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童话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cocteau
时间:
2007-1-10 00:53
标题:
童话系列
1、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所以,我们遇到的是一系列规定了浪漫派特点的人所共知的形象:无害人之心的童稚的原始人、bonsauvage(善良的初民)、有骑士风的封建领主、纯朴的农民、仗义的强盗头子、周游四乡的学徒、可敬的流浪汉、还要加上俄罗斯农民。他们都源于这样的信念:在某处可以找到人的天性之善。”
卡尔·施米特在《政治的浪漫派》里列的一张单子,去掉里面有关阶级和地域的内容,你就得到了豆蔻镇。
这是挪威作家T·埃格纳发现的一座小镇,小镇上有一辆从不售票的双层电车,一家面包房、一家香肠店和一个杂货店,甚至还有一家宠物商店。巴士贤是镇上惟一的警察,他巡逻的时候脸上总堆着微笑。镇上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高塔,年纪最大,最聪明,有着一大把长胡子的老人杜比雅就住在那里,每天用望远镜观察气候的变化,向人们预报天气。
镇子外面有一块荒凉的空地,那里有一座奇怪的老房子,里面住着三个强盗贾斯佩、哈士贝和乐纳丹,以及一只爱吃肉和牛奶巧克力糖的狮子。他们懒惰,不讲卫生,偷面包、香肠和姜糖脆饼,还偷来了脾气暴躁的苏菲姑姑帮他们收拾屋子和做饭。可是苏菲姑姑管他们管得太厉害,强盗们没有办法,只好又偷偷地把她送回家去。有一天,强盗们偷姜糖面包的时候被当场抓获,关进巴士贤家里的班房。巴士贤大娘精心地照顾他们,把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于是豆蔻镇的强盗不见了,镇上多了一位消防员,一个拥有狮子和乐师的马戏班,还有一位快活的面包师助手。
我们不知道豆蔻镇在哪里,但从埃格纳自己绘制的水彩插图来看,那是一个明亮,鲜妍,清透,美丽的地方。如果幸运地找到它,你会听到小贾莱娅在弹钢琴,她的好朋友多米也许正牵着驴子从窗前走过。你会看到消防员贾斯佩和苏菲姑姑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杜比雅老人站在高塔上,鹦鹉波利站在他的肩膀上。埃格纳说,友好和善良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强盗都可以使之成为和善和可信赖的人,我愿意相信他的话。据说联合国安理会曾给予豆蔻镇相当高的评价,认为这座小镇的主题思想“代表了联合国的精神”,这个,我倒是有点怀疑。
无论如何,豆蔻镇是个奇妙的小镇。那里有充足的面包,不会开出西美尔的玫瑰,是孩子眼中的人间世,成人眼中的乌托邦。那里是天堂,是永无岛,是世外桃源,是一个时间不再流动的美丽世界,我们从未拥有,却一直想要寻回。
PS1:开头的话不是施米特对浪漫派的定义,我只是掐了一段而已。
PS2:《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十分好看的书,叶君健先生译有小说和剧本两个版本,清澈质朴,流畅自如,书中的一首首歌谣仿佛带着鼓声舞步的节奏。
2007年1月5日,叶先生逝世八周年。致以深切的怀念,为了那么多奇妙的世界和美丽的故事,它们伴随的不仅仅是童年。
[
本帖最后由 cocteau 于 2007-1-10 01:23 AM 编辑
]
作者:
cocteau
时间:
2007-1-10 00:59
2、寻找长生不老的王子
“从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在七个大洋的彼岸,甚至更远的地方,有一个摇摇欲坠的炉灶,灶壁的缝隙后面有一条老妪的裙子,裙子的第七十七个褶子里住着一只白虱子,虱子肚脐眼上有一座雄伟的京城。”
京城里居住着一位很老很老的国王和他的独生子,一位前程无量的青年。长大之后的王子一心想寻找长生不老,于是出门远行,遇见了很多位漂亮的公主;但他最在意的却不是她们的美貌,而是她们能活多少时间。最后王子终于找到了永生女王,并且赢得了和死神的赌局,两个人在世界尽头的宫殿里永远——真的是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
《匈牙利民间故事》里普通的一篇,但是那个开头吸引了我的注意。七个大洋的彼岸是常见的地点,裙子、褶子和虱子却让故事有了点冷笑的味道。约翰逊博士说:对于其他的邪恶,毅力可以驱除,希望可以减缓,但不可恢复的丧失却让决心和期望都无可作为。所以杰克杀了巨人,士兵当上了国王,分不着财产的弟弟可以娶到公主;可是还魂草只能愈合伤口而不能唤回灵魂,认死神作干爹的医生终究被干爹取走了生命……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后呢?
