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讨论一下“存在主义” [打印本页]

作者: Theonona    时间: 2007-2-18 20:46
标题: 讨论一下“存在主义”
你眼中的“存在主义”是什么?大家来讨论讨论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19 15:53
有多少位哲人,就有多少种哲学.
楼主先讲讲自己的哲学观念吧,
然后好一起进入存在主义的讨论~

我在这先随便了:)

    历来是哲人们最关注的主题之一便是自己---人.自从"上帝死了"之后,"上帝的孩子"也跟着去了.宗教的诠释不再能遮盖住人们不断扩张的知识.关于人的问题再次被打上了沉重的问号.在这些问号中最多被提出的是"人生的价值是......"
    每个人都明确地感知到自己存在(自我意识),于是我们问:"我们为什么而存在?"这原本只是爱问的孩子提出的无数"为什么"中的普通一个.但它注定将捆扰孩子的一生.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超出了人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历史总结不出,经验也说明不了.
    对于这个"存在的目的"的不解疑问,虽然找不到答案但却不能没有答案.人不能忍受迷失,人的活动不能没有方向.于是一些人想出了一个临时的答案----不管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有一点十分明了,即(本体---人)存在是一些的前提.

显然,由于受到不同的个人观念的影响,存在主义存在许多的个性的"版本".
好在哲学不要求"真确"也没有"真确".一切都不曾证明也证明不了---"假说".
作者: theophany    时间: 2007-2-19 22:01
存在先于本质
英雄与懦夫都不是天生的,是英雄的行为是他成了英雄,懦夫亦然
人生于这个世界,并非无能为力,无事可做,而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选择”,并负相应责任

我看过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19 23:49
于是,您就成了萨特

我不能完全认同萨特的"人有选择的自由".(程度上萨特太绝对)
萨特似乎不太了解外界的刺激和体内的激素对人意识的左右.
所谓的"选择"要大打折扣了.不知道萨特有没有过"身不由己"的经历.

人究竟有多少自由?太难思考明白了.个人的行为(至少从表面看)似乎由个人决定.可是,天性,习俗,教育,情绪...等等 又无一不是可能决定个人行为的参数... 无奈
作者: frozenbug    时间: 2007-2-21 16:56
一笼通称存在主义有些不妥。克尔凯郭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很不同的。
所以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存在主义更多的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哲学类别。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21 19:53
"存在主义更多的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哲学类别。"

那我们谈论起来就可以更自由了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21 20:34
看来有需要给"存在主义"下个定义,作为讨论必要的参考.

各位有和高见?
作者: mu    时间: 2007-2-21 20:45
正在读萨特,过几天再参加大家的讨论
不过据辜正坤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系误译,原文直译应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2-21 21:43
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
对于humanisme,我以为译成人本主义也不好,容易与anthropologisme混淆,最好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也可(查了英英词典,humanism是humanitarianism的同义词,在法语里humanisme与humaniste也是)

[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7-2-21 09:48 PM 编辑 ]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2-21 22:13
“人道主义”的确也不妥,这个词对应的是humanus,英语意思是humane,的确与humanism不同。
作者: mu    时间: 2007-2-22 10:24
标题: 回复 #10 Bsharribullet 的帖子
“anthropologism”好象是“人类学”吧,“humanitarianism”是类似基督教博爱的意思,和“humanism”区别很大。另外从萨特的哲学观点来看,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个体存在,我也觉得“人本主义”最恰当。译者估计对此文不是太清楚,也把“humanism”等同“humane”了。
“人文主义”会产生歧义,萨特也不是站在“思想自由”的角度上来论述的。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2-22 20:14
…人本主义有可能引起误解,以为是费尔巴哈或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Anthropologismus(把人看成一种生物的学说),这和存在主义相差很大阿!
humanism也可做humanitarianism解,这样在英法两国语言中也可能引起歧义阿!我想大概可以像日本人那样译成“人间主义”(挺怪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7-2-22 08:15 PM 编辑 ]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22 20:18
阳光午后的一些浅思,不成熟之处请指教.

