌阵,叫他们疲于奔命


((伊斯兰的起义》第6歌19节3至9行)
在以上诗句中,雪莱刻画的勇敢少女茜丝娜这位"光明的精灵",敢于披挂上阵,奋勇杀敌—这是雪莱所倡导的女权运动的最高斗争形式—武装起义。

优美而蓬勃的幻想,浪漫而旖旎的情感,自然而飘逸的笔法是雪莱抒情诗歌的最大特色,雪莱就是通过他那"由心而发,,的诗篇,热情地讴歌,赞美女性通过对艾安蒂,女诗人,茜丝娜等理想女性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己对女性人权的见解,呼唤人们在男女平等意识上的觉醒—这正是当时促使女权运动形成的一种最为前卫的思想基础。

抨击奴化妇女丑行疾呼社会男女同权

女权主义者都非常重视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追根溯源,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几千年来妇女受压迫,受屈辱的历史的洁问,追究及思考。崇尚"天赋人权"的雪莱,对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诗歌中,他对当时英国社会歧视妇女,奴化妇女的丑行给予了无情抨击。从下面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雪莱对那些摧残妇女的"恶魔"的憎恨:

她那一颗纯洁的女性的心灵,从她的胸脯上一个个活活花走,

未沾染黑暗世界的半点流毒,贬做奴隶,这才消除它卑鄙的忧虑,

她绝美的躯体是心灵的神圣家庭;也借此供他患意取乐消受,

那夺取天斌人权的得意的恶魔,直到她们向它吐出了轻蔑的证咒。

却把大地母亲美丽的女儿


(《伊斯兰的起义》第2歌35节1至9行)

美好的事物遭到裘读,"天赋人权"正被剥夺,女人作了强权男子的奴隶—雪莱用以上精炼的诗句,揭露了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那么,妇女所处的家庭地位又如何呢 在以下诗句中,雪莱一针见血地指出妇女在家庭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女人—她早已作了男人的奴隶。女人成了卖身奴,依赖着男人,

提起她的处境,我忍不住要痛哭—生命的水井用它的毒液

受尽侮辱,被凄凉的家庭遗弃,浸透了人生。


(《伊斯兰的起义》第8歌15节1至3行,8歌8节8至9行)

雪莱不仅深刻揭露了社会上,家庭中歧视妇女,奴役妇女的丑恶行径,他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呼唤妇女迅速觉醒,去争取那属于自己的自由,平等。

有人说,我是上帝派来的儿女,但我恳求的多半是妇女,我的话语
来解除千万妇女的奴役和死亡,
她们深重的罪孽都由我独自担当。
把她们从死心塌地的奴役中咦醒


(《伊斯兰的起义》第9歌8节7至9行,10节1至2行)

在上面列举的诗句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雪莱的诗歌,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微观洞察及宏观思考,他用诗歌去唤醒受苦受难的妇女,吹响了女性解放的号角。

倡导男女相爱互惜憧憬人类美好未来

在女权主义各种思潮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女性的终极关怀—对女性特定存在的思考,尤其是对妇女解放前景的设想。无论是象雪莱这样的西方一旱期女权主义的先驱,还是现代为数众多的女权主义者,在意识深层都在构建一种终极理想—妇女与男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雪莱从人性完美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建立一种不带性别偏见,男女之间平等相处,相爱互惜的理想社会的必要性。

"如果女人是奴隶,男人能够自由吗 "—雪莱在诗歌中,向世人提出了这一发人深思的问题。

亲爱的茜丝娜,你不能容忍这世界;你要使这个力量能深入人心,

但除非自由平等的男女和睦相处,在人们心中取得平静而神圣的宝座,

和平与人性将永远各奔异途;那就得先把奴役制度廓清!


(《伊斯兰的起义》第2歌37节3至8行)

雪莱在以上诗句中阐释了这样的观念:不能实现男女平等,不能实现男女和睦共处的社会是没有人性的社会。他同时指出,奴役制度是女权丧失的根本原因,男女之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铲除奴役制度。

那么男女实现了自由,平等之后,这世界将是什么样的呢 雪莱用诗歌为世人描绘了一个光明,自由,男女平等,和睦共处的理想社会,预言了女性解放的光辉前景:

男人与女人,满怀着爱和信心,血迹的路径,

平等地,自由地,纯洁地一同走上了登上道德的高峰。

那些不再染着朝山进香人


(《麦布女王》第9章89至92行)

自由自在每个人就是管理自己的皇帝

人类从此一律平等。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
没有阶级,氏族和国家的区别
也不再畏怕,崇拜,分别高低;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第三幕4场157至162行)

雪莱革命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女性的权益得到了有力的维护,男人女人相亲相爱,相互珍惜,人世间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在诗中,雪莱曾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天使,飘浮蓝天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是新世界理想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的确,雪莱用美丽的诗句,丰富的想象,为女性解放发出了穿越几个世纪时空的呐喊,他不愧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先驱!
作者: 搬家的浮士德    时间: 2006-1-20 13:23
尊重女性是文明的象征,雪莱不愧是他那个时代文明的楷模啊.
作者: 未明    时间: 2006-2-6 21:25
比起拜伦,更欣赏雪莱一些。
他的勇敢说明了一切,不仅握紧了乐观的长斧,并用它实事实做,了不起的宇宙。
感谢楼主的帖子。加一加:)
作者: 情愿做只猫    时间: 2006-12-5 19:09
很好!呵呵顶一下!!!
作者: methos    时间: 2007-9-20 15:41
其实现在feminism通常翻成女性主义了。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不过似乎并不怎么了解女性主义。文章引用麦布女王的那段特别disturbing,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看这种女神形象,实在半点feminist的含义都没有。作者难道认为只要歌颂女性角色就是女性主义了?orz 难道没看过feminist对“白雪公主”的分析?

原帖由 末世雪莱 于 2005-9-9 09:49 PM 发表
从事"女性形象"研究的评论家发现,女性形象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美丽,天真,善良,可爱,无私的"仙女",要么是丑陋,复杂,恶毒,刁钻,自私的"妖魔"。评论家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男性对女性的肯定,尊重以及蔑视,压迫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雪莱对女性是持第一种态度的。


这段话看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这位作者难道不知道女性主义评论家批判的就是这种“美丽,天真,善良,可爱,无私的‘仙女’”形象?!还“雪莱对女性是持第一种态度的”!要是单看这篇文章,我的印象就是雪莱有严重的sexism倾向,对女权的支持也极其浅薄!我衷心希望雪莱的女权主义比这位作者搞出来的垃圾更有深度!至少希望他能有拜伦在某些诗句和书信中显示的那种敏锐。

----------
这封信 -_-|||:
"The fact is, that first, the Italian women are perhaps the most contemptible of all who exist under the moon; the most ignorant, the most disgusting, the most bigoted, the most filthy. Countesses smell so of garlick that an ordinary Englishman cannot approach them."(Shelley's letter to Thomas Love Peacock, December of 1818)

雪莱居然这么讨厌意大利女性……

[ 本帖最后由 methos 于 2007-9-25 11:17 PM 编辑 ]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