——他们死了。
啊,不能这样回答。事实上,也不会有孩子这样问,大概只是长大以后看童话的人才会自寻烦恼。不过一直觉得,童话即便色调忧伤,总归会有一些温暖的润饰;民间故事的诙谐戏谑下面,却经常能瞥见冰冷的底色。永生女王可不是柔弱无依,善良天真,吹弹可破的小公主,和死神打赌的时候她能一脚把王子踢到天上。那座世界尽头的永生宫殿,天知道高墙里面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回头一想,炉灶和老妪的破裙子清晰可见,那个永生世界却变得恍惚起来……因此,只记住了故事的开头,以及结局。
“如果你不信,不妨去找永生女王的王宫,它在河面高高的天上,在世界的尽头,当你找到它时,你就会明白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作者:
cocteau
时间:
2007-1-10 01:03
3、拉比齐出走记
为数不多的小时候看过的童话之一,尽管是小人书,却留下很深的印象。鞋匠学徒拉比齐无法忍受“老瞪眼”师傅的暴躁脾气,穿上师傅做紧脚了的一双小皮靴,趁黑夜悄悄离家出走。他一路上帮助了许多人,度过了一段小小惊险许多快乐的流浪时光,最后救了自己的师傅,还找回了他失踪多年的女儿,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非常简单明朗的故事,传统连环画简洁美丽的画风,始终记得那双结实小巧的靴子,有点像博德之门游戏里的速度之靴,仿佛穿上它就可以轻松舒适地走遍天下。后来在某家清仓打折的书店里两折买到了文字版,中国妇女出版社(囧)叶君健翻译作品集中的一本。也知道了作者的名字,被誉为“克罗地亚安徒生”的伊万娜·布尔里奇·马佐兰尼齐。
小说依然好看,而且和许多女性童话作家不同,没有任何的说教气,也没有什么抒情的段落或者华丽的修饰,就像一个孩子快乐地对你讲他曾经翘家的故事。送奶老人罐子里新鲜的牛奶,放鹅少年画在屋子墙上的蓝星,雨夜桥下神秘的黑衣人,都勾起小人书时代无数愉快的回忆。那种纯净美好的气息,就像伊万娜所写下的的一样:“虽然他的年纪很小,他却一直快乐得像一只鸟儿,勇敢得像一个骑士,聪明得像一本书,美好得像太阳。”
还有老瞪眼师傅的女儿,从小被拐走卖到马戏团的吉苔,聪明而美丽,能像仙女一样轻盈地跳过一个铁环。她和拉比齐一起去帮农夫翻干草,因为从来没干过农活,被农夫骂走。可到了晚饭时间,她的马戏表演让所有人哈哈大笑,忘记了一天的劳累,并因此挣来了自己的晚餐。后来她敲着铁盘架着鹦鹉,在集市上帮助穷苦卖筐人卖光了所有的筐子,卖筐人呆呆地看着她,看见她长长的漂亮的金发,以为是从天上下凡的安琪儿。感动于伊万娜这样的描述,她没让吉苔笨拙而诚恳地去学农活,美的东西是可爱的,那怕它只单纯是美的。
迷恋这个故事,或许还因为当年不是没动过那样的念头——有双小靴子,有个小包裹,就可以悄悄离开家,闯荡江湖走遍天下,一路上助人为乐,搞不好还可以劫富济贫。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第一,如果走了,我们家的“老瞪眼”师傅会伤心欲绝。第二,出走的结果多半不是拉比齐,而是小癞子。
[
本帖最后由 cocteau 于 2007-1-10 01:15 AM 编辑
]
作者:
cocteau
时间:
2007-1-10 01:20
4、杨柳风
肯尼思·格林厄姆《杨柳风》,适合在冬天看的书。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我都会相当怀念獾先生的厨房。老旧的红砖地,高背靠椅,厚重的橡木桌和长凳,屋椽上挂着一只只火腿和一兜兜葱头,火苗在壁炉里欢快地跳跃。这种地方适合十八世纪乡村的丰收节,青年农夫的婚礼,或者矮人们的庆功宴。白铁缸子撞击在一起,泛着泡沫的啤酒流溢出来,到处是喧哗和大笑,但置身其中,却会让人觉得安心并且有了睡意。
鼹鼠、河鼠、蟾蜍和獾,四个好朋友,各具特色的乡间住宅,牧歌式的田园生活,主线则是蟾蜍先生狂热而多变的爱好,冒险和越狱(事实证明,假如主角不是一位电眼帅哥,越狱通常会演变成悲剧或者闹剧)。格林厄姆说,在这个故事中不涉及任何命题,也没有额外的含义。然而河鼠和鼹鼠惬意的河畔野餐,黎明时分牧神潘的笛声,田鼠小兄弟们的圣诞欢歌……却都让我想起勃兰兑斯对司各特小说的两句评价:“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文物古迹的醉心”,“力图以最吸引人的方式去描述传统”——更不要说人与自然,泛神论,原本就是英国小说和诗歌里常见的主题。
