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位十分走红的作家却又十分低调,据说他从不接受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采访,只愿意在互联网上与其读者交流。出现在公开场合的他,总是戴着一副墨镜,网上和其作品集中出现的他的照片虽然不少,但仔细比对一下,也就是那么相同的几张,人们甚至连这位作家的身世都不甚了解,在新近出版的一部俄文版的《20世纪俄罗斯作家辞典》中,竟然找不到“佩列文”的词条。佩列文也很少公开什么自传性的文字,人们至今所知的他最权威的“自传”,据说就是他在1993年申请加入俄罗斯记者协会时在申请表上填写的这样一段话:“本人,维克多·奥列戈维奇·佩列文,1962年11月22日生于莫斯科市。1979年毕业于第31中学。1979年考入莫斯科动力学院,1985年毕业,1987年考入莫斯科动力学院研究生院函授部,学习至1989年。1989年考入高尔基文学院。1989年起在Face to Face杂志担任在编记者一年,自那时起开始与莫斯科的多家报纸和杂志合作。1993年12月1日。”佩列文在这之后的生平,人们就所知不多了。其实,他在这之后的生平反而变得简单、清晰了,因为他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其不断出版的作品实际上就构成了他最好的“传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陆续发表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昆虫生活》《奥蒙·拉》《夏伯阳和虚空》《“百事”一代》《转折时期的辩证法》和《护国者的圣书》等,中篇小说《推土机手的一天》《隐士和六指人》《黄色箭头》《国家计划王子》《蓝色灯笼》等,另有40余篇短篇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各大文学期刊,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他的小说连续不断地获得各种文学奖,据不完全统计,他在近十余年间获得的奖项就有:随笔《蛇神崇拜》、长篇《夏伯阳和虚空》分别获得1995、1997年的“朝圣者奖”,短篇《改造者》、中篇《国家计划王子》、短篇《上层世界的铃鼓》分别获得1990、1991、1993年的“大环奖”,短篇《隐士和六指人》获1990年“金球奖”,中短篇集《蓝色灯笼》获1992年小布克奖,中篇《奥蒙·拉》获1993年“国际出版竞赛奖”,《过渡时期的辩证法》获2004年俄罗斯“年度最佳畅销小说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