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村上春树有没有资格获得此奖? [打印本页]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6 08:44
标题: 村上春树有没有资格获得此奖?
村上春树有没有资格获得此奖?

听说获得了卡夫卡奖,我不以为然,也不屑于此人,村上是写得不错,不过并没有资格,我觉得,不知其他同志怎么说?
作者: Godot    时间: 2007-3-26 11:38
评论有没有资格前,先要了解一下这个奖的评选标准。
之前我看过一些资料。卡夫卡奖的评选对象不仅仅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短篇集的畅销程度也有考量。
村上在欧洲译本很多,卖得很火。
你的消息有点晚,那是去年的事情了。
历届卡夫卡奖得主都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村上例外。
卡夫卡奖的奖金不高,但是除了奖金外,还有一尊卡夫卡的头像。

[ 本帖最后由 Godot 于 2007-3-26 06:59 PM 编辑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6 12:43
是这样的
村上的写作风格与卡夫卡来说有很大的相似程度
作者: G.Z.D    时间: 2007-3-26 18:17
而且八成因为写过《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6 18:19
呵呵
有可能??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7 13:09
原帖由 G.Z.D 于 2007-3-26 06:17 PM 发表
而且八成因为写过《海边的卡夫卡》?..



难道这不叫做偶然的巴结吗?
作者: 寒鸦    时间: 2007-3-27 13:22
历届卡夫卡奖得主都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村上例外。

从2001开始,历年的获奖者都是谁啊?麻烦你给告知一下!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7 18:1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了第六届弗朗兹·卡夫卡奖。10月30日,他参加了在布拉格市内举办的授予仪式和记者招待会。

在授奖仪式之前,召开了由当地出版社主办的记者会见。在捷克,《海边的卡夫卡》刚刚出版不久。记者会见会场设在一家宾馆的客房内,大约50人以上的记者和媒体的代表们把会场挤得满满的,初次访问布拉格的村上先生,对于人们欢迎和兴趣,感到出乎意料。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我想写一位15岁的少年。因为我最先开始读卡夫卡是在15岁的时候,所以我给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起名叫卡夫卡。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在向卡夫卡表示敬意。”

他的这番话,是对为什么主人公的名字叫“卡夫卡”的提问的回答。故事的讲的是,这位叫卡夫卡的少年,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变形》,《审判》,《城堡》,《在流刑地》等书都通读了,村上本人的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实际上是这个小说最初的模型。在阅读《城堡》的过程中,他受到这个作品的很大冲击,在那之后卡夫卡的大多数作品村上都是一读再读,村上说卡夫卡与Doestovsky并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的听众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位15岁的日本少年,能够理解作为卡夫卡作品的背景的欧洲文化吗?感觉到文化的差别了吗?村上先生回答说:“卡夫卡的作品有着普遍的价值。我在15岁最初读到《城堡》的时候,没有领会到作品的背景里欧洲中部文化的要素,但是我那时感到这本书象是为我写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对你问题的答案。”

虽然有相当多是关于卡夫卡的问题,但是针对村上作品中的奇异的世界(Parallel World),或者是不是一边看棒球比赛,一边会产生小说的灵感,这样小说迷的问题也不少。

“为什么会要让艾克曼这样的任务在《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中出现呢?”“为什么在《挪威森林》这本书里自杀的人物会这么多?”当场很难回答的问题很多,但是村上都认真的,字斟句酌的回答了。
记者会见前,大家都对村上先生讨厌媒体的一面有所耳闻,但是看到他诚实的回答提问的样子,当地记者们都好像觉得传闻和他有很大差距。虽然如此,但是当天,直到会见之前,还在为让不让电视摄像机进入会场,准不准许日本的媒体入场之类的问题争论不休。

当有人问他,听说你好像不太爱见记者,“今天是我今生第一回举行记者会见,却来了这么多人(真是想不到?)也许再也不会有二次这样的事了,”他的回答让听众笑过之后,接着又作了如下的说明,“我的工作是写小说,而不是在人前讲话。我想象普通人一样,坐上地铁或公交车在东京的街上转来转去,而不想让我的形象在电视或媒体上出现,被很多的人认识。”

