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兮今兮

[复制链接]

6

精华

1266

帖子

4400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牧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1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予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老子曰: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忍一时之小辱,图长久之大计,是大度也。意气之争只能灭国毁家,于事何补?当年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也是忍一时边境小辱,换长久国内之安。古人智慧实在是深如海,在国与国的政治博弈之间能保持镇定自若,眼光长远,所定之计,非为一年半载,而是图长治久安。果然,后来智伯向魏求地,魏亦与之;再向赵求,赵不与,智伯会韩魏共诛赵氏,反被三家设计而亡。但是可惜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有睿眼明智者何其少也。有宋以降,君臣不思进取,割地入岁以求一时苟安,非为图长远之计,外寇屡进,我屡退。大好河山,四分五裂,最终丧于蒙人之手。以致后世士人一闻割土求和便义愤填膺,如丧考妣。殊不知,进退之宜,在于权变,时殊则事异。明代外困于边扰,内忧于民乱。腹背受敌,犹自不知进退,外不能定边,内不能平患。以危卵投地,岂有不亡之理?呜呼!满朝文武,清流之徒,一闻与金议和,便号哭投地,貌若尽忠臣之分,实则害国大矣。明若能早与后金议和,一力评定内患。岂有煤山之辱?可怜满朝文武,尽皆短视之辈,上有意议和,悲乎竟不敢于朝廷之上议之,和一出口,便遭痛骂。满朝腐儒,无能效段规之谏。痛骂者,酣畅淋漓,清流之声国内闻之,私名盛矣,公利全丧。待到八旗入关,东林士人领袖几近降清,是何道理?钱牧斋惧乎水冷,吴梅村寂寞难耐,可笑可叹。私愤易泄,大节安顾?政治博弈从不讲名,只在乎实。义愤满膺,幼稚而已,不顾大局,可笑之至。急功近利,却是竹篮打水。我又览近代中国之史,其意竟略同。不胜悲乎。难于时局,开口必遭痛斥,是我之愚?一声长叹罢了。
正是: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
     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只要哲学以惊奇为基础,他就结束于理解之中。然而当绝望向哲学提出由“悲哀与诅咒”得出的问题时,“理解”能给人什么呢?理性通常炫耀的天赋——智慧、正义感、口才都毫无力量去反对标志着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和毫无出路的绝望。——舍斯托夫

3

精华

1070

帖子

3544

积分

荣誉居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7-6-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精华

1554

帖子

4672

积分

marquess

幻影欺骗了谁~

Rank: 9

3#
发表于 2007-6-19 04:27 | 只看该作者
熟大熟小当事时是否能正确决断,也是一种挑战~
顾全大局的思想人人皆知~但是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是否能细细分清~或许才是更值得讨论的……
用大水冲掉一切 用末日净化一切 比如鹏鹏……

爱与美因智慧和力量而生~
智慧和力量是无助的幻影……

无头骑士的芦笛文学二群
20630318也欢迎大家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版|Archiver|芦笛

GMT+8, 2025-7-21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