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1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的思考

[复制链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6 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阅读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方式,阅读的困惑也随之而产生:一是面对浩如烟海书籍,自己该如何选择?二是如何创造性阅读?
           
      在利益的驱动下,时下所出版的读物可以说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因此,识别和选择好书是当今读者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为人的生命太短暂,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太有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书本知识,的确不是明智之举;重要的是对书籍的优劣的判定在我们未曾阅读之前主要是源自于媒体的评介,而这些评介往往难免会有炒作之嫌,何况对于有些书籍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其评判也近乎霄壤。譬如,被誉为“卡夫卡传人”的作家残雪,因其作品充斥着荒诞、梦呓、丑陋、黑暗的描写,曾一度遭遇到评论界失语、文坛主流冷落的尴尬。残雪的作品对于习惯于传统阅读的读者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那些喜欢故事情节的读者会望而却步,而对于追求形而上思考、灵魂探索的读者却是爱不释手,珍爱有加。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无疑是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在我初读的映像里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生活碎片,就像一个病人的脉象在不规则跳动,犹如难以破译的天书、密码,两年过去了,这套装帧精致的“天书”被深藏于书橱,至今仍然没有再读的欲望。这并不是说《尤利西斯》这部书不够伟大,而只是说明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经验的欠缺和不足暂时还无法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因此,就纯粹的个人阅读而言,即使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也不一定是我们选择阅读的唯一理由,因为,它受到个人的综合素质、人生阅历的限制。当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充满说教的经典阅读、浅显刺激的表层阅读、花前月下消遣阅读、彻夜不眠的故事阅读时,一场阅读的挑战在我们心中如火一般冉冉升起。人性的思考,灵魂的探索,精神的追求,内省的渴望等等已然成为我们选择阅读的主题。古今中外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诸如:中国的《老子》、《庄子》、鲁迅《野草》、残雪中短篇小说、余华《活着》、格非《傻瓜的诗篇》《欲望的旗帜》,外国的《圣经》、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卢梭《忏悔录》、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玛佐夫兄弟》《罪与罚》、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卡夫卡的《诉讼》《城堡》、博尔赫斯的《沙之书》等等......这些作品无不成为我们内省的最好的参照。这样的阅读从此不再轻松,它将检验我们的品味,考验我们的智慧,拷问我们的灵魂,引发我们对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境遇的思考。有人说,能躺在床上阅读的书就是好书;也有人说,经过时间检验而不被人淡忘的书就是好书;还有人说,能让人一读再读的书一定是好书;而在我看来,那些不忍卒读而又欲罢难舍,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叫人掩卷而思,心灵悸动而有疼痛感,能抵达灵魂深处让人自省、忏悔,能改变人生观、能改变生活态度的书才是好书;阅读的选择,处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而真正值得我们穷尽毕生之精力来阅读的是社会人生这部大书。