村上先生被重重的媒体记者包围着。为什么今年才第六回的新奖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高的知名度呢?运营弗朗茨·卡夫卡协会的卡夫卡中心的负责人这样说,
“这是因为我们的是人的评委的高水平的选评工作。评委们各自把他们认为好的作家提出来,然后从中筛选出12或13个人。前年选耶利内克的时候,虽然有人批判我们说为什么是耶利内克呢?但是接下来耶利内克在那一年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证明我们的正确性。”去年获得卡夫卡奖的品特,也同样在这之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卡夫卡奖才会在这么短的期间内,获得人们的瞩目。

所以记者会结的时候,会有日本记者问这样的问题。
“人们都说获得卡夫卡奖的人,会成为诺贝尔奖的候补,您是怎么想的呢?”
对大家都很关心的这个问题,村上先生很无趣的样子,作了如下的回答:
“关于诺贝尔奖,我既没有收到任何人的任何通知,也对任何奖项都没有兴趣。我的读者,就是我获得的奖励。是因为尊敬卡夫卡,我才来领奖的,并不是因为想得到诺贝尔奖而来的。”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7 18:15
10月30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捷克布拉格领取了著名的弗兰茨·卡夫卡奖。他获得一座由捷克艺术家加罗斯拉夫·罗纳制作的卡夫卡小雕像以及1万美元的奖金。
今年3月,通过国际评委团的一番斟酌,村上春树被选为第六届卡夫卡奖获得者。卡夫卡奖由捷克的弗兰茨·卡夫卡协会颁发。据该协会介绍,参选者不论国籍和文化背景,只要他们的作品与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并受到读者喜爱,就能获得该奖。
村上春树曾是一个爵士酒吧的经营者,1987年出版现实主义作品《挪威的森林》,引起轰动,令他名声大振,不管是日本还是在其他国家,喜爱他的作品者甚众。他的作品有大约35种语言的译本,在捷克也有销售。
村上也创作了不少非小说类作品,其中有一部作品收录了1995年在东京受到神经瓦斯致命攻击的受害者访谈。他还翻译了杜鲁门·卡波特、约翰·欧文等作家的作品。
此前的卡夫卡奖得主有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哈罗德·品特。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8 12:20
标题: 村上的年谱详细版本
§村上春树的年谱§
1949年 (昭和24年) 1月 1月12日
出生于日本关西市伏见区,为国语老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长子。出生不久,家迁至兵库县西宫夙川。父亲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亲是船场一商家之女,可说是百分之百的关西种。
1955年  4月 6岁,入西官市立香护园小学就读。
  “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亲喜欢书,允许我在附近书店赊账买自己中意的书。当然漫画、周刊之类不行,只限于正经书。但不管怎样,能买自己中意的书实在让人高兴。我也因此得以成为一个像那么回事的读书少年。”(《村上朝日堂》)
1961年 (昭和36年) 12岁 4月 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
  “讲起过去的事来,当时(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让书店送来一册河出书房的《世界文学全集》和一册中央公论社的《世界文学》,我便一册接一册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学时代。由于这个缘故,我的读书范围至今仍只限于外国文学。或许可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吧,总之最初的机遇或环境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喜好。”《村上朝日堂》
1964年 (昭和39年) 15岁 4月 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校就读。该校为新闻委员会所属。
  “反正我就是喜欢看书,一有时间就看文学方面的书,以致不怎么用功国语的成绩也过得去。英语方面,由于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猎英语筒装书,对英文阅读本身是有信心的。但英语成绩不怎么样,因为没有理会那些技巧性的小东西。记忆中成绩也就是中间偏上一点。若是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如今搞这么多英语翻译,想必会觉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世界史很拿手。为什么呢,因为中央公论社的《世界历史》那套全集上初中时我就己反复看了一二十遍。记得全集广告词有这样一句话:‘历史比小说更有趣’。”(《转而悲哀的外国语》)
1967年 (昭和42年) 18岁 听从父母劝告,准备考国立大学。经常去芦屋图书馆。
1968年 (昭和43年) 19岁 4月 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在目白原细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后退出。“经营者是臭名远扬的右翼分子,宿舍长是个陆军中野学校出身的面目可憎的汉子。而我这样的人居然未遭驱逐,很有点不可思议。时间是1968年,正是学潮迭起的年代,我也正血气方刚,对什么都愤愤不平。”《村上朝日堂》。后来迁往练马区寄宿。距离最近的车站是都立家政,几乎不去学校,在新宿打零工,其余时间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这段生活,后来在《挪威的森林》中有所反映。
1969年 (昭和44年) 20岁 4月 《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田》发表。迁入三鹰市一间宿舍。“由于情绪好,在一家当铺买了支长笛。练习时,隔壁房间一个吉他少年提议吹哈比曼,于是每天都吹《Memphis Undergronud》。结果在我记忆中,三鹰市就是《Memphis Undergronud》。”(《村上朝日堂》)
1971年 (昭和46年) 22岁 以学生身份同阳子结婚。入居阳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区千石经营床上用品店)。
1974年 (昭和49年) 25岁 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开店资金500万日元。250万为夫妇打零工存款,其余由银行贷款。“起始觉得找工作也未尝不可,便去几家有关系的电视台转了转,但工作内容实在无聊透顶,只好作罢。心想与其干那样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好好开一家小店。开店可以亲自采购,亲自动手做,亲自为顾客服务。终归,说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开爵士乐酒。巴了。反正我就是喜欢爵士乐,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乐有关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鹰寄居时养的一只猫的名字。后移店至千驮谷。
1975年 (昭和50年) 26岁 3月 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毕业论文题目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1979年 (昭和54年) 30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附近的神宫球场动了写小说念头,随后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制”。
6月 《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想叙述与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的年纪。”(《群像》)
7月 《且听风吟》由讲谈社印行。
1980年 (昭和55年) 31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一边经营酒吧,一边从事创作。
3月 发表译作《失却的三小时》(菲茨杰拉德著,载于《Happy End通讯》)。
4月 发表《去中国的货船》(载于《海》)。
6月 《1973年的弹子球》由讲谈社印行。
