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于1905年4月24日生于肯塔基州古思瑞,离田纳西州边界不远。沃伦六岁时与肯特•格林菲尔德(Kent Greenfield)成了朋友,他比沃伦大七岁,沃伦的诗作“池边树林”、“美国肖像:老式风格”中提到了他。沃伦还在夏天时到外祖父Gabriel Thomas Penn那儿,他在美国内战时参加了战斗,是一个上校,喜欢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后来在沃伦的诗“Court-martial”中出现(沃伦后来写作了多首有关战争的诗,包括后期诗作“新黎明”)。沃伦的父亲罗伯特•富兰克林•沃伦在古思瑞一家银行上班,曾经发表过诗歌,沃伦后来在《深夜读书》一诗中提到。这些早期影响使得沃伦于1922年在军训时写下了他的第一首诗“预言”(参见“沃伦谈诗歌创作”)。对沃伦发生重大影响的另一件事是他的左眼失明。那是1921年一天傍晚,他和他的兄弟william Thomas,那时他已经被美国海军学院录取。他改去范德比尔特大学。
沃伦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时化学工程专业,但很快改为英文专业,原因是兰色姆的作文课、退特的友谊以及他加入了“逃亡者”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对美食、美谈和美文上有共同的兴趣。沃伦那时是一个早熟且精力充沛的青年,开始写诗时受到十七世纪玄学诗人、哈代、艾略特、庞德和叶芝的影响。他的诗以传统诗歌形式为基础,押韵,主题基本上是关于感情的。那时沃伦与Chink Nichol恋爱失败,估计是导致他1924年企图自杀的部分原因。那时沃伦的人生追求已经确定,他对历史的爱好在他一生的写作中都很明显,沃伦从历史中汲取很多,在他的小说中尤其如此。逃亡者小组最早的成员有兰色姆、Donald Davidson, 退特等,后来又有沃伦等加入。逃亡者小组给沃伦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创作的环境。他在逃亡者杂志上发表了23首诗,除了《诗全集》外,只有其中一首“致人群中的一个面孔”(To a Face in the Crowd)收入了他后来的诗选,每次都是诗选的最后一首,这首诗对沃伦而言似乎别有深意,有人猜测其用意是对他的兄弟Thomas表示原谅。然而,这首诗暗示他们两人都面临的艰辛的生活。
1929年他出版传记《约翰•布朗》,1930年参与撰写I’ll take my stand: the south and the agrarian tradition. 1935-1942与布鲁克斯合编“南方评论”、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 1936, understanding poetry 1938。到1940年,沃伦作为一个作家开始显现多方面的才华。他早期小说的主题是南方历史背景中人际关系和权力变动的问题。1939年《夜骑兵》的中心即是这些问题,以十九世纪初肯塔基烟草战争为背景。1943年《在天堂门口》写金融和土地投机。他显然集中于伦理问题,尤其是希望、爱和忍耐,往往是希望让位给绝望,或忍耐让位给暂时的满足,而爱往往是持久的。
他的第一部诗集《三十六首诗》1935、第二部诗集《同一主题的十一首诗》1942和《诗选:1923-1943》1944组成了他的早期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于传统的形式和主题。1944-1945年,他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当时该职位设立不久,沃伦是第二位。1946年《国王的全班人马》出版,1947年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普利策奖。显示沃伦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和英语语言大师。
1952年沃伦与女作家Elenor Clark结婚。有评论家认为由于第二次婚姻,沃伦找到了感情上的平静,得以重新写诗。他们有两个孩子:Rosanna后来成为一个诗人,Gabriel取自外祖父的名字。1957年因诗集《诺言:诗1954-1956》获得普利策奖,成为唯一获得小说和诗歌两项普利策奖的作家。
随着《化身:1966-1968诗》1968出版,布鲁姆等批评家开始称赞沃伦诗歌令人兴奋、大胆和试验性。1970年代沃伦完成了他的最后两部小说《与我绿谷相会》1971和《去往之地》1977,集中于诗歌创作,文学评论更少。1974年发表杰弗逊演讲,以《民主与诗歌》出版,提出:“诗歌颂扬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人面对他的本性和他的命运的深刻、黑暗的内在性的能力”(p31)。沃伦于1989年9月15日因癌症去逝,葬于他在维蒙特的夏季住所附近。
沃伦的另一个主题是时间。他表达了一种伯格森主义时间观。这种时间观强调时间的连续流动性(绵延),集中于绵延的概念和时间回到其自然状态时人的意识对时间的特定感受,而不是数学、物理或语言中的抽象时间,对伯格森而言,直觉高于科学。沃伦的诗歌和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按一种伯格森主义的心理时间来生活,而不是机械的时间观。沃伦暗示时间确定存在,经历其中者有责任明智地加以利用,从过去中学习,并将从时间中获得的教训留给后代。正如《国王的全班人马》中杰克•伯登在小说快结尾时所意识到的:过去是现在的重要部分,是通向未来的钥匙(The past is very much part of the present and a key to the future.可参考陶译本)。时间的相互联系是沃伦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沃伦诗歌三个阶段:早期:1922-1944;中期:1953-1966;后期:1966-1985。
