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1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凉夏日,《雪国》之旅

[复制链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3 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川端康成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幼年失怙,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性格孤独沉默,对世事常采取漠然的态度。《雪国》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损害艺妓的悲惨命运。作者把自己的关注、同情和哀叹,都给予了她们,试图揭示这些普通女性的美好心灵。《雪国》的问世,标志着作家的文学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雪国》情节简单,以雪国及其温泉旅馆为背景,以驹子和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在雪国风光中岛村和驹子之间的感情生活。作者善于捕捉外界事物给人的瞬间感受,描述纤细,联想丰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Te Deum laudamus!... ...

0

精华

105

帖子

320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06-6-3 18:28 | 只看该作者
把《雪国》贴出来吧!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8:35 | 只看该作者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


小说的开头就很美,也很清凉。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精华

2535

帖子

7658

积分

荣誉居民

歌德仲马和狄更斯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6-6-3 18:39 | 只看该作者
是短篇的吗??……
我开始喜欢美国人的语言风格了..我说的不是纳博科夫和福克纳..是凯鲁亚克、鲍勃迪伦和帕拉纽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8:43 | 只看该作者
长篇,比中篇略长的那种吧~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精华

2535

帖子

7658

积分

荣誉居民

歌德仲马和狄更斯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6-6-3 18:45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跟施托姆还有纪德的那种差不多的吗?……
我开始喜欢美国人的语言风格了..我说的不是纳博科夫和福克纳..是凯鲁亚克、鲍勃迪伦和帕拉纽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精华

568

帖子

1770

积分

牧场主

劳乌达团队团队长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9:00 | 只看该作者
比《梦茵湖》长吧,长好多呢!
看的时候倒是让我想起了《魔山》或《挪威的森林》
有一点轻松或者说世外的感觉......
Te Deum laudamu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43

帖子

469

积分

knight

Rank: 5Rank: 5Rank: 5

8#
发表于 2006-6-3 19:21 | 只看该作者
我总是觉得川端很冷啊,而且是不动声色的那种冷。日本的很多小说,似乎在细致优美,轻柔浅淡下面都透出一股稍纵即逝的冰凉味道…………
May the force be with 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精华

338

帖子

1218

积分

版主

火枪手

王牌火枪手十字勋章

9#
发表于 2006-6-5 11:28 | 只看该作者
他的代表作还是更喜欢《古都》和《千只鹤》可能因为故事性更强些
zz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精华

652

帖子

2031

积分

荣誉居民

陨星最后的金色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06-6-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姑娘正好坐在斜对面,岛村本是可以直接看到她的,可是他们刚上车时,她那种迷人的美,使他感到吃惊,不由得垂下了目光。就在这一瞬间,岛村看见那个男人蜡黄的手紧紧攥住姑娘的手,也就不好意思再向对面望去了。
  镜中的男人,只有望着姑娘胸脯的时候,脸上才显得安详而平静。瘦弱的身体,尽管很衰弱,却带着一种安乐的和谐气氛。男人把围巾枕在头下,绕过鼻子,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嘴巴,然后再往上包住脸颊。这像是一种保护脸部的方法。但围巾有时会松落下来,有时又会盖住鼻子。就在男人眼睛要动而未动的瞬间,姑娘就用温柔的动作,把围巾重新围好。两人天真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使岛村看着都有些焦灼。另外,裹着男人双脚的外套下摆,不时松开耷拉下来。姑娘也马上发现了这一点,给他重新裹好。这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那种姿态几乎使人认为他俩就这样忘记了所谓距离,走向了漫无边际的远方。正因为这样,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这几段写的最漂亮,简直人间绝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5-9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