7月 发表《读米歇尔·克莱顿的小说令人想入非非,从“说谎方式”想到“熵的减少”》(载于《Happy End通讯》)。
9月 发表《街,以及不确切的壁》(载于《群像》)。
12月 发表译作《残火》、《冰官》和《酒精中》(均系菲茨杰拉德著,载于《海》)。发表《穷婶母的故事》(载于《新潮》)。
1981年 (昭和56年) 32岁 决心从事专业创作。酒吧转让他人,移居千叶县船桥市。
3月 发表《纽约煤矿的悲剧》(载于《Brutus》)。
4月 发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该刊发表系列短篇。
5月 译作《菲茨杰拉德作品集》由讲谈社印行。
7月 与村上龙的对谈集《Walk and Run》由讲谈社印行,作为“同时代的美国”系列随笔发表《疲劳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载于《海》)。
9月 发表《被夸大的情况——围绕越南战争的作品群》(同上)。
11月 发表《无政府主义——弗兰西斯同〈地狱启示录〉》(同上)。
12月 同广告词撰稿人系井重里合写的《梦里相会》,由冬树社印行;《与朋友永久运动的终结》于《文学界》连载。
  年开始作为编委参与《早稻田文学》的编辑工作,为时一年半。《且听风吟》由初中下一届同学大森一树搬上银幕。
1982年 (昭和57年) 33岁 2月 《青心学院大学——面临危机的自治与基督教精神》于《朝日周报》连载,作为“同时代的美国”系列随笔发表《反现代的现代性——约翰·阿宾格的小说》(载于《海》)。
5月 发表《都市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昆德拉与昆德拉以后》(同上)。
7月 发表《事先备好的牺牲者的传说——吉姆·莫里森/德阿兹》(同上)。
8月 发表《寻羊冒险记》(载于《群像》)和《下午最后的草坪》(载于《宝岛》)。
10月 《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该作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1月 发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载于《昂》)。
12月 发表《悉尼的绿色长街》(载于《海》临时增刊《孩子们的宇宙》)。
1983年 (昭和58年) 34岁 1月 发表《萤》、《烧仓房》(载于《中央公论》)。
2月 发表《E·T式地看〈E·T〉》(载于《中央公论》)。
4月 发表《作为符号的美国》(载于《群像》),短篇集《去中国的货船》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我打电话的地方》等7篇雷蒙德。短篇译作(载于《中央公论》),发表《通过“沙滩男孩”长大的我们》(载于《Penthouse》)。
6月 发表《避雨》(载于《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该刊发表小品。
7月 雷蒙德短篇译作集《我打电话的地方》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 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 发表《游泳池边》(载于《IN·pOCKET》)。
11月 发表《关于穿制服的人们》(载于《群像》)。
12月 发表《盲柳与睡美人》(载于《文学界》),同插图画家安西水丸合写的《象工厂的Happy 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腊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1984年 (昭和59年) 35岁 1月 发表《跳舞的小人》(载于《新潮》)。
2月 发表《出租车上的男人》(载于《IN·POCKET》),在《翻译世界》连载《村上春树的简装书生活》至6月号。
3月 同摄影师稻越功一合写的《波画波语》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 发表《三个德国幻想》载于(《Brutus》)和《现在为了死去的女王》(载于《IN·POCKET》)
6月 发表《猎刀》(载于《IN·POCKET》)。
7月 《萤·烧仓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日堂》由若林出版企画社印行,发表《迪斯尼·威尔逊与加利福尼亚神话的缓慢的死》(载于《小说新潮》临时增刊“大专栏”)。
10月 发表《呕吐1979》(载于《IN·POCKET》)。
12月 同中上健次对谈(载于《国文学》1985年3月号)。
  是年夏赴美国旅行约6个星期。
1985年 (昭和60年) 36岁 4月 在《Mari Clair》连载译作《牧熊》(John Irving 著),在《周刊朝日》连载《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获“谷崎润一郎奖”;雷蒙德短篇译作集《夜幕下的马哈鱼》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托尔曼短篇译作《无头鹰》(载于《小说新潮》增刊);发表《小说中的制度》(载于《波》)。
8月 发表《再袭面包店》(载于《Mari Clair》)和《象的失踪》(载于《文学界》)。
10月 短篇集《旋转木马鏖战记》由讲谈社印行。
11月 译作连环画《西风号遇难》(C.V.奥尔兹巴格著)及连环画《羊男的圣诞节》(与插图画家佐佐木合著)印行。
12月 发表《家庭事件》(载于《LEE》)和《双胞胎与沉陷的大陆》(载于《小说现代》附册),评论电视剧化电影的《电影冒险记》(同川本三郎合著)由讲谈社印行。
1986年 (昭和61年) 37岁 1月 发表《罗马帝国的崩溃·1881年印第安人起义·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及狂风世界枫》(载于《月刊角川》)和《拧发条鸟与星期二的女郎们》(载于《新潮》)。
4月 短篇集《再袭面包店》由文艺春秋杜印行。
6月 《村上朝日堂的反击》由朝日新闻社印行,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滴翠岛》、《世界尽头》、《志愿讲演者》、《弥天大谎》、《方便屋》、《一个小姐的肖像》、《马戏团与战争》(均载于《东京人》创刊号至秋季号)以及《科西嘉岛冒险记》(载于《Mari Clair》12月号)。是年,移居神奈川县大矾町。
10月 在意大利罗马滞留10日,后赴希腊。
11月 《朗格尔汉斯氏的午后》由光文社印行。留居希腊米科诺斯岛。
1987年 (昭和62年) 38岁 1月 留居意大利西西里岛。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文坛游泳术》(载于《文学界》),《“THE SCRAP”怀念80年代》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2月 留居罗马。
3月 赴博洛尼亚。
4月 赴希腊的科西嘉和克里特旅行。
6月 回国。纪实性小说《日出国的工厂》由平凡社印行,发表《反正去过希腊》(载于《WINPS》)。
7月 波尔短篇译作集《世界尽头》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9月 重赴罗马。《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上下册畅销430万部;发表《“October Light”所放之光》(载于《青春与读书》)。
10月 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11月 翻译C.D.B.布莱恩的《伟大的德斯里夫》,由新潮社印行。
12月 译作连环画《特快列车“北极号”》(C.V.奥尔兹已格著)印行。
1988年 (昭和63年) 39岁 2月 发表《罗马哟罗马,我们必须准备越冬》(载于《新潮》)。
3月 赴伦敦。翻译托尔曼的《忆伯父》,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 回国。《司各特·菲茨杰拉德Book》由TBS Britannica社印行。回国后取得汽车驾驶许可证。
8月 返罗马,同摄影师松村映三结伴赴希腊、土耳其采访旅行。先去希腊东北部阿索斯半岛上建有希腊正教修道院的圣山阿索斯山,之后驱车由伊斯但布尔进入土耳其,用21天沿国境线绕土耳其周游,途经黑海、苏联、伊朗、伊拉克国境、地中海、爱琴海,最后折回罗马。此次游记首先刊载于《03》(1990年1~2月),大幅修订后以《雨天炎天》为书名由新潮社于1990年8月印行。
9月 译作《And Other Stories——珍本美国小说12篇》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 《舞!舞!舞!》由讲谈社印行。
1989年 (平成元年) 40岁 4月 发表《雷蒙德的早逝》(载于《新潮》)。
5月 赴希腊罗得旅行。
6月 发表《电视人的反击》(载于《PAR AVION》)和《飞机》(载于《Eureka》)。
