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评三山的《红叶题诗》五篇
[打印本页]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9-22 03:10
标题:
评三山的《红叶题诗》五篇
.
评 三山的 红叶题诗五篇
KOKHO 24/5/2006
读完这一组五首,让我对三山的艺术造诣有了新的认识。
我没法谈三山的古文修养;但是内容和形象的处理,我还是看得到的;
从大学到社会工作,三山的这一组文字,慨刮了厚实、诚恳的生活哲学。。
相思却被红颜笑,
未历霜寒雪冻时.
我喜欢这样,不为新诗强说愁的态度,在自嘲之遗,那股赤子之心流露着
诚恳的文学热情!
我也喜欢第5首的写实意境,在今天的网恋情缘热潮中,这样的情怀诗难得的!
我认为这组的第三首,艺术境界最高!意象入画、画意成诗的经典就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故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回头看看,三山的运景成画,画中翥诗的过程和成绩。。。
十月秋山不见花 残霜寒树伴枯沙
归来却喜天边望 一抹红林托晚霞.
看看。。早秋漫山不见花,这是虚写枫叶红过花!
霜白尤见冬至景,霜残枯树。。。树皮枯萎如黄沙,
在黄白的的落寞里;游子归家,老远就喜故乡的天边景色;
这是卖关子,也定下了挑战名句的规范。。。我也来写天涯路
一抹红林托晚霞.
同写天涯路,三山已经成功的超越古人的典范!
这都是“抹”“托”之功!
“托”是晚霞虽美,还是游子家乡的枫林所衬托才份外迷人!
归家的情绪和对家乡肯定,已经远胜断肠人天涯!
“一抹”是多义的,游子已归乡,所以可以“一抹”思乡泪;
“一抹”也是象形的,一道晚霞曦光,在已黑暗枫林里直射
天空,把晚天陡然染红了,这是倒装的艺术手法!
“一抹”红林“托”晚霞,也可以说 晚霞是眉、红林是眼!
。。。一句三解,果然胜过 断肠人在天涯 多矣 !
。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9-22 03:11
标题:
[原创]红叶题诗五篇
。
[原创]红叶题诗五篇
《》三山 2006-5-23 17:40:00
此是去年旧作。网友某以红叶征诗,余数年前求学金陵,曾数登栖霞,亦为有缘。后咏五篇应之。
之一
一片秋光手自持,
漫题红叶说相思.
相思却被红颜笑,
未历霜寒雪冻时.
之二
十四年前,余诣南京大学,先后七年,其中数次上栖霞山.山中红叶,秋季佳处,奈多次经临,不甚留意.最后一次上山,至今九年.再看红叶,不甚唏嘘.庾信尝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曾经为客共秋风
再到翻疑似梦中.
青鬓何堪一茎白
栖霞山上九轮红
之三
十月秋山不见花,
残霜寒树伴枯沙.
归来却喜天边望,
一抹红林托晚霞.
之四
咏红叶书签
余初到金陵,大学边小摊每到秋末,常有红叶书签,购来寄赠同学.后来游历栖霞,便不复购买,已找到源头.
薄纱红叶自长珍,
藏向书中久隐沦.
不为摊开作标志,
他年凭此忆前尘.
之五
红叶题诗之五
吟鞋题壁迹陈尘
重到心惭历劫身.
若问当年红叶侣,
于今已是枕边人.
。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9-22 03:14
标题:
《红叶题诗两写》
我在去年 也写了 一首
《红叶题诗两写》
也算是给 三山 唱和
枫叶红两写
kokho 2/11/2005
俳句 - 枫叶红
绿枫倚暮虹
油油秋瞳何所梦
独秀来夏丰
另类文字 - 枫叶红
一片绿枫的远见,是油画刀切下的黄昏
最淡的橙和最浓的虹头都涂染在帆布纹
的崎岖脉理;那时刻水都让瞳给刺穿了
鸟也走了熊也爬向窝的眷恋;枫红潇洒
是别人的眼光。。。在乎的只是飘零后
秃在啸风里静脉般曲张的指天;剩下树
还在撑着那飘飞前的心绪或者归根后的
苍白还有
凋零对仲夏月光的信仰和执着!
。
http://www.zhsc.net/bbs/images/fssszy2/qrsy.swf
.
作者:
明明如月
时间:
2006-9-22 17:57
“一片秋光手自持”
古今多少情
尽在不言中
作者:
mu
时间:
2006-9-24 11:16
写得还可以,我也来一句前人的: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叶丹染人衣)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9-25 04:04
标题:
问好
很高兴认识新朋友
明明如月。。。
给 牧场看守人
回好:))
作者:
Eddy
时间:
2006-9-27 11:40
我----新人!!!
楼主剖析得很好。。。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10-2 15:57
给Eddy 回好 :))
。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10-16 04:50
随意而妆 2006-6-17 9:40:00
真的很佩服可口对文字的理解和对朋友真诚,随意致意了!
到博搜寻了一下,好象也曾写过红叶,贴上,权当回帖吧。
采一地金黄放进我的记忆
捧回一怀柔情和蜜意
任岁月如石磨滚动回转
日月的美丽 沉积在叶的脉络里
怀抱著金色日记
把浪漫写进心底
任老树刻满年轮的痕迹
总在追忆往昔的绚丽
那缭绕的藤枝
缠绵著深深爱意
那迷人的红枫
如同醉酒的诗人
写下了酒醉的含义
轻启 心灵的小窗
让秋风送去我悠悠的思绪
借一缕夕阳
涂抹我的牵挂的柔情
送给你...
.
作者:
kokho
时间:
2006-10-16 04:51
<> 绿袖子 2006-6-21 12:07:53
先评三山的诗吧。再评KK的。各有千秋,手法不同却同归。
我最喜三山的第四首,《咏红叶书签 》
余初到金陵,大学边小摊每到秋末,常有红叶书签,购来寄赠同学.后来游历栖霞,便不复购买,已找到源头.
薄纱红叶自长珍,
藏向书中久隐沦.
不为摊开作标志,
他年凭此忆前尘.
===========
前二句空灵沉厚,与后二句互映。是古人的开合顿挫之法,无须词藻,咏物诗作到了以实写虚,启承自然流转,有纳兰的清空与飘逸,却比之更稳健。物我二忘,人生玄机一诗中。是以小博大的人生哲理禅机诗,诵之入情。这一点又取了李商隐的风格。
全诗构建如空山老衲,深坐白云,阅尽众生百味,烹茶悠然却苍茫之劲。
前二句自在言外,二句妙在语未尽,话半句,欲语又止,与下句怀人,融合无痕之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低俳不已,后二句显露作者风雅深致,涤尽尘襟的深情。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