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强的奴隶制国家为了争夺地中海世界的霸权,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因罗马人亦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被称做布匿战争。而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与迦太基双方都冉冉升起璀璨的新星,罗马出现了显赫一时的西庇阿家族,而迦太基则拥有被称做“战略之父”的汉尼拔。
关键词:迦太基,汉尼拔,罗马,布匿战争,地中海
第一部分:布匿战争的背景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完成了对意大利半岛的征服,其不断膨胀的大国霸权主义不可避免对地中海南岸的商业帝国迦太基产生威胁。于是,围绕着对西西里及其附近岛屿的归属权,公元前264年,两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虽然迦太基拥有当时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并数次重创罗马海军。但是罗马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在遭受了比迦太基人更惨重的损失后,最终战胜了迦太基,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岛屿纳入罗马版图。
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年,年仅28岁的汉尼拔从迦太基海外领地西班牙出发,倾入意大利本土,第二次布匿战争拉开了序幕。虽然号称“战略之父”的汉尼拔在意大利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连续大败罗马军,但由于迦太基政府内讧不断,他不能及时从北非得到补给以及援兵,而来自西班牙的援军又遭遇罗马的围堵,全军覆没,最终不得不放弃意大利,无功而返。随后在扎马会战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著名统帅西庇阿,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败仗,也是最后一次败仗。迦太基无力再战,只得向罗马投降。罗马取得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胜利。因为这次战争始终于汉尼拔的活动为线索,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做“汉尼拔战争”。
第三次布匿战争
经过前两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从一个实力强大的地中海强国沦落为惟罗马马首是瞻的附庸国,但其几百年建立的基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被摧毁的,它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盛。紧惕迦太基再次强盛的罗马,念念不忘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曾经差点攻打罗马城。于是罗马找了一个借口,要迦太基拆除港口,搬到北非内陆,迦太基拒绝,罗马随即对迦太基宣战。公元前149年,罗马军围攻迦太基城,迦太基平民与军队协同防御,罗马围攻了整整三年,仍没有攻破迦太基城。接着,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打败汉尼拔的西庇阿·阿非利加的过继孙子埃米利安·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小西庇阿)以强大兵力攻陷迦太基城,并将其夷为平地,幸存的5万人全部贬为奴隶。迦太基帝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此从世界上消失,罗马将整个地中海变为内湖。
第二部分:汉尼拔生平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2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终身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义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义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於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公元前196年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罗马人迫使汉尼拔被驱逐。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在公元前182年服毒自尽。
第三部分:汉尼拔的四次重大战役
1.特拉比亚之战
时间:公元前218年12月
地点:北意大利波河支流特拉比亚河畔
交战双方:迦太基统帅汉尼拔VS罗马执政官老西庇阿&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
兵力:迦太基军34000人,罗马军40000人
过程简介:罗马执政官指挥不力,没有完全发挥出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汉尼拔以战象为冲锋主力,撕开了罗马军的正面步兵主力,同时使罗马骑兵很快失去战斗能力,罗马步兵虽然英勇战斗,但随即遭到汉尼拔步兵的包抄,结果罗马军大败,被迫撤离北意大利。
2.特拉西美诺湖之战(Trasimene Battle)
时间:公元前217年6月21日
地点:意大利半岛埃特鲁尼亚Etruria东部特拉西梅诺湖
交战双方:迦太基统帅汉尼拔VS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
兵力:迦太基军人数不详,罗马军30000人
过程简介: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缺乏战争经验,被汉尼拔引入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平坦开阔地。当罗马军沿着湖边大路前进,准备在前方迎敌时,汉尼拔的伏军却出现在侧面和后方。这就迫使罗马军转向侧面背水而战。罗马军大批葬身湖中和大道上,执政官也战死。战斗从清晨开始几个小时就结束了,罗马军15000人阵亡,其余幸存的士兵全部被俘虏。而汉尼拔仅损失1500人。
3.坎尼战役
时间:公元前216年8月2日
地点:意大利半岛坎尼城附近平原
交战双方:迦太基统帅汉尼拔VS罗马执政官瓦罗
兵力:迦太基军42000人,其中32000名步兵,10000名骑兵;罗马军73000人,其中步兵66000人,骑兵7000人。
过程简介:汉尼拔把瓦罗引诱到坎尼城附近广阔的适宜骑兵作战的平原,以正面半月形的高卢步兵对抗罗马的步兵方阵,战斗开始后,高卢步兵按照汉尼拔预期的开始后退,罗马步兵一步步前进,随后汉尼拔巧妙地调动剩余步兵和骑兵自两翼飞速包抄罗马军,自敌方身后完成对罗马军团的包围。罗马军团面对包围完全不能动弹,战斗变成单方面的屠杀,罗马军最后战死44000人,其中包括一名执政官与80名元老,被俘10000人。而汉尼拔仅仅损失了6000人。坎尼战役是西方军事史上著名的会战。
4.扎马战役
时间:公元前202年
地点:北非迦太基城以南50英里的扎马城附近
交战双方:迦太基统帅汉尼拔VS罗马执政官大西庇阿
兵力:迦太基军40000人,罗马军40000人
过程简介:西庇阿与汉尼拔棋逢对手,各人施展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摆开包围的架势。汉尼拔以层出不穷的几层兵力对付西庇阿的进攻。最后西庇阿以骑兵优势包围了汉尼拔的后卫解决了战斗。坎尼战役在迦太基本土重演,但这次得胜的是罗马人。
第四部分:对汉尼拔的评价
论将才,汉尼拔的战争艺术远远高于罗马的执政官们,只有小西庇阿可以与之相比。汉尼拔曾自比仅仅排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之后,这并不完全是夸张。因为他的军队素质不能跟亚历山大的军队相比,而他的对手又是比波斯人更骁勇善战的罗马人,他实际上单枪匹马地向古代最强盛、其政治、军事基础最坚固的社团及其同盟提出了挑战,并且几乎将她摧毁,这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罗马是一个远较迦太基强大的国家。他在这样的一种劣势中还能取得这样巨大的胜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汉尼拔,北非迦太基名将,位列西方古代四大名将的第二位,其他三位分别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无冕之王恺撒大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 |
|