早期诗歌:1922-1944。早期诗歌深受兰色姆、退特及柯尔律治、哈代、艾略特的影响。据说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沃伦能背诵出艾略特的《荒原》。布鲁姆曾写道:“一开始,沃伦的典型模式是戏剧抒情诗,但在诗人六十岁之后,在与时间、与文化、与家族历史,总之,与他自己所进行巨大抗争之中,他内化了戏剧性”(Harold Bloom, Foreword, The Collected Poems of Robert Penn Warren, xxiii),摆脱了艾略特的影响。这种转变可以看作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例子。
在1920和1930年代,艾略特的诗和批评反映了英美文学中的重大变化,沃伦从艾略特那里发现并吸收到自己的诗歌中的信念,是观察现实并诚实地处理现实和信仰(conviction)的能力。总结一下沃伦有关诗歌的四篇论文有助于揭示他关于什么是好诗的观点:《纯诗与非纯诗》1942:“一首好诗必须能赢得自己”,并让读者参与(”A poem, to be good, must earn itself”, and must involve the reader.)。《一首纯想象的诗:阅读试验》1946。《请求缓解:现代诗歌和纪元结束》1966。《民主与诗歌》1974。早期诗作《花园》(The Garden)是一个纯诗的例子,于1935年发表。这首诗使用传统的结构,每节八行,四节,显示了类似十七世纪玄学诗人马尔维(Andrew Marvell)的智性调子。
中期诗歌:1953-1966:在沃伦中期诗歌中,读者会发现更多的非纯诗——这是对早期影响进行突破的开始阶段——但主题还是有关自我、原罪、知识、忍耐、希望、爱。他的中期诗歌大部分是纯粹的想象。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关于柯尔律治《老舟子行》一诗的批评《一首纯想象的诗:阅读试验》1946。沃伦区分了此诗中的两个主题,基本主题是“传说的问题”,这是一个“罪与罚与悔与和的故事”(a “story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repentance and reconciliation” p385),他称为“牺牲景象的主题”,或“一生”的主题,第二个主题他称之为“关于想象的主题”。
Abel 译于2000年5月15日下午
2001年8月10晨再校
===================================
原文:
True Love
In silence the heart raves. It utters words
Meaningless, that never had
A meaning. I was ten, skinny, red-headed,
Freckled. In a big black Buick,
Driven by a big grown boy, with a necktie, she sat
In front of the drugstore, sipping something
Through a straw. There is nothing like
Beauty. It stops your heart. It
Thickens your blood. It stops your breath. It
Makes you feel dirty. You need a hot bath.
I leaned against a telephone pole, and watched.
I thought I would die if she saw me.
How could I exist in the same world with that brightness?
Two years later she smiled at me. She
Named my name. I thought I would wake up dead.
Her grown brothers walked with the bent-knee
Swagger of horsemen. They were slick-faced.
Told jokes in the barbershop. Did no work.
Their father was what is called a drunkard.
Whatever he was he stayed on the third floor
Of the big white farmhouse under the maples for twenty-five years.
He never came down. They brought everything up to him.
I did not know what a mortgage was.
His wife was a good, Christian woman, and prayed.
When the daughter got married, the old man came down wearing
An old tail coat, the pleated shirt yellowing.
The sons propped him. I saw the wedding. There were
Engraved invitations, it was so fashionable. I thought
I would cry. I lay in bed that night
And wondered if she would cry when something was done to her.
The mortgage was foreclosed. That last word was whispered.
She never came back. The family
Sort of drifted off. Nobody wears shiny boots like that now.
But I know she is beautiful forever, and lives
In a beautiful house, far away.
She called my name once. I didn't even know she knew it.作者: 柳向阳 时间: 2007-2-19 19:22 标题: 罗伯特•潘•沃伦:早期诗三首 罗伯特•潘•沃伦《同一主题的十一首诗》(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