      我常常把读书比作登山,因为自身智商先天不足,正是发蒙时期又遭遇“十年浩劫”,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理解能力感到明显的低人一截,因此,真正读懂一部作品像登山一样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宏旨要义,我常常是阅读作品前先读一些相关资料和评论文章,就像登山之前求助于向导,以此找到上山的捷径;我也常常钦佩那些勤勉读书、手不释卷的人,相信那些媒体制造的所谓勤奋出天才的神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是多么的愚蠢。实际上我的阅读方式如同现在的团队旅游,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所到之处拍照留念,若干年后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后来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只有经过自己艰苦跋涉所到达的地方,那里的景致才是最美好难忘的;阅读需要有探险精神,直接阅读原著所获取的第一印象最难忘,它如同和情人相约,此时此刻不需要理性参与,全然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或许会是人晕晕乎乎、短暂的迷失,但它是我们向纵深探寻的起点。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险的过程,也是一个透过文字符号发现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心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由最初的感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们的心灵由“遮蔽”走向“澄明”。就阅读而言,勤奋、手不释卷并不能使我们的心灵走向“澄明”,因为书籍是别人的思想,特别是大量地阅读那些传统的、充满说教的、反映生活表象的文学作品,只会使人的大脑萎缩,思考能力下降,因为那些作家——不如叫道德家站在全知全能上帝高度审视一切,评判一切,读者只有虔诚的跟随作者的思考而思考,而现代主义的一些优秀作品因主题的开放性为我们参与、思考、阐释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它们不再有完整的故事,只有生活的碎片,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零碎的;不再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卑微、迷惘、丑陋、孤独、没有个性的“局外人”,因为人的本质具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不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意识的流动,梦幻的显现,镜像的展示,情绪的流露,因为外在的一切只是转瞬即逝的表象,内在的、灵魂深处的意识活动才是生活本质的反映。阅读这类作品,无疑会触及我们的灵魂,无疑会对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造成一种极大的挑战,其意义在于读者直接参与其中,作者与读者共谋(残雪语),共同思考、解剖、分析、评判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纷繁复杂的、难以确定的、变幻莫测的,似是而非的。这样的阅读是枯燥乏味的,有时是痛苦不堪的,但它能使人练就一双能透视的火眼金睛,能洞穿人的灵魂,直击人性的弱点,体察生活的本质,揭穿真实的谎言。当我们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进入这种创造性阅读,不啻为一剂最好的心灵良药。

[ 本帖最后由 清明 于 2007-6-27 09:38 AM 编辑 ]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6

精华

32

帖子

156

积分

habitant

Rank: 3

2#
发表于 2007-6-29 16:37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爱书人,心中都会有一部自己的文学史或阅读史,有自己的价值观与美学观,既然生有涯,而书海无涯,那就选择符合自己性情的好书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精华

123

帖子

389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3#
发表于 2007-7-16 22:43 | 只看该作者
更贴近生活的书才更吸引人,不然它就会象空中楼阁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精华

802

帖子

2516

积分

viscount

时间领主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7-18 22:42 | 只看该作者
恩....
我倒觉得距离生活越远的书才越吸引人.

我不用文学作品来告诉我生活是什么样, 我自己太清楚了, 我想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是最不可思议的梦想和一切吊诡之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精华

447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La Piémontoise

5#
发表于 2007-7-1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也有一定道理……

我觉得文学并不是“告诉我生活是怎么样的”,更应是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是怎么样的”
   Yet, Freedom, yet, thy banner, torn but flying,
  Streams like a thunder-storm against the wi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6#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砺剑阁主 于 2007-6-29 04:37 PM 发表
真正的爱书人,心中都会有一部自己的文学史或阅读史,有自己的价值观与美学观,既然生有涯,而书海无涯,那就选择符合自己性情的好书读吧。

谢谢你关注拙文,赞成你的观点。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7#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ntasy 于 2007-7-16 10:43 PM 发表
更贴近生活的书才更吸引人,不然它就会象空中楼阁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贴近生活的书,远远比不上实际生活丰富多彩;那像空中阁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才真正令人神往。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8#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rozenbug 于 2007-7-18 10:42 PM 发表
恩....
我倒觉得距离生活越远的书才越吸引人.

我不用文学作品来告诉我生活是什么样, 我自己太清楚了, 我想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是最不可思议的梦想和一切吊诡之物啊

那不可思议的梦想才会增添阅读和探索的欲望。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精华

79

帖子

272

积分

candidate

Rank: 4Rank: 4

9#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sharribullet 于 2007-7-18 10:46 PM 发表
楼上说得也有一定道理……

我觉得文学并不是“告诉我生活是怎么样的”,更应是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是怎么样的”

深有同感!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23

帖子

69

积分

newbie

Rank: 2Rank: 2

10#
发表于 2007-7-31 12:49 |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觉得书就是引子
因为以一己之力,想得到,关注得到的毕竟是少的
这就像有时会有人说:你要是不提,我也想不起来一样
而书,可以交流,可以观看,可以获知他人所关注的
从而引起自己结合自身经历的思考
所以,常读书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因为他借助书籍经历了更多的生活
当然,我觉得读书最为重要的是“思”,而不仅只是“读”
妄谈一气,大家不要见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2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