7月 驾驶私家车赴德国南部、奥地利旅行。《村上朝日堂哟!》由文化出版局印行,《小而有用的事》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 译作连环画《无名的人》(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翻译托尔曼的《一个圣诞节》,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 回国,即赴纽约。译作《原子时代》(T.O’Brien著)由文艺春秋社印行,发表《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载于《SWINTCH》)和《上等瑕玉——P.奥斯塔的〈幽灵们〉》(载于《新潮》)。
11月 发表《眠》(载于《文学界》)。
1990年 (平成2年) 41岁 1月 回国。《电视人》由文艺春秋社印行。以《神园漫步》等为题发表希腊、土耳其游记(载于《03》)。
2月 在居住地涩谷区千驮谷目睹奥姆真理教竞选众议院议员的宣传活动。
5月至翌年7月 八卷本《村上春树作品集1979~1989》由讲谈社印行,发表《杰克·伦敦的假牙,突如其来的个人教训》(载于《朝日新闻》)。
6月 叙写作为希腊、意大利“常驻旅行者”的体验并收有同阳子夫人的照片的《远方的鼓》由讲谈社印行,发表《托尼·瀑谷》(载于《文艺春秋》)。
8月 《雨天炎天》由新潮社印行。
10月 译作《谈一下真正的战争》(T.O’Brien著)由艺春秋社印行。
11月 译作连环画《哈里斯·巴蒂克之谜》(C.T.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991年 (平成3年) 42岁 1月 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月去美国领事馆取签证的时候,正值海湾战争爆发。我们在驶住赤坂的出租车中听到美军用导弹袭击巴格达的消息。我们不认为那是个好去处。虽说战场遥远,但去一个打仗的国家并在那里生活毕竟不是件开心事。可是一切手续都己办完了,作为我们除了赴美已别无选择。结果固然没有受战争的直接影响,不过坦率说来,当时美国那种激昂的爱国气氛是不怎么令人愉快的。”(《继而悲哀的外国语》)
4月 发表《绿兽》、《冰男》(载于《文学界》临时增刊《村上春树Book》)。
12月 译作连环画《天鹅湖》(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992年 (平成4年) 43岁 由于延长美国滞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讲现代日本文学,内容为“第三新人”作品读解,副教科书为江藤淳的《成功与失落》。
10月 《奇鸟行状记》(或译《拧发条鸟编年史》)第一部开始在《新潮》连载(至翌年8月),《国境南·太阳西》由讲谈社印行。
1993年 (平成5年) 44岁 1月 发表《非故弄玄虚的小说的诞生——同雷蒙德交往的10年》(载于《朝日新闻》)。
6月 译作连环画《神奇的扫帚》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7月 赴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塔夫茨大学任职。
11月 翻译《归来的翻空猫》(格温著),由讲谈社印行。
1994年 (平成6年) 45岁 2月 《继而悲哀的外国语》由讲谈社印行。
4月 《奇鸟行状记》第一部《贼喜鹊》和第二部《预言鸟》由新潮社印行。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同为该校客座教授的河合隼雄进行公开对话,题目为“物语在现代日本的含义”。
6月 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旅行(兼采访)。由大连经海拉尔、中国一侧的诺门坎、蒙古的乌兰巴托去哈拉哈河东侧的旧战场察看。此次纪行发表于《马可·波罗》(9~11月)。
7月 夫妇去千叶县仓町旅行,当地出身的安西水丸同行。旅行目的之一是“补偿在蒙古期间糟糕透顶的饮食”。
12月 发表《袭击动物园》(载于《新潮》)。
1995年 (平成7年) 46岁 3月 美国大学春假期间临时回国,在神奈川县大矶家里得知地铁毒气事件。
6月 退掉剑桥城寓所,驱车横穿美国大陆至加利福尼亚,之后在夏威夷考爱岛逗留一个半月回国。
8月 《奇鸟行状录》第三部《刺鸟人》由新潮社印行。
9月 在神户市与芦屋市举行自选作品朗诵会。“由我来朗诵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我还是尽力做了,哪怕有一点点用处也好。人们说我不习惯出头露面,其实也是和大家一样的人。既无什么技能,又不善言辞,所以很少出场。给人拍照也不喜欢,虽说拍照也不至于狂蹦乱跳或咬断小指。”(《SPA》10月第4期)
11月 同河合隼雄对话。发表《盲柳与睡美人》(载于《文艺界》)。
1996年 (平成8年) 47岁 1~12月,独自采访东京地铁毒气事件62名受害者,每5天采访1名。
2月 发表《第七个男人》(载于《文艺春秋》)。《奇鸟行状录》获第47届“读卖文学奖”。
5月 《村上朝日堂周报·漩涡猫寻觅法》由新潮社印行。
6月 翻译《利穿心脏》(米歇尔·吉曼著,作者系书中主人公——因连续杀人而自求一死的犯人之胞弟),由文艺春秋社印行。发表《列克星敦的幽灵》(载于《群像》)。
11月 短篇集《列克星敦的幽灵》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2月 《去见村上春树·河谷隼雄》由岩波书店印行。
1997年 (平成9年) 48岁 3月 经采访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受害者写成的《地下》由讲谈社印行。
  ——据日本小学馆1997年5月版《群像日本作家第二十六卷·村上春材》,年表原撰者为今井清人,译时略有删减。
6月 《朝日村上堂是如何锻造的》由朝日新闻社印行。
10月 《为了年轻读者的短篇小说导读》由文艺春秋出版社印行。
12月 《爵士乐群英谱》(和田诚插图)由新潮社印行。
1998年 (平成10年) 49岁 4月 《边境-近境》由新潮社印行。
5月 《边境-近境——摄影篇》(松村映三郎摄影)由新潮社印行。
6月 漫画《毛绒绒软蓬蓬》(安西水丸作画)由讲谈社印行。
7月 《地下》的续篇《约定的场所》(获1999年度桑原武夫奖)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 《CD-ROM版朝日村上堂》由朝日新闻社印行。翻译马克.斯特兰多的《狗的人生》,由中央公社印行。
1999年 (平成11年) 50岁 4月 《斯普特尼克恋人》由讲谈社印行。
5月 翻译格雷斯。佩利《最后瞬间的剧变》,由文艺春秋社印行。赴北欧旅行两个星期。
8月-12月 发表“地震之后系列”——其一《UFO降落钏路》,其二《有熨斗的风景》,其三《神的孩子都跳舞》,其四《泰国之旅》,其五《青蛙君救东京》(载于《新潮》1999年8-12月号)。
2000年 (平成12年) 51岁 1月 迁居大海滨内部。
2月 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由新潮社出版。
5月 翻译评论《月曜日は最悪だとみんなは言うけれど》(星期一最坏的大家说)由中央公论社出版。
6月 《近况·边境》、近况·边境 照片集》由新潮文库出版。
7月 翻译ビル·クロウ的《ジャズ·アネクドーツ》(新潮社)、问题答复集《跟随、听试试看给村上先生吧》由朝日新闻社出版。
8月 回文纸牌集《またたび浴びたタマ》由友沢ミミヨ绘画,文芸春秋出版。《素晴らしいアレキサンダーと、空中飞行的猫》由讲谈社文库出版。
9月 翻译カーヴァー的《必要时要打电话》由中央公论社出版。
10月 与柴田元幸合著《翻译夜话》由文芸春秋出版。
2001年 (平成13年) 52岁 1月 奥林比克取材记录《シドニー!》(文芸春秋)出版。
4月 随笔《CD-ROM版村上朝日堂 スメルジャコフ対織田信長家臣団》安西水丸绘画由朝日新闻社出版。随笔《ポ-トレイト·小旅馆·爵士音乐2》由和田诚绘画新朝社出版。
6月 随笔《村上收音机》由和田诚绘画新潮社出版。
7月 《约束的场所》由文春文库出版。
12月 插图册《软绵绵》由安西水丸绘画,讲谈社文库出版。
2002年 (平成14年) 53岁 3月 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由新潮文库出版。
6月 翻译小说《生日的孩子们》由文艺春球出版。
9月 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由新潮社出版。
12月 翻译小说《バースデイ·ストーリーズ》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
2003年 (平成15年) 54岁 4月 翻译小说《接球手·小旅馆·the·黑麦》由白水社出版。
6月 《少年卡夫卡》出版。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8 12:27
标题: 村上的一个论坛:
村上的一个论坛:
http://www.cunshang.net/bbs/index.php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3-28 22:42
谢谢提供!
看看...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3-29 07:05

