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重读《战争与和平》 [打印本页]

作者: cktylnl    时间: 2007-2-21 13:57
标题: 重读《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不仅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排名第一位的小说。
      音乐使人沸腾,文学使人平静。
      《战争与和平》内容包罗万象,有战争的硝烟,也有贵族日常生活,有对爱情、婚姻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性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有性格豪放的多洛霍夫,有自私自利的贝格,有追求人生理想的安德烈、皮埃尔,也有追求个人享受的阿纳托利、埃伦娜。爱思考的人是痛苦的,或许只有象罗期托夫,保持简单的信仰才是幸福的。将安德烈和皮埃尔处在各个不同阶段对人生的思考对比起来看是很有意义的,往往是一个人困惑或迷茫的时候,另一个人自以为找到了出路,找到出路的人又重新陷入困境时,却由那个原来困惑或迷茫的人来给他作指引。
      《战争与和平》给人的感受是:事情只能是这样。不象现代作家所谓的人有多条可供选择。平时看来是可能有多种选择,一旦受某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就不自由了,特别是在战争中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绝不否定人的真实感受,一个单纯、善良、对未婚夫充满强烈感情的贵族少女在爱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居然被一个浪子骗得要私奔。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我感受到的是事情只能是这样。安德烈在临终前也理解了娜塔沙:“于是他生动地回想起了娜塔沙,但不像以前那样只想到使他欢愉的可爱之处;第一次想到了她的心灵。于是他理解了她的感情,她的痛苦、羞惭和悔悟。他第一次明白了他不理睬她是多么不近人情,看到了他与她决裂是多么残忍。”(P1224)
      《战争与和平》否认个别英雄人物对历史的作用,主张在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还是人民,英雄人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要求,才能取得成功;英雄人物的成功主要是历史和人民的推动,不是仅靠个人力量的发挥。
这次重读这部书,还有一些新的感受,作者在某些地方的描写是十分细腻的,需要仔细阅读方可体会,如皮埃尔对安德烈爱情的嫉妒。
这次读的译林出版社张捷的译本,两年前曾读过人文版刘辽逸的译本,感觉刘译要流畅一些,而张译要准确一些,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我更喜欢刘译。张译为追求与原文形式上的统一采用了较多长句,读起来有些费力。我认为,翻译重在传原文之思想内容,形式上不必过于拘谨,而且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形式上是怎么也不可能达到统一的。田德望译《神曲》采用散文译诗的方式取得较大成功,就是突破形式上的一个极好例子。
      受《战争与和平》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不在少数,其中就有英国作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奇》,两者关于婚姻毁灭人的观点几乎是相同的。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