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文如下:
海枣(希伯莱语:tamar,希腊语:phoinix),又名椰枣、波斯枣,是产于近东和北非的常绿大乔木。“羽状复叶丛生在茎端。浆果长椭圆形,形似枣子,可鲜食或做蜜饯……由茎浸出的液汁,可制作砂糖或酿酒”(《辞海》海枣条)。……《新约》记载,耶稣骑驴入圣城,百姓手持海枣枝(ta baia ton phoinikon)向“以色列王”欢呼(《约翰福音》12:13),更是脍炙人口的一幕。
可是,和合本等中文旧译把海枣一律误作“棕榈”或“棕树”。我查了一下,这洋相应也是肇始于传教士译经误读钦定本(或其修订本,1885)[钦定本为:KJV,King James Version 伦注],不求甚解,把palm tree 等同于中国南方常见的棕榈了。英语palm可泛指棕榈料(palmae)树木,包括棕榈,椰子,槟榔,油棕,海枣等。但钦定本说到palm,都是date palm的简称,即海枣(《牛津大词典》palm条)棕榈另有希伯莱名deqel,但不是《圣经》词汇。所以,这误译只能出自对钦定本而非原文的误读。
……海枣的拉丁学名叫phoenix dactylifera 源于希腊语,意为“结枣的腓尼基树”(以产地命名,犹如英语china,瓷器;希腊人称迦南/古巴勒斯坦一代为腓尼基,Phoinike)。希腊语“枣”(daktylos,本义手指,转指海枣),经由拉丁语(dactylus)传入欧洲中世纪俗语,英语“海枣”的词源便是(符号“〉”表示语词演化方向):古普罗旺斯语datil〉古法语date,英语date,海枣。
或许你注意到了,海枣那借自希腊语的学名像是英语的“凤凰”(phoenix)。不错,“凤凰”也来自希腊语,直译“腓尼基鸟”,与海枣是同一字。当早期基督徒听到福音书上说“海枣枝”和“以色列的王”的时候,在他们心里,是要把海枣与复生的凤凰,与腓尼基/迦南即以色列的福地,以及救世主的来临,他们全部的希望,都系在一起的。但他们绝不会想到棕榈。
出自冯象著,《宽宽与出埃及记》,三联书店2007年一月版,P77-78
后记:至于书中所说,当早期基督徒听到福音书上说“海枣枝”和“以色列的王”的时候,在他们心里,是要把海枣与复生的凤凰……联系在一起,不敢妄加认同。“凤凰”卫为异教象征符号,古以色列民是否接受过凤凰再生的思想有待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