    人们普遍追求幸福,幸福与否是一种感受,可是感受的好恶又由什么来决定呢?人们渴望许多,但并非全能如愿。如愿时感到满足,不如愿觉得失望。如愿时的满足感便是幸福,不如愿时则称自己不够幸福。
    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决定着人的愿望呢?举例我想吃东西,因为我饿,或者说身体需要补充营养物质。而我偏爱吃“好”吃的,比如巧克力、炸鸡腿、甜饮料。这类食物正好都是极有营养的。事实上人天生就偏爱富含营养食物的味道。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天生”的问题。我们习惯将天生的称为“本”,比如天生的能力被称为本能。为了方便表述,我先按照习惯创造一个词“本欲”(意为天生的行为倾向)。我感到人的本欲都指向一个方向——存在(或者说生存和繁衍)。无论是较简单的“温”“饱”“性”还是复杂些的“渴望受重视”等等,莫不如此。原因则可能是本欲出现并沉淀于人类漫长的进化。在进化的艰途中适者生存优盛劣汰,不具备与存在相一致的本欲的个体都已不存在。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本欲都指向存在”。
    如果我们的本欲都指向存在,而本欲的实现与否又左右着我们的幸福感。我们自然可以认为人们“追求幸福”的实质其实是“追求存在”。

    倘若“追求幸福”的实质是“追求存在”,那么“追求幸福”与“追求存在”两者绝对相符吗?不是的。我们的本欲必然产生于很早的历史时期,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欲是随着物种的演化渐渐形成的。因为有些最基本的行为倾向是许多种生物共有的。这样远古的产生物在今天这个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的时代是否依然绝对支持着旷古不变的存在呢?本欲的可靠性让人不怎么塌实。没准儿它会象飞蝗泥蜂的本能一样被法布尔认定为“愚蠢的”。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走过了食物采集阶段,度过了农业经济年代,闯过了工业文明时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变迁了,矛盾产生了。今天的人虽拥有更多的物资和安全,但心理医生的职业却也越来越吃香。其实,适合过去的未必适合现在和将来。世界上许多的文明中都存在过“时代在衰败”的观念,它们以古希腊关于“各代人生”的传说最为著名。人们向往过去的时代胜过现在,这多少说明了人的本欲与时代的进步渐渐地产生了落差。
    如果本欲与存在出现了偏差,那么要想继续保持存在,就必须找一种办法矫正。好在大自然给了我们工具——因发达的脑额页而具备的自制能力,进化给了我们使用工具的手——理性(或者说对现实的逻辑分析能力)。只可惜这两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学习加强才会有作用,并且作用效率也远远不及本欲的高。所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法是:在处理与原始环境时相近的事情时听由本欲的左右;在处理较新的问题时选择理性地分析和自制的行为。
作者: mu    时间: 2007-2-23 10:05
标题: 回复 #13 Bsharribullet 的帖子
我不太清楚英法对这个词语是怎么理解的,也许约定俗成看到萨特的humanism就能分辨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人本主义”已经很确切了,昨天把《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暂且这么说)读完了,更坚信这一点。你说的那两个思想家很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吸收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推向一个新高度,当然,现在来看顶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为“存在主义”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对黑格尔的批驳。萨特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再次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重点落在人的“行为”上,而不是社会环境。《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后记里提到:“原本的唯物主义哲学已经包括了存在主义,只是现在被人曲解了。”因此他要为之辩护。

我不能完全认同萨特的"人有选择的自由".(程度上萨特太绝对)
萨特似乎不太了解外界的刺激和体内的激素对人意识的左右.
所谓的"选择"要大打折扣了.不知道萨特有没有过"身不由己"的经历.


