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浅的节节斗 于 2009-8-10 00:04 编辑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一点历史背景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第一卷后注明到:准备1982~1985年。路遥在写作时,花了3年时间准备写作,从时间看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是新农村政策开始全面执行的时机。很显然,路遥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讴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巨大的影响,从时间上看,第一卷的故事发生背景是文革后期的农村。
我国的宪法规定我国是建立在以工农基础上的国家,但无论解放后或现在,生活贫困的仍旧是工农,这就很具有批判效应了。从《平凡的世界》第一卷中,文革时期农村的贫困足见一般,隐约可以看到当时城市生活的困窘,要不然孙玉亭也不会辞掉城市工作跑到乡下做农民。
文革十年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当时的政治运动,更波及现在以及更远的中国社会。因为文革时间正好是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十年,电子技术、生物科学等科学的飞跃,十年后中国猛然醒来时,已经被西方国家抛开了一大截。这种落伍的弊端现在已经展现的无疑,我们进口的所谓先进技术,无非是国外早已淘汰的三流技术,别人一流的技术肯定不会转让给中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多一个竞争对手。
文革十年,是中国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时代,重要的是,这十年是对人性摧残的十年。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劳改农场最后关闭时,独自留下了一个医生,做了一件耗时两个月的事情,什么事情呢?为在农场死亡的非正常死亡的数千人伪造疾病死亡名册,而这些死亡人员并非阶级敌人,而是各条战线上的知识分子。中国在这十年里,人才损失的严重的后果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文革十年是一个畸形的年月,这种政治悲剧直到现在仍在中国的局部上演。中国经济全面倒退,全国人民成为少数人私利的牺牲品。路遥在第一卷中对文革十年农村凄凉的生活做了深刻的描述,同时也无情的揭露了政治运动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困苦。应该可以这样说,《平凡的世界》第一卷在完稿后的时间还是国内相关问题大讨论的时机,1986年,能冒着巨大的风险敢说真话,可见作者是把自己的命运抛在一边,这是很了不起的,在中国,敢说真话的作家是很少的。路遥作为一个如此有分量的作家,但一生境遇却很差,英年早逝,不知道是不是与他在作品中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揭露有关?时至今日,我们的官僚主义依然横行,做官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政绩,而不是老百姓的福利。所以,我们的县城会出现豪华广场,我们的村干部会修豪华办公大楼,我们的医保会结余14个亿,而不是把这些钱用于老百姓多报医疗费用。
田福堂和孙玉亭是旧式人物,尤其是孙玉亭是显著的文革运动的悲剧性人物。田福堂是一个自私的官僚人物,很多场景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但他也不是一个完全良心泯灭的人物。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一个强国弱民的国家,老百姓的愿望并不高,衣食住行、生儿育女,过一辈子安稳日子就不错了。我们的国家一直塑造一个大国形象,上世纪大量的物质资源他国,而不管国内自己老百姓生活的贫困,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现在,中国买了美国那么多的国债,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支撑着美国人无忧的信贷生活,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居然要求中国加大美国国债的购买力度,同时,美国国内加大美元的印刷,制造美元贬值,那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将有很多成为泡影。一个国家,如果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人民,这是很可悲的。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
第一卷里还涉及了文革后期和改革后中国政治生活中两股势利的斗争:是无限的政治运动还是发展经济,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醒悟,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人民需要富庶的生活,不需要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对人的斗争,只会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让人欣慰的是,路遥从文革后期写起,让人感到欣慰,苦难快要结束了?正如雪莱写道的:冬天已经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