这就是长大之后读童话的坏处,总有一堆名词自以为是地跳出来,永远没法知道《杨柳风》在童年的我眼中会是怎样的世界。好在还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也正是我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原因——春草的芳香,躺椅上酣然的熟睡,冬夜里滚烫的甜酒,翻开书就能感觉到的温暖绿意。那个世界里的时间仿佛不曾流动,带着一种久违了的宁谧,只有芦苇、灯芯草和柳树里的风声在耳畔作响。
第九章《天涯旅人》中,河鼠对航海老鼠描绘的海上生活憧憬不已,随着航海鼠的讲述,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壮美的画面:“它究竟是说话,还是时而变成了歌唱,变成水手起锚时高唱的号子,帆索在呼啸的东北风里的嗡嗡低吟,日落时橙黄色的天空下渔人拉网的歌谣,游艇或者帆船上弹奏吉他或曼陀林的琴音?……他时而在海岛探宝,时而在平静的泻湖钓鱼,时而又整天躺在温暖的白沙上打盹。他听他讲深海捕鱼,用一哩长的大网捞起银光闪闪的鱼群;听他讲突如其来的危险,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排山巨浪的狂吼,还有大雾天头顶上忽地冒出巨 轮高耸的船头;听他讲返回故里的欢乐,船头绕过海岬,驶进灯火通明的海港;码头上人影晃动,人群在欢呼,大缆索啪地甩了过去,水沫四溅;他们吃力地走上陡峭的小街,向那挂红窗幔的温煦快意的灯光走去。”
我觉得格林厄姆写这段话的时候有一种真正的心醉神迷,就像艾柯在《傅科摆》中那句“现在一切都没了,我可怜的圣堂武士”,似乎包含了一种真正的伤感。谁说的,英国人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对海洋的憧憬和对田园的留恋往往洋溢在他们的字里行间。继续着安稳的乡绅生涯,啜饮着下午茶的河鼠,也许会在内心深处永远埋藏起一个关于远航的梦境。格林厄姆最终让蟾蜍“改邪归正”,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偶尔怀念起蟾蜍那些异想天开的主意,以及骄傲热切的目光?毕竟,宁静的酣眠和狂热的冒险,都是我们童年时代心底里的希冀,甚至一生中萦绕不去的梦想……周作人曾经订购了一本三先令半的《杨柳风》,拿到手里便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并且很后悔没多花三先令去买插图版。他引用了扉页上的一段书评,那确实是对这部作品相当适切的描述:
“这是一本少年之书,所以因此或者专是给少年看,以及心里还有少年精神活着的人们看的。这是生命、日光,流水,树林,尘土飞扬的路,和冬天的炉边之书。这与《爱丽思漫游奇境记》相并,成为一种古典。”
PS1: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 Kenneth Grahame(1859-1932)
文中引述段落为杨静远先生译本
PS2:
“一定要伯金斯的出品,别家的我不要……家制的,不要罐头。”喜欢这只英国老鼠买东西的腔调,简直就和007那杯“只摇匀,不搅拌”的马提尼一样诱人。
PS3:
冷舌头冷火腿冷牛肉腌小黄瓜沙拉法国面包卷三明治罐焖肉姜汁啤酒柠檬汁苏打水麦片粥煎火腿杂烩汤……永远受不了这种诱惑,事实上,我是那种看到《一头驴子的回忆录》里满木槽“清香的盐渍土豆皮”都想去啃两口的人……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1-10 13:07
很有意思的童话
一直都是梦想...
作者:
灰原哀
时间:
2007-1-11 13:16
是啊,这个童话的却很好
作者:
anamaria
时间:
2007-2-7 17:19
童话很多都有这样一个结局: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的时候总觉得这样就安心了,但现在我却想知道这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作者:
soshj96
时间:
2007-2-8 23:02
年少时的梦想!
作者:
frozenbug
时间:
2007-2-9 12:38
个人感觉,好的童话应该是邪恶冷酷的…………
作者:
悠悠回雪
时间:
2007-2-9 18:51
原帖由
anamaria
于 2007-2-7 05:19 PM 发表
童话很多都有这样一个结局: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的时候总觉得这样就安心了,但现在我却想知道这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呵呵。。。幸福的生活也许只是精神上的富足吧^^
最近又重看了《爱丽丝漫游奇境》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