作者: mu    时间: 2007-3-30 20:15
标题: 回复 #11 knowage 的帖子
惊讶……
村上春树竟然有这么多追随者啊
作者: G.Z.D    时间: 2007-3-30 20:35
感觉.一个村上.比咱们芦笛人气多那么多..
汗啊...= =...
作者: mu    时间: 2007-3-30 20:46
标题: 回复 #15 G.Z.D 的帖子
话是这样啊……汗……
不过各有所好吧……
作者: G.Z.D    时间: 2007-3-30 22:11
总觉得.主要是..
人家那可以自称第一个村上中文论坛..
咱们不能自称第一个外国文学中文论坛啊=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 10:22
呵呵
我们自得其乐嘛...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 13:25
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第一外国好论坛!!!!!!!!!!!!!
努力啊,同志们!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3 12:25
呵呵
一直努力中...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3 13:13
我愿全力赴之!!!
作者: G.Z.D    时间: 2007-4-3 17:50
其实一直也没见更好的外国文学论坛啊= =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3 18:55
热心需持之以恒而且需要一些倾向专业的人员,或者超级粉丝来介入.比方说
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狂热爱好者.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4 15:05
呵呵
狂热谈不上
但是绝不是一般的喜爱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4 20:03
措辞总算有了分寸啦!kenshin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5 20:23
这个“总算”听到让人郁闷啊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kenshin 于 2007-4-5 08:25 PM 编辑 ]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6 07:04
戏言而已!kenshin 海涵啊!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6 12:36
呵呵
开玩笑的啦...
作者: G.Z.D    时间: 2007-4-6 21:01
两个大男人这么婆婆妈妈...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7 08:30
赘言之下,必有勇夫!!!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4-7 22:26
得了就得了呗!真有那么多好说的吗?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7 22:44
呵呵
群众的见解啊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8 00:53
这就是您有所不知了,所谓"马季生蛋"就是如此.
马季生不生蛋,倒无所谓,关键是启发民智哦!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4-8 14:15
原帖由 knowage 于 2007-4-8 12:53 AM 发表
这就是您有所不知了,所谓"马季生蛋"就是如此.
马季生不生蛋,倒无所谓,关键是启发民智哦!