我觉得萨特说的“自由选择权”只是一种泛泛的概念。“身不由己”的事情还是要经选择,因为只要人主观做出的决定就是自由选择。萨特自己说:“当你拒绝选择时,你还是在选择。”“自由选择”的好处是,你可以选择做“懦夫”,或是“混蛋”,因为你是自由的。比如《罪与罚》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自由人,但法律禁止这种自由,这也许是法律问题。“先验的规则”是不存在的,一切法规应该依照人本身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来制订。
感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写得像篇很长的通俗注释,还得继续《存在与虚无》和《恶心》,还得重新看马克思。
作者: 迎着阳光    时间: 2007-2-23 17:57
法国人对自由情有独钟,自由在他们心中显然神圣崇高.想必他们对自由的意思一定吃的很透.可惜我不是法国人.
    我一直不能很确定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不受其它意识强迫,能够自主自愿行为的状态?或是不受其它意识强迫或诱导(或者范围更广些)自主自愿的行为状态?还是别的什么?对于"自由选择"要么怎么思考怎么象"自己选择",要么跌进"没有绝对的自由"的深渊.
    深深感到"自由"的尺度很难把握,帮帮我~大家有什么好见解?
作者: junxi    时间: 2007-5-11 19:55
Sarte 理论有其高明之处,但实践却不可行
作者: xanadu517    时间: 2007-7-9 17:53
理论与实践难免有出入,只能说萨特的马克思主义没学好..
回复16楼,个人感觉"自由"该是一种状态,没有任何束缚,无论是精神亦或是肉体上的..绝对完美的一种状态..像存在主义中说的那样,没有任何道德准则和宗教能约束,这在中国就很难实现了..中国除了从春秋战国就有的法家治国的思想,更有甚的是道德观念的深入,二者大部分时间并行不悖..
作者: 被放逐    时间: 2007-7-18 21:20
为什么,谈萨特的存在主义前,不先谈谈胡塞尔呢.萨特受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很大.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是从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是可以直观的"这句引发而来.这样来谈萨特就比较客观些了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0 15:06
标题: 对“存在”的一些感想:“存在”中的人的地位
人的生存是不能选择的,人只能选择怎样生存与怎样结束生存。作为思想人,我们可以说一切,但是,一切都不是我们说出来的。所以,我们只有享受那仅有的选择的余地,去用生存来反抗生存。

    如果谁说生存哲学回归的本质是虚无,那是由于他的哲学还没有被真正的回归,其哲学还没有完成(当然,他的哲学要是生存哲学才可以)时就下了定论。这种虚无感,其实来自于“无能为力”的存在,与尚没被认识的“有能为力”的存在。

    对上述论断,我一般遇到两种比较多的问题,一下就是问题的内容及其回答。

    问题1 是否除了“无能为力”的存在,就是尚未认识的“有能为力”的存在?如果是,那我们是永远就处在虚无感中了?

    问题2 面对强大的虚无感时,我们考虑的存在似乎很单纯,但同时也很真实,那我们现在冠以存在的种种是什么意义呢?

    回答1:对“存在者”来说,存在可以分为“无能为力”的和“有能为力”的,但这不表明“存在”分为这两种。当我们用存在来反抗存在时,“有能为力”的存在就产生了,产生于我们自身,此时作为“存在”的“存在者”即变成了一种“有能为力”的存在了。

    回答2:“存在”有两方面含义:

    一、它是一个词,代指充斥在世界任何空间与时间中的一种难以掌握的东西(甚至不能用东西来指称),这种东西不是我们知道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我们知道的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所以,这种存在在表面意义上是“排除”的,它派出了一切已知的对世界的定义;同时,在深入意义上是“包含”的,所有已知的对世界的定义都包含在其中。

    二、“存在”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大全”的观念,他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积极的局限性,传统的存在只是“地平线”之内,而真正的“存在”确是“地平线”的两侧。这种“存在”甚至有点后现代的味道,但是与后现代不同的是,后现代把相对当作绝对,而“存在”就是绝对的绝对,是一种直接的直觉的意识,是人类对“大全”的终极意识——这种“存在”离开人类便会消失;是人类对“大全”的终极追求——这种“存在”是人类之上的。

    于是,所有的“虚无”概念就显然了,不是“存在”是“虚无”的,而是“虚无”的“存在者”是“虚无”的。但是“存在”包容一切,甚至是“虚无”,因为没有纯粹的“虚无”——任何“虚无”都是在肯定了某些东西的“存在”后得出的,任何“虚无”都只是人类意识的“缺席”。“存在”是仁慈与宽宏的,他容忍了所有“存在者”,包括“虚无”的“存在者”,并且他们作为“存在”的一部分,是有权利的。

    我们,只能从“存在”向下得出“虚无”及其它,而不能从“虚无”向上得出“存在”。

    从以上对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存在的地位趋近了神。可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我们拥有了理性,我们解脱了潜意识,我们创造了上帝!我们还缺少什么?