如何启发民智呢?我尊敬的Knowage先生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4-8 14:17
村上我没有读过。说实话我不喜欢当代作家学什么“现代主义”。当代的“现代主义”大多是哗众取宠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8 19:51
同样尊敬的Bsharribullet 先生:
或许村上人们不了解,但是从讨论一步步走向来看,人们可能延伸到很多东西.
他得,有其理由;他不该得,亦有其理由.人们无论是哗众取宠还是怎么,总归是在动脑筋的嘛!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9 18:54
这个是实话
另外,我个人也不大欣赏现代的“现代主义”,感觉是在可以模仿。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毕竟是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啊。
呵呵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12 16:41
最近大家有没有看现代主义的或者后现代主义的东西,
村上比较一下,也许全是废话!废话!!!
作者: G.Z.D    时间: 2007-4-13 17:05
= =用不用这么偏激..
不同的作家和作品表达的是不同层面的世界.
很难否定谁的世界..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14 10:56
鲁迅说过,文字是匕首,还是应该有一点儿棱角的饿!
作者: G.Z.D    时间: 2007-4-14 21:16
呵呵..他可能是为自己的冲动辩白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16 10:23
这个是文风问题了吧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17 12:23
我的文风遭到大家的质疑,我深表遗憾.
我也感到和各位大侠的差距,希望你们提携!
我将不胜感激!