    在痛苦的历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了,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神”,这“神”带来了一种归复,一种平静。人们在“神”中升华。

    这“神”是什么?这个“神”就是“存在”。——“存在”是什么?——它排除一切已知;它包含一切已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这是人类的“神”。不同于“上帝”,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思维的思维”;这“神”不需要人类的服务,也不服务于人类的某一方面;这“神”就是人类的自身与世界的融合,就是“存在者”与其“存在”的非集的统一;这“神”的核心就是“存在者”,其内容就是“存在”;这“神”是人类在弥漫中的哲学信仰下的归复;这“神”不是一种寄托,不是一种权威,不是一种起源;这“神”是一种实在,是一种参与,是一种道路。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24 15:54
不太很懂   呵呵
我知道的就是   无论谁说什么 说潜意识 到存在 到马克思最后的大家都一模一样的去研究科学的那类东西   无非是和神一样的概念  没有一个更高级些   问题是 在宗教上  人家给出了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人间的问题  虽然太多的负面因素
而且都要设置一个无法把握的东西来说明在的哲学   基本都一样  原谅我 以上的书我基本没有读过  就读过尼采  的一些  还不是全部  
尼采说 人是应当被超越的    如果一个人能理解尼采思考的路线  就知道   这个命题几乎是必须的  而几乎谁也无法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提出一个哲学开始 是很容易的事情  问题是难在由此论证后 结论是什么  如果按尼采的思考方法下去    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哈  我没有你们读那么多书  所以是乱说了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5 12:28
原帖由 风中感觉 于 2007-7-24 03:54 PM 发表
不太很懂   呵呵
我知道的就是   无论谁说什么 说潜意识 到存在 到马克思最后的大家都一模一样的去研究科学的那类东西   无非是和神一样的概念  没有一个更高级些   问题是 在宗教上  人家给出了一个方 ...

尼采没读过,遗憾呀~~~~不过不喜欢他。
存在主义中间有很多关于超越的设想,都很美丽。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想着超越?不就是对现今人们的生存状态的不满吗?我们态度可以转变,从远处放到近处,也许不知不觉就超越了。这就是个人取向问题,没有绝对,也许尼采能用超人超越,你只能用野人超越。如果一个人不能做超人,但是却如果把超人当作偶像,那么他永远不能从超人的阴影下走出,也就永远不能超越了。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28 09:10
我不喜欢读哲学 觉得所有哲学家都是傻瓜
我喜欢读尼采   因为他是一个诗人  他不愿意自己和其他的哲学家一样  呵呵
他始终用的方法是 佛 说明事情的方法  
不是理论的左右费解  而是用诗人的心说明哲学或者感觉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8 14:19
标题: 回复 #25 风中感觉 的帖子
看来你喜欢直觉多于内部关系呀~~~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7-7-28 14:30
天旋地转的哲学~子非我似乎曾几一度对这个非常有兴趣~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9 14:12
标题: 回复 #27 无头骑士 的帖子
现在专攻文学啦?
作者: 无头骑士    时间: 2007-8-4 21:59
现在他带着他的梦想消失了~汗~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8-5 14:54
标题: 回复 #29 无头骑士 的帖子
说得好悲伤呀~~~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8-5 15:45
听到子非我的名字十分想念...
作者: 好色骑士    时间: 2008-4-14 11:23
萨特的小说最经典的一段描写:一个官士兵抓住一只鸭子,托起它的屁股,把头往抽柜里塞住!然后兴致勃勃地干起来!最后把鸭子给弄死了!那官士兵就跟另一士兵说,"刚好可以把它烤来吃!.."""""
作者: 好色骑士    时间: 2008-4-14 11:24
萨特的小说多有同性!人跟兽的性行为描写!!!!! 爆汗!!!!!!
作者: 疯魔成活    时间: 2009-1-11 22:44
我觉得存在主义应该修正
作者: policetoo    时间: 2010-2-6 20:04
我觉得存在主义并非人道
作者: policetoo    时间: 2010-2-6 20:07
它只让一部分人觉得如此罢了。但凡哲学都是如此。
作者: policetoo    时间: 2010-2-6 20:12
人存在多少会觉得没意义,哲学给一部分人答案,一部分人则会失去方向
作者: policetoo    时间: 2010-2-6 20:13
事实上,有些人活着并不需要哲学。我觉得也是。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