作者: G.Z.D    时间: 2007-4-17 17:54
说的不是你啦= =
是鲁迅啊......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18 20:28
呵呵
没有关系的嘛...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0 17:12
呵呵,弄得我几日索门,大约是三四天以后,我才惶恐地发一帖子。影子和太阳的问题,月亮和葡萄架的问题,我想了很多 !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0 22:28

这个思维方式其实很有意义的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1 21:59
kenshin 兄,谢谢!
我还想回到击鼓串花的开始。
村上这个家伙,你羡慕?你嫉妒?你反对?你赞成?
谈谈您宝贵的看法!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1 22:26
对村上而言
我个人是欣赏他的,因为读过很多他的书,感觉他是最接近我的作者了。
不过,我不是很喜欢他的风格,仅仅欣赏他的逻辑和想象力
从《百分百女孩》到《海边的卡夫卡》都有过通读,至于最近的两本书倒是没有怎么看了
呵呵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1 22:28
说到这里
我又不能不提一下绫辻行人了
做为本格推理作家他是离我最接近的了
至少,可以期待他的下一部管系列大作
呵呵
作者: 繁柯    时间: 2007-4-24 11:32
村上的小说老早读过几本,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太唯美,腻得慌。
至于内涵嘛,怎么觉得不像卡夫卡给我的那么震憾?
小说这方面,还是欧洲占优势。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4 18:30
还是那种纯种的“天花乱坠”坠出来的天花比较眩目!
作者: 繁柯    时间: 2007-4-24 18:38
你不会是指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吧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5 12:17
博尔赫斯?
引用和故弄玄虚的高手!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5 12:42
他沉静下来也是很惊人的
作者: aramis    时间: 2007-4-25 21:31
觉得那些人表达其东西来都有自己的一套,真的很佩服呢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4-26 12:47
刻苦的训练也特别重要!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4-27 19:35
呵呵
意志和天赋...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3 16:22
据说村上为了练习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和写作能力, 也曾背诵过一部日英字典呢!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5-5 23:35
呵呵
勤奋比天赋更为重要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6 12:31
原帖由 kenshin 于 2007-5-5 11:35 PM 发表
呵呵
勤奋比天赋更为重要

咱们论坛就有这样一批人.年纪小,热情反而非常高.我一直就非常佩服你们!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5-8 10:35
呵呵
是啊 ,只要勤奋就可以撑出一片天
REEDS加油!!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10 18:58
吹着芦笛,慢慢成长!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5-10 22:31
呵呵
是啊
我们在这里躺着笑着,年复一年...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14 13:40
躺着?不至于吧!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5-15 22:07
knowage
这可不是我说的哦...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16 22:07
呵呵,说也何妨,总不能不休息,不睡觉,不搞物质文明吧!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嘛!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16 22:08
当然也不能尽是休息哦!
作者: knowage    时间: 2007-5-19 21:55
顶顶此贴吧, 成为精华!一个夙愿!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5-20 18:01
汗...
精华帖最起码也应该讨论一下卡夫卡才对吧...
作者: 牧七    时间: 2007-8-5 01:57
海边的卡夫卡,评论褒贬不一,但我看过一个评论,无论如何,这本书,我是不会去读了。
可以说,他的这本书是恶搞。

村上春树——他的作品离经典还很远。。。
作者: kenshin    时间: 2007-8-5 10:17

七兄可以去日本文学区探讨关于他的事情
汗...
这个帖子还是移过去的好...
作者: l_love_panda    时间: 2008-2-10 18:20
好能掰啊~~~~
《海边的卡夫卡》只看过一遍,也不好评论
不过说到评论,瞎掰者居多,骗稿费者不少,再且真正的感觉人人不同,看评论有什么用
就像只吃用来点缀盘